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71481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汽机房内、连通运转层和底层的导风管,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下进风管,所述汽机房的运转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上进风管,所述下进风管和上进风管与导风管相贯连接,所述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内均设置有风机,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下进风窗口,运转层设置有上进风窗口。可有效解决夏季汽机房温度偏高、存在通风死角和冬季汽机房冷风渗透、采暖负荷大的问题。进一步的,方便在不同季节下进行通风方式的切换,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效、节能的送风方式、送风位置和送风量,调节灵活,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燃煤电厂汽机房虽然空间高大,包括底层和运转层,但由于工艺要求,热力设备布置紧凑,导致汽轮机、高低压加热器及其热力管道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难以有效散失。夏季通风与冬季采暖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夏季通风时,若热力设备散热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厂房内温度偏高、空气品质变差,易引起工作人员的身体不适感,因此开窗面积越大越好;冬季采暖时,由于汽机房内外密度差产生的热压的存在,开窗面积过大会导致冷风渗透量增加,使汽机房内人员工作区无法满足工作条件,因此会导致采暖负荷增加。现有的汽机房通风系统大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通风,空气自然流动速度慢,容易导致通风死角和局部温度偏高,往往难以同时满足夏季通风与冬季采暖的要求,而且自然通风不可控、效果差,空气速度和温度不均匀系数较大,而全部使用机械通风的成本较高,且通风设备运行可靠性差,维护、能耗等经济性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可有效解决夏季汽机房温度偏高、存在通风死角和冬季汽机房冷风渗透、采暖负荷大的问题。进一步的,方便在不同季节下进行通风方式的切换,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效、节能的送风方式、送风位置和送风量,调节灵活,节能环保。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汽机房内、连通运转层和底层的导风管,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下进风管,所述汽机房的运转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上进风管,所述下进风管和上进风管与导风管相贯连接,所述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内均设置有风机,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下进风窗口,运转层设置有上进风窗口。优选,所述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在位于汽机房外的端部和导风管之间均设置有闸阀。优选,所述导风管在位于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的上侧分别设置有闸阀。优选,所述下进风管位于底层凝汽器的下方,所述上进风管位于运转层汽轮机的下方,所述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设置有若干个向上的开孔。整个通风系统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送风相结合的系统,采用可控弱气流通风,大大增加了汽机房通风时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有效改善了汽机房房内由于空气自然流动速度慢所导致的通风死角和局部温度偏高等问题。另外,通过调整进风管闸阀的开闭实现了在不同季节下通风方式的切换,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效、节能的送风方式、送风位置和送风量,实现送风位置、送风时机、送风量、送风品质和送风设备噪声可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解决夏季汽机房温度偏高、存在通风死角和冬季汽机房冷风渗透、采暖负荷大的问题。进一步的,方便在不同季节下进行通风方式的切换,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效、节能的送风方式、送风位置和送风量,调节灵活,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1:导风管;2:上进风窗口;3:下进风窗口;4:下进风管;5:上进风管;6:天窗;7:汽轮机;8:凝汽器;9:加热器;10:开孔;11:第一风机;12:第二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汽机房的空间被分为下方的底层和上方的运转层,其顶部设置有天窗6,运转层放置有汽轮机7、加热器9,底层放置有凝汽器8和加热器9等。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汽机房内、连通运转层和底层的导风管1,优选,导风管1紧贴汽机房内部壁面布置,导风管1的进风口靠近汽机房顶部的天窗6,也可以如图中所示,导风管1自上而下竖直设置在汽机房的空间内。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下进风管4,下进风管4用于连通汽机房室内和室外,相应的,所述汽机房的运转层也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室内和室外的上进风管5。优选,下进风管4位于底层凝汽器8的下方,所述上进风管5位于运转层汽轮机7的下方,其中,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位于室内的端部一直延伸直至布满汽机房的两端,即图中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的右端靠近汽机房的右端。所述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室内的部分设置有若干个向上的开孔10。所述下进风管4和上进风管5与导风管1相贯连接,即下进风管4和导风管1之间是相通的,上进风管5与导风管1之间是相通的,所述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内均设置有风机,即图中的第一风机11和第二风机12。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下进风窗口3,运转层设置有上进风窗口2,比如,可以是百叶窗。为了便于调节,优选,所述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在位于汽机房室外的端部(即图中的左侧)和导风管1之间均设置有闸阀,即闸阀A和B。相应的,所述导风管1在位于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的上侧分别设置有闸阀C和D。图1中,闸阀均由对称设置的直管段和弯管段平滑连接,且弯管段呈喇叭形,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闸阀,在此不再赘述。整个通风系统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送风相结合的系统,采用可控弱气流通风,大大增加了汽机房通风时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有效改善了汽机房房内由于空气自然流动速度慢所导致的通风死角和局部温度偏高等问题。另外,通过调整进风管闸阀的开闭实现了在不同季节下通风方式的切换,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选择更加有效、节能的送风方式、送风位置和送风量,实现送风位置、送风时机、送风量、送风品质和送风设备噪声可控。冬季采暖时,将天窗6、上进风窗口2和下进风窗口3关闭,将闸阀C、D打开,关闭闸阀A、B,利用第一风机11和第二风机12将处于汽机房上部的热空气通过导风管1输送到汽轮机7运转层下方和底层区域,可改善冬季运转层人员工作舒适性。夏季通风时,将天窗6、上进风窗口2和下进风窗口3均开启,将闸阀C、D关闭,打开闸阀A、B,在第一风机11和第二风机12的作用下,外部冷风直接通过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输送至汽机房运转层下部和底层空间,可解决易出现的空气回流、各层气流分布不均匀及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等问题。夏季合理利用外部冷空气,增大其通风量,有效降低汽机房内部温度;冬季合理利用汽机房内部自身产热,降低采暖成本,更有利于节能环保。有效解决汽机房传统通风方式时噪声和冬季冷采暖负荷偏大的问题,由于燃煤电厂数量庞大,因此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汽机房内、连通运转层和底层的导风管(1),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下进风管(4),所述汽机房的运转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上进风管(5),所述下进风管(4)和上进风管(5)与导风管(1)相贯连接,所述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内均设置有风机,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下进风窗口(3),运转层设置有上进风窗口(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汽机房内、连通运转层和底层的导风管(1),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下进风管(4),所述汽机房的运转层设置有连通汽机房内和外的上进风管(5),所述下进风管(4)和上进风管(5)与导风管(1)相贯连接,所述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内均设置有风机,所述汽机房的底层设置有下进风窗口(3),运转层设置有上进风窗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在位于汽机房外的端部和导风管(1)之间均设置有闸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1)在位于上进风管(5)和下进风管(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继陆云邵志伟盛帮明刘明涛张弘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