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055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该正极结构包括正极盖组、隔膜结构和正极,所述正极盖组包括盖板和中心极柱,所述中心极柱与盖板中心密封连接,所述隔膜结构为密封圆筒结构,所述中心极柱的下部设置在隔膜结构内,所述隔膜结构包括上隔膜、边隔膜和下隔膜,所述上隔膜与边隔膜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下隔膜与边隔膜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中心极柱与上隔膜的中心密封连接,所述正极设置在隔膜结构与中心极柱之间,所述正极由正极抛丸颗粒组成,所述正极抛丸颗粒充满中心极柱与隔膜结构之间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改善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电压滞后性能,同时提高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放电平台与安全性,而且生产过程更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具体涉及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 
技术介绍
锂亚硫酰氯电池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比能量高、工作电压平稳、使用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受到多方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均加强了对此电池体系的研究,希望将其应用拓展至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现阶段锂亚硫酰氯电池已获得较普遍应用,但其正极采用的是碳包结构,存在滞后、电压平台不够高、生产过程繁琐等问题,不断改进优化电池结构和生产工艺,扬长避短,更大限度的发挥锂亚硫酰氯电池的能力是该电池系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它可以改善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电压滞后性能,同时提高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放电平台与安全性,而且生产过程更为简单。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该正极结构包括正极盖组、隔膜结构和正极,所述正极盖组包括盖板和中心极柱,所述中心极柱与盖板中心密封连接,所述隔膜结构为密封圆筒结构,所述中心极柱的下部设置在隔膜结构内,所述隔膜结构包括上隔膜、边隔膜和下隔膜,所述上隔膜与边隔膜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下隔膜与边隔膜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中心极柱与上隔膜的中心密封连接,所述正极设置在隔膜结构与中心极柱之间,所述正极由正极抛丸颗粒组成,所述正极抛丸颗粒充满中心极柱与隔膜结构之间的空间。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抛丸颗粒由乙炔黑、铜粉、聚四氟乙烯乳液、含氯高分子粘结剂和溶剂混合而成。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抛丸颗粒为经抛丸获得的均匀球形颗粒。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隔膜和下隔膜的直径相等。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隔膜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等于中心极柱的直径。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正极结构的正极全部采用正极抛丸颗粒,与传统碳包式正极结构相比,扩展了电池正极的比表面积,物质接触面积增大,空隙率增加,使得电池内部生成物不易堵塞正极内部的空隙,更利于电解液的顺畅传输,提高电池负极的利用率,保证电池正极的导电效果,从而提高电压平台,改善滞后现象,同时,使用正极抛丸颗粒的正极结构制作工艺简单,缩减了批量生产工序,节省人工成本和物质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隔膜的主视图; 图3为上隔膜的俯视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的ER2650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放电曲线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的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放电曲线图;图6为使用本技术的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电池电压滞后图。其中,101-盖板、102-中心极柱、201-上隔膜、2011-孔洞、202-边隔膜、203-下隔膜、3-正极抛丸颗粒、401-ER2650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2-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5-碳包式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该正极结构包括正极盖组、隔膜结构和正极,正极盖组包括盖板101和中心极柱102,中心极柱102与盖板101中心密封连接,隔膜结构为密封圆筒结构,中心极柱102的下部设置在隔膜结构内,隔膜结构包括上隔膜201、边隔膜202和下隔膜203,上隔膜201与边隔膜202的上端密封连接,下隔膜203与边隔膜202的下端密封连接,具体的,上隔膜201和下隔膜203的直径相等,中心极柱102与上隔膜201的中心密封连接,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上隔膜201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洞2011,孔洞2011的直径等于中心极柱102的直径,正极设置在隔膜结构与中心极柱102之间,正极由正极抛丸颗粒3组成,正极抛丸颗粒3充满中心极柱102与隔膜结构之间的空间,具体的,正极抛丸颗粒3由乙炔黑、铜粉、聚四氟乙烯乳液、含氯高分子粘结剂和溶剂混合而成,正极抛丸颗粒为经抛丸获得的均匀球形颗粒,正极抛丸颗粒的密度分布在0.50~0.64之间。 本技术的制作过程是:先将乙炔黑、铜粉、聚四氟乙烯乳液、含氯高分子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在一起,然后经抛丸获得合适密度的均匀球形颗粒,球形颗粒密度分布在0.50-0.64之间,按要求组装好正极盖组、隔膜结构,再将正极抛丸颗粒作为正极充满在隔膜结构与中心极柱之间,形成正极结构,隔膜结构用于隔离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因为该正极结构的正极全部采用正极抛丸颗粒,与传统碳包式正极结构相比,扩展了电池正极的比表面积,物质接触面积增大,空隙率增加,使得电池内部生成物不易堵塞正极内部的空隙,更利于电解液的顺畅传输,提高电池负极的利用率,保证电池正极的导电效果,从而提高电压平台,改善滞后现象,同时,使用正极抛丸颗粒的正极结构制作工艺简单,缩减了批量生产工序,节省人工成本和物质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将使用本技术制作的ER2650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1进行电性能测试,以62Ω恒阻放电,与碳包式电池5相比,ER2650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1不仅放电时间更长,放电平台提高,而且通过积分计算发现,电池放电容量更高。 图5所示,将使用本技术制作的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2进行电性能测试,以330Ω恒阻放电,与碳包式电池5相比,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2的电池放电平台更高。 如图6所示,将使用本技术制作的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2置于70℃高温储存4天,以200 Ω恒阻放电1分钟观察电池电压变化情况,与碳包式电池5相比,ER14250C型锂亚硫酰氯电池402在1分钟内电压相对更稳定,滞后现象得到缓解。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该正极结构包括正极盖组、隔膜结构和正极,所述正极盖组包括盖板和中心极柱,所述中心极柱与盖板中心密封连接,所述隔膜结构为密封圆筒结构,所述中心极柱的下部设置在隔膜结构内,所述隔膜结构包括上隔膜、边隔膜和下隔膜,所述上隔膜与边隔膜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下隔膜与边隔膜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中心极柱与上隔膜的中心密封连接,所述正极设置在隔膜结构与中心极柱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由正极抛丸颗粒组成,所述正极抛丸颗粒充满中心极柱与隔膜结构之间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结构,该正极结构包括正极盖组、隔膜结构和正极,所述正极盖组包括盖板和中心极柱,所述中心极柱与盖板中心密封连接,所述隔膜结构为密封圆筒结构,所述中心极柱的下部设置在隔膜结构内,所述隔膜结构包括上隔膜、边隔膜和下隔膜,所述上隔膜与边隔膜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下隔膜与边隔膜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中心极柱与上隔膜的中心密封连接,所述正极设置在隔膜结构与中心极柱之间,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芬宁歆姜健艾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瀚兴日月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