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640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路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满足低成本和无用电竞争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设置在多个供能装置与至少一个用电器之间,包括:多个二极管,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均与供能装置连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后与一个用电器连接;其中,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供电的电源或用于向相应用电器提供唤醒信号的信号源,二极管用于防止来自于与一个二极管连接的供能装置的电流流入与另一个二极管连接的另一供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可以直接用于车内用电器的供电,还可以在多个电源的情况下实现竞争供电,从而实现电能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路(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适用于所有需要电能的车辆,用于实现汽车内电能的合理利用。
技术介绍
能源短缺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难题。一方面,汽车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丰富的市场需求使得汽车电气化进程逐渐加快。因此,电能作为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高效能源,成为了汽车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车辆上的用电器越来越多,在车辆上对电能进行合理的分配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一些特殊车辆,如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存在多个电源和多个信号源,导致电能管理更加复杂。如果在每个用电器与电源之间或每个用电器与信号源之间均设置线束,则会导致成本升高和各线束间存在电磁干扰的问题;如果为用电器与电源之间或用电器与信号源之间设置公用线束,则会造成电能冲突,产生用电竞争,不能准确将电能从电源或信号源输送到指定的用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采用专用线路与公用线路混合的用电分配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满足低成本和无用电竞争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设置在多个供能装置与至少一个用电器之间,包括:多个二极管,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均与供能装置连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后与一个用电器连接;其中,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供电的电源或用于向相应用电器提供唤醒信号的信号源,二极管用于防止来自于与一个二极管连接的供能装置的电流流入与另一个二极管连接的另一供能装置。在优选的方案中,至少两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后与同一个供能装置连接。在优选的方案中,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1和供能装置I2,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1,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其中,供能装置I1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供能装置I2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1连接。在优选的方案中,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3和供能装置I4,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2、用电器R3和用电器R4,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其中,二极管D3、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3连接,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4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2连接,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3连接,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4连接。在优选的方案中,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5、供能装置I6、供能装置I7、供能装置I8和供能装置I9,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5、用电器R6和用电器R7,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和二极管D17;其中,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5连接,二极管D10、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6连接,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7连接,二极管D16的正极与供能装置I8连接,二极管D17的正极与供能装置I9连接;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5连接,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6连接,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和二极管D17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7连接。在优选的方案中,至少一个二极管的正极和/或负极还与保护电路连接,保护电路包括瞬态电压抑制器和电容,瞬态电压抑制器的一端和电容的一端连接后接地。在优选的方案中,当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供电的电源时,二极管为功率型二极管。在优选的方案中,当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提供唤醒信号的信号源时,二极管为信号级二极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能分配电路,可以直接用于车内用电器的供电,还可以在多个电源的情况下实现竞争供电,从而实现电能的合理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电路原理图,其中的供能装置为电源;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电路原理图,其中的供能装置为信号源;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设置在多个供能装置与至少一个用电器之间,包括:多个二极管,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均与供能装置连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后与一个用电器连接;其中,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供电的电源或用于向相应用电器提供唤醒信号的信号源,二极管用于防止来自于与一个二极管连接的供能装置的电流流入与另一个二极管连接的另一供能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借助于二极管来防止错接造成的反向电流。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1和供能装置I2,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1,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其中,供能装置I1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供能装置I2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1连接。其中的供能装置I1和供能装置I2均为电源。当只有供能装置I1处于工作状态并且向用电器R1供电时,由于二极管的反向截止作用,供能装置I1对供能装置I2的电路进行供电的电流会被二极管D2截止,从而保证供能装置I1只向车上的用电器R1供电。此功能也用于用电器R1识别不同的供能装置(供电电源),从而被设置为不同的工作状态。当供能装置I1和供能装置I2的电压是不同时,例如,供能装置I1的电压高于供能装置I2的电压。当供能装置I1与供能装置I2同时供电时,两路电源会形成竞争关系,由于供能装置I1的电压大于供能装置I2的电压,因此最终是供能装置I1向车上的用电器R1供电。同时,也是由于二极管D2的反向截止作用,高电压的供能装置I1的电流不会流向低电压的供能装置I2。优选的,至少两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后与一个供能装置连接。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3和供能装置I4,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2、用电器R3和用电器R4,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其中,二极管D3、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3连接,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4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2连接,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3连接,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4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电能分配电路还可以用于唤醒车上的用电器,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5、供能装置I6、供能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设置在多个供能装置与至少一个用电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二极管,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均与供能装置连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后与一个用电器连接;其中,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供电的电源或用于向相应用电器提供唤醒信号的信号源,二极管用于防止来自于与一个二极管连接的供能装置的电流流入与另一个二极管连接的另一供能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能分配电路,设置在多个供能装置与至少一个用电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二极管,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均与供能装置连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后与一个用电器连接;其中,供能装置为用于向相应用电器供电的电源或用于向相应用电器提供唤醒信号的信号源,二极管用于防止来自于与一个二极管连接的供能装置的电流流入与另一个二极管连接的另一供能装置;至少两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后与同一个供能装置连接;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3和供能装置I4,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2、用电器R3和用电器R4,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其中,二极管D3、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3连接,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后与供能装置I4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2连接,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3连接,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后与用电器R4连接;或者,供能装置包括供能装置I5、供能装置I6、供能装置I7、供能装置I8和供能装置I9,用电器包括用电器R5、用电器R6和用电器R7,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冲王子威于希洋张亚男高力常涛单红艳隋涛杨依楠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