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690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该显示背光结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滤光膜及定位孔;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方;所述滤光膜位于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所述定位孔位于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及滤光膜不可视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背光结构,可使用在各类的显示设备上。该显示背光结构是一种低成本、高效,能够降低短波蓝光显示产品,能够达到保护用户视力和健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的背光源,特别是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众对紫外线伤害眼睛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是高能短波蓝光对人眼的伤害程度不亚于紫外线的威力,只是很多人存在对蓝光了解的知识盲区。事实上,在可见光中,蓝光是一种极具能量的高能短波光,蓝光可以很容易的就穿透眼镜的晶状体而达到视网膜处,对眼镜整体造成一种光化学性质的损害,能迅速的加快眼睛黄斑区域的氧化过程而对眼睛产生极大的伤害。高能短波蓝光对眼底视网膜和晶状体的破坏作用,叫做“蓝光伤害”现象。 尤其是青少年的晶状体特别清澈,不能同成年人一样对蓝光进行调节过滤,蓝光同时也很容易诱发青少年眼底视网膜的病变,另外,由于晶状体的黄化发育,蓝光射入眼睛的程度和数量还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7到19岁时,蓝光射入眼底视网膜约为85%,比其他年龄段的成人要多的多,就此来说,蓝光对眼睛存在最大风险和最大伤害的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讲,必须要学会预防高能短波蓝光对自身健康的伤害。青少年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屏光源,如ipad和电视等,这些电子产品也会发出强烈的蓝光,可以说,蓝光对青少年的伤害已经无处不在。至今仍没有有效的药物阻止蓝光对视网膜和晶状体的伤害,而只能采取物理原理进行预防蓝光伤害。 当前的技术研究主要机种如何避开对人眼危害最大的高能短波蓝光(主要集中380um到420um光波).为达成避开蓝光危害,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白色LED发光的灯罩,通过添加黄色荧光粉,降低的LED中的蓝色光波。 以上主要针对LED灯发光源的部分,此方法有天生的不足,只能限定于LED的灯罩。但是对于其他的日光灯以及其他发光光源,没有办法达成降低蓝光危害。至于通过吸收,限制光路传播路径的蓝光危害部分,则是当下技术缺失的部分。 在现有的显示设备中,设备自身无法降低或者过滤蓝光危害,主要是通过防蓝眼镜或者表面贴膜的方式.此方式给用户造成相当不便利,且需要维护,不具备使用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针对各种光源的显示设备的背光结构,通过本案方法可以实现显示背光降低或减少蓝光危害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滤光膜及定位孔;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方;所述滤光膜位于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所述定位孔位于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及滤光膜不可视区。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包括基体和吸光材料层,所述吸光材料层为夹设于所述基体中的有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包括380um到420um。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由滤光涂液喷涂于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形成的薄膜。 较佳的,所述滤光涂液包括底料及辅料;所述底料为聚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两者混合物;所述辅料为YAG黄色荧光粉、扩散粉及增白粉;其中各组分的掺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底料60-65% ; YAG黄色荧光粉25-30% ;扩散粉5-10% ;增白粉5_10%。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背光源、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滤光膜及定位孔;所述背光源位于导光板侧面;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所述过滤光膜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出射面;所述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依次设置于所述滤光膜上方;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所述定位孔为于所述导光板和滤光膜不可视区。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包括基体和吸光材料层,所述吸光材料层为夹设于所述基体中的有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包括380um到420um。 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由滤光涂液喷涂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而成,所述滤光涂液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 较佳的,所述滤光涂液包括底料及辅料;所述底料为聚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两者混合物;所述辅料为YAG黄色荧光粉、扩散粉及增白粉;其中各组分的掺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底料60-65% ; YAG黄色荧光粉25-30% ;扩散粉5-10% ;增白粉5_10%。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可使用在各类的显示设备上,不改变原有的背光结构,没有太大的颜色和亮度损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成本低、高效地降低显示屏的短波蓝蓝光、保护用户视力健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滤光膜的主要制备方法由滤光涂液喷涂在导光板形成,相比贴合方式,有利于光传播效率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滤光膜及定位孔;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方;所述滤光膜位于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所述定位孔位于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及滤光膜不可视区。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包括基体和吸光材料层,所述吸光材料层为夹设于所述基体中的有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包括380um到420um。 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滤光膜可以由滤光涂液喷涂于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通过镀膜方式实现,将配比好的滤光功能涂液,通过喷雾的方式,均匀的喷涂在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形成薄薄的镀膜。相比贴合方式,有利于光传播效率进一步提升。该滤光喷涂液过滤蓝色光谱380um到420um的光波。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Ol:对导光板进行抛光处理,增加光线的穿透率;步骤S02:在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处,增加一滤光膜,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步骤S03:在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不可视区增加一定位孔,使得导光片和光学膜片紧密贴合不会漂移。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包括基体和吸光材料层,所述吸光材料层为夹设于所述基体中的有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包括380um到420um ;对所述滤光膜的表面进行光滑处理,使得滤光膜与导光板可以紧密贴合。 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膜由滤光涂液喷涂于导光板的上方而成;所述滤光涂液包括底料及辅料;所述底料为聚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两者混合物;所述辅料为YAG黄色荧光粉、扩散粉及增白粉;其中各组分的掺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底料60-65% ; YAG黄色荧光粉25-30% ;扩散粉5-10% ;增白粉5-10%。 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各组分的掺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底料60% ; YAG黄色荧光粉25% ;扩散粉5% ;增白粉5%。 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各组分的掺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底料62.5% ;YAG黄色荧光粉30% ;扩散粉7% ;增白粉8%。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背光源、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滤光膜及定位孔;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光源的下方;所述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方;所述滤光膜位于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所述定位孔位于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及滤光膜不可视区。

【技术特征摘要】
1.降低蓝光危害的显不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背光源、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滤光膜及定位孔;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光源的下方;所述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方;所述滤光膜位于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所述滤光膜过滤波长为380um到420um的光波;所述定位孔位于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增光片及滤光膜不可视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包括基体和吸光材料层,所述吸光材料层为夹设于所述基体中的有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包括380um到42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由滤光涂液喷涂于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入射面形成的薄膜,该滤光喷涂液过滤波长380um到420um的光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蓝光危害的显示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涂液包括底料及辅料;所述底料为聚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或两者混合物;所述辅料为YAG黄色荧光粉、扩散粉及增白粉;其中各组分的掺入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底料60-65% ;YAG黄色荧光粉25-30% ;扩散粉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恒陈志聪林群婷吕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