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312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其目的是在驱动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装置中,减少由栅极布线的左右的绕行路径和布线层的不同而引起的亮度不均。在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中,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布线的多个源极线和沿左右方向布线的多个栅极线相互交叉地布线,在交叉的多个位置分别配置像素,从多个源极线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荷传输到通过被驱动的栅极线选择的像素。在能够与该显示面板连接的显示驱动装置中具有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各自的输出振幅的电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驱动多个栅极线中的从左侧开始布线的栅极线,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驱动从右侧开始布线的栅极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尤其是关于能够良好地适用于驱动有源矩 阵型显示面板的栅极线的电路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装置等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大 型化和高精细化一直在发展。在这些显示装置中,大多采用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在有源 矩阵型显示面板中,多个源极线和多个栅极线相互交叉地布线,分别在交叉的多个位置配 置像素。从多个源极线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荷分别传输到由被驱动的栅极线选择的多个 像素,根据被传输到像素的电荷量,决定该像素所显示的亮度。伴随显示面板的大型化和高 精细化,所显示的亮度的面内偏移等的光斑(不均)问题变得显著。 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其补偿由扫描线(栅极线)控制电路内 部的开关的内部阻抗产生的电压降来减少亮度的降低。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公开 了这样的显示驱动装置,其通过按各行改变施加于扫描线(栅极线)上的扫描信号电压来 修正从源极驱动器输出的灰度信号的每行的电压降之差。专利文献4公开了这样的图像显 示装置,其能够抑制由列布线(源极线)的布线阻抗和布线电容引起的亮度不均。与行布 线(栅极线)被选择并被驱动同步地,根据被选择的行布线的位置使列布线和该驱动电路 之间的阻抗可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5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77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6325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88550号公报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关于专利文献1、2、3及4进行研究后发现以下新课题。 对于显示面板,处于还一并谋求窄边框化的倾向,存在从左右按每1根线为单位 交替地对栅极线进行布线、或者在左右分别配置栅极线驱动电路的情况。此时可知,在从右 侧被驱动并布线的栅极线和从左侧被驱动并布线的栅极线中,由于绕行路径不同,所以存 在布线阻抗和布线电容不同的情况。还已知存在从左和右布线的栅极线使用彼此不同的布 线层、布线材料来构成的显示面板。此时的栅极布线以每1根线为单位左右交替地分开,从 而,对于每1根线,会发生布线阻抗和布线电容都不同、亮度的降低程度不同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至4中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启示,尤其如专利文献2 和3所示,通过根据与源极驱动器之间的距离按区域进行修正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6所示,示出了在右侧驱动时和左侧驱动时,相对于水平位置来说的 电压分布特性,但这只不过示出了振幅随着从驱动电路远离而衰减的现象,关于从右开始 的布线和从左开始的布线的布线阻抗和布线电容的显著差异,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驱动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装置中,减少由栅极布线 的从栅极驱动电路开始的左右的绕行路径和布线层的不同而引起的亮度不均。 以下说明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手段,但其他课题和新的特征从本说明书的说明 及附图得以明确。 一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即,一种显示驱动装置,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布线的多个源极 线和沿左右方向布线的多个栅极线相互交叉地布线,在交叉的多个位置分别配置有像素, 从多个源极线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荷传输到由被驱动的栅极线选择的像素,并且该显示 驱动装置能够与显示面板连接,在该该显示驱动装置中,具有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一栅极驱 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各自的输出振幅的电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驱动多个栅极线 中的从左侧开始布线的栅极线,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驱动从右侧开始布线的栅极线。 专利技术的效果 如下对通过所述一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即,在驱动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装置中,能够减少由栅极布线的从栅 极驱动电路开始的左右的绕行路径和布线层的不同而引起的亮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动作的真值表。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其他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动作的真值表。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二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三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四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五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第三或第四结构例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13是表示第五结构例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显示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二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8是表示输出振幅调整电路的第三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关于本申请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概要地说明。在关于代表性的实施方 式的概要说明中,标注括号以供参照的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只不过是对标注该附图标记的构 成要素的概念所包含的结构进行例示而已。 〔1〕<左右独立地调整左右的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的电路> 本申请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驱动装置是能够与显示面板(80)连接的 显示驱动装置(10),其如下所述构成。 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在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布线的多个源极线 (SI?Sx)和沿左右方向布线的多个栅极线(Gl?Gm)相互交叉的多个位置分别配置有 像素,从多个源极线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荷分别传输到由被驱动的栅极线选择的多个像 素。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具有输出振幅调整电路(3),该输出振幅调整电路(3)能够独 立地调整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一Ijii-I)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1_2,1_4,… l_m)的各自的输出振幅,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1_1,1_3,···1_πι-1)驱动所述多个栅极 线中的从左侧开始布线的第一栅极线组(G1,G3, 一Gm-I),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1_2, 1_4,Gjii)驱动从右侧开始布线的第二栅极线组(G2,G4,…Gm)。 由此,在驱动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装置中,能够减少由栅极布线的从 栅极驱动电路开始的左右的绕行路径和布线层的不同而引起的亮度不均。 〔2〕<通过直到驱动对象的栅极线的布线长度调整输出振幅> 在第1项中,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使得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中的直到驱动 对象的第一栅极线的布线长度长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例如1_1)的输出振幅比直到驱动 对象的第一栅极线的布线长度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驱动装置,是能够与显示面板连接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在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布线的多个源极线和沿左右方向布线的多个栅极线相互交叉的多个位置分别配置有像素,从多个源极线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荷分别传输到由被驱动的栅极线选择的多个像素,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具有输出振幅调整电路,该输出振幅调整电路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的各自的输出振幅,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所述多个栅极线中的从左侧开始布线的第一栅极线组,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从右侧开始布线的第二栅极线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28 JP 2013-1765401. 一种显示驱动装置,是能够与显示面板连接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在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上下方向布线的多个源极线和沿 左右方向布线的多个栅极线相互交叉的多个位置分别配置有像素,从多个源极线将与显示 数据对应的电荷分别传输到由被驱动的栅极线选择的多个像素,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具有输出振幅调整电路,该输出振幅调整电路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一 栅极驱动电路组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的各自的输出振幅,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 所述多个栅极线中的从左侧开始布线的第一栅极线组,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从右 侧开始布线的第二栅极线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使得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中的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一栅极 线的布线长度长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比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一栅极线的布线长 度短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大;并使得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中的直到驱动对 象的第二栅极线的布线长度长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比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二栅 极线的布线长度短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按基于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一栅极线的布线长度将 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划分而成的每个群组,将该群组所含有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 出振幅调整成基于该布线长度的值;并构成为能够按基于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二栅极线的布 线长度将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划分而成的每个群组,将该群组所含有的第二栅极驱动 电路的输出振幅调整成基于该布线长度的值。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基于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一栅极线的布线长度连续 地调整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所含有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并且构成为能够 基于直到驱动对象的第二栅极线的布线长度连续地调整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所含有 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被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 显示驱动装置向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供给第一电源,并向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供 给第二电源,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相互独立地调整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和所述第二 电源的电压。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以使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远的第一栅极线 被驱动时的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比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近的第一栅极线被驱动时 的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高的方式进行调整;并且构成为能够以使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 离远的第二栅极线被驱动时的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比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近的第 二栅极线被驱动时的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高的方式进行调整。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具备层叠在所述基板上并具有多个触摸检测线的触摸面板,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触摸检测线连接并能够检测该触摸检测线上 的信号的振幅的多个接收电路,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以使通过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所述第一 栅极线组时由所述多个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的振幅值、与通过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驱 动所述第二栅极线组时由所述多个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的振幅值之差减小的方式,调整所 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的至少一方的输出振幅。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以使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远的第一栅极线 被驱动时由所述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振幅、和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近的第一栅极线 被驱动时由所述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振幅之差变小的方式,调整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 所含有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并构成为能够以使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远 的第二栅极线被驱动时由所述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振幅、和距所述显示驱动装置的距离近 的第二栅极线被驱动时由所述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振幅之差变小的方式,调整所述第二栅 极驱动电路组所含有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振幅。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触摸检测线包括沿上下方向布线的多个第一触摸检测线组和沿左右方向布 线的多个第二触摸检测线组, 所述输出振幅调整电路构成为能够以使通过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所述第一 栅极线组时由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摸检测线组连接的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的振幅值、和通过 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所述第二栅极线组时由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摸检测线组连接 的接收电路检测的信号的振幅值之差变小的方式,调整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和所述第 二栅极驱动电路组的至少一方的输出振幅。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具有分别驱动所述多个源极线的多个源极驱动电路,所述多个源极 驱动电路构成为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在通过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所述第一栅极线 组时、和在通过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组驱动所述第二栅极线组时,所述多个源极线成为 高阻抗。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被集成在单一的半导体基板上。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被集成在单一的半导体基板上。1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被集成在单一的半导体基板上。14.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驱动装置被集成在单一的半导体基板上。15.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驱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公彦
申请(专利权)人:辛纳普蒂克斯显像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