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64442 阅读:85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2-19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涉及既有的综合管廊及其下部交叉设置的待建隧道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位于所述交叉的位置处,在所述综合管廊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工作井,在所述工作井内设置纵向管幕,并在所述工作井的底部设置水平管幕,所述纵向、水平管幕均沿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的纵向顶进至两侧的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中;之后完成待建隧道箱涵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施工环境好,风险较小,变形可控,可避免对上部既有综合管廊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洞室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在已建成的既有综合管廊下方施工建设隧道箱涵时,要求综合管廊不允许迁改。一般情况下,在软土中可采用的施工方法如:暗挖法施工,管幕支护箱涵顶进等,暗挖工法施工环境较差,风险较高,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而箱涵顶进法需一定的场地,投入设备较多,此两种施工方法均存在工期长,造价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基坑侧向设置纵向管幕以作为现浇箱涵的初期支护抵抗侧向水土压力,通过在基坑底部设置水平管幕以抵抗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通过在基坑内部设置两道砼斜撑以抵抗侧向水土压力引起管幕挠度变形超限。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涉及既有的综合管廊及其下部交叉设置的待建隧道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位于所述交叉的位置处,在所述综合管廊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工作井,在所述工作井内设置纵向管幕,并在所述工作井的底部设置水平管幕,所述纵向、水平管幕均沿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的纵向顶进至两侧的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中;之后完成待建隧道箱涵的施工。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的施工步骤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两侧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至所述水平管幕深度,开挖的同时在所述纵向管幕上设置竖向型钢支撑,以形成基坑围护结构;在所述基坑底部施作垫层,在所述纵向管幕上设置竖向壁柱,并在所述垫层上设置两端与所述壁柱相连接的横向底梁;在所述垫层上施作底板,待所述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所述壁柱与所述底板之间施作第一道砼斜撑以及位于其上方的第二道砼斜撑;紧贴所述纵向管幕施作侧墙至所述第一道砼斜撑底,并于所述壁柱两侧浇筑箱涵暗柱,垂直所述箱涵暗柱施作竖向三角撑,所述竖向三角撑两条直角边分别紧贴所述底板和所述箱涵暗柱,之后拆除所述第一道砼斜撑;继续施作所述侧墙至设计高度,拆除所述第二道砼斜撑及所述竖向三角撑,于所述侧墙上施作顶板,以构成隧道箱涵。所述综合管廊每侧各设有两个所述工作井,所述水平或纵向管幕位于所述工作井中部并沿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纵向延伸。所述竖向型钢支撑与所述纵向管幕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所述纵向管幕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门型限位装置,所述竖向型钢支撑插设于所述门型限位装置的开口内,在所述门型限位装置和所述竖向型钢支撑内横向插设有钢插销,以对所述竖向型钢支承竖向限位;在所述门型限位装置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钢板,以对所述竖向型钢支承横向封口限位。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两侧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时,在所述纵向管幕与所述工作井之间分层设置水平钢斜撑,所述水平钢斜撑的一侧固定端支承于所述纵向管幕上,另一侧活动端支承于所述工作井内的地墙上;在施作所述侧墙前,逐层拆除所述水平钢斜撑。浇筑所述底板时,在所述底梁两侧浇筑两道与其相平行的箱涵暗梁。所述第一道砼斜撑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壁柱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道砼斜撑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中点与所述纵向管幕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道砼斜撑上端设置有过梁。所述第二道砼斜撑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壁柱位于所述顶板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二道砼斜撑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中点位置;所述第二道砼斜撑与所述顶板相交的位置处预留有钢筋接驳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相对于暗挖法:施工工序少,施工空间大,施工环境好,投入施工设备少,工期短,造价低,管廊结构变形易于控制,风险较小;相对于管幕箱涵顶进法:施工工序少,无需投入用于顶进箱涵的各种机械设备和设施,施工临时占用场地小,工期短,造价低,管廊结构变形易于控制,风险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综合管廊、工作井以及管幕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1-1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基坑土体分层开挖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平型钢斜撑纵向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平型钢斜撑平面布置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梁及壁柱施工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1-1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2-2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道和第二道砼斜撑施工剖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9中的1-1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9中的2-2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换撑施工剖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现浇箱涵施工完成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纵向管幕剖面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平型钢斜撑平面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图15中A-A剖面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图15中C-C剖面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图15中E-E剖面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中加劲板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装置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图20中A-A剖面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图21中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2,图中标记1-14分别为:综合管廊1;工作井2、地墙2-1;管幕3、斜撑定位块3-1、限位铁块3-2、顶进型钢3-3、咬合型钢3-4;水平钢斜撑4、固定端部分4-1、型钢斜撑垫板4-1a、卡位块4-1b、活动端部分4-2、活动端钢板4-2a、活动端圆弧板4-2b、抗滑移肋板4-2c、抗滑移端板4-2d、预埋板部分4-3、预埋锚板4-3a、封边板4-3b、封边板4-3c、4-3d锚筋;卡位加劲肋板5、卡位端板5-1;限位钢板6、钢插销6-1、锁扣件6-1a、封口钢板6-2、加强肋板6-3;竖向型钢支撑7;第二道砼斜撑8、钢筋接驳器8-1;第一道砼斜撑9;竖向三角撑10;底梁11、现浇箱涵暗梁11-1;壁柱12、现浇箱涵暗柱12-1;现浇隧道箱涵13、垫层13-1、防水层13-2、底板13-3、侧墙13-4、中隔墙13-5、顶板13-6;分层开挖线14;其中,①、②、③、④为土体分层开挖顺序。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适用于在既有综合管廊不允许迁改的条件下,在其下部实施隧道箱涵(包括地下车行道路、地铁、人行通道等)的情况。该基坑支护和隧道箱涵施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如图1-2所示,综合管廊1的延伸方向与待建的隧道箱涵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交叉,待建的隧道箱涵具体位于综合管廊1的下方;在综合管廊1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工作井2,各工作井2的中部均设置有沿待建隧道箱涵纵向设置的地墙2-1,同一侧的两个工作井2内的地墙2-1间距为待建隧道箱涵的宽度;从工作井2内地墙2-1中间设置纵向管幕3并沿待建隧道箱涵纵向顶进,以作为待建隧道箱涵的初期支护,抵抗侧向水土压力;此外,在工作井2的底部,即待建隧道箱涵的设计深度,设置管幕3并沿待建隧道箱涵纵向顶进以抵抗基坑底部的土体隆起;B.如图3-5所示,在两侧工作井2之间的土体中,沿分层开挖线14形成的土台阶挖土,依顺序①、②、③、④自上而下施工至坑底,开挖的同时,分层设置竖向型钢支撑7以及水平钢斜撑4,竖向型钢支撑7设置于纵向管幕3上,水平钢斜撑4的一侧固定端支承于纵向管幕3上,另一侧活动端支承于工作井2内的地墙上;如综合管廊1横向宽度较小,纵向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涉及既有的综合管廊及其下部交叉设置的待建隧道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位于所述交叉的位置处,在所述综合管廊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工作井,在所述工作井内设置纵向管幕,并在所述工作井的底部设置水平管幕,所述纵向、水平管幕均沿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的纵向顶进至两侧的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中;之后完成待建隧道箱涵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涉及既有的综合管廊及其下部交叉设置的待建隧道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位于所述交叉的位置处,在所述综合管廊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工作井,在所述工作井内设置纵向管幕,并在所述工作井的底部设置水平管幕,所述纵向、水平管幕均沿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的纵向顶进至两侧的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中;之后完成待建隧道箱涵的施工;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的施工步骤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两侧所述工作井之间的土体至所述水平管幕深度,开挖的同时在所述纵向管幕上设置竖向型钢支撑,以形成基坑围护结构;在所述基坑底部施作垫层,在所述纵向管幕上设置竖向壁柱,并在所述垫层上设置两端与所述壁柱相连接的横向底梁;在所述垫层上施作底板,待所述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所述壁柱与所述底板之间施作第一道砼斜撑以及位于其上方的第二道砼斜撑;紧贴所述纵向管幕施作侧墙至所述第一道砼斜撑底,并于所述壁柱两侧浇筑箱涵暗柱,垂直所述箱涵暗柱施作竖向三角撑,所述竖向三角撑两条直角边分别紧贴所述底板和所述箱涵暗柱,之后拆除所述第一道砼斜撑;继续施作所述侧墙至设计高度,拆除所述第二道砼斜撑及所述竖向三角撑,于所述侧墙上施作顶板,以构成隧道箱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每侧各设有两个所述工作井,所述水平或纵向管幕位于所述工作井中部并沿所述待建隧道箱涵纵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勇孙双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上海市闸北区电信] 2015年03月26日 10:54
    廊下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中部西南,东接张堰、金山卫镇,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南与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毗邻,北与吕巷镇相接。廊下镇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行政管理体制。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48平方公里,总户籍8756户,人口31496人。镇党政机关驻廊下镇景乐路228号。廊下镇被定位为上海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区域面积为51平方公里,实行镇与园区合一管理体制。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