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736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扁平无引脚封装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一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包含:一芯片,一遮蔽该芯片的注塑壳体,及若干分列于该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引脚。该若干引脚中的每一者包含遮蔽于该注塑壳体内的内引脚部及底面外露于该注塑壳体外的外引脚部,该若干引脚中至少两者的内引脚部有不同的平面尺寸,该芯片不通过底座至少直接安装于其中具有较大尺寸内引脚部的一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对称的引脚设计改为非对称的,从而在芯片无底座且偏置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其得到引脚的足够支撑,不致有明显悬空。一方面保证了封装体的质量,同时也避免底座工艺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集成电路封装体,特别是扁平无引脚封装体(QFN,Quad Flat No-lead Package)。
技术介绍
典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通常是通过底座将芯片连接至引脚上的。以扁平无引脚封装体而言,可使用芯片背膜或者背胶工艺将芯片安装于底座上,然后使用打线工艺使芯片与相应的引脚连接。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业界期望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以适应产品小型化的趋势。这就为集成电路的封装提出了新的难题,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底座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这种小型化的需求。因此,现有的封装工艺需进一步改进方可满足小尺寸芯片的封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集成电路封装体,特别是扁平无引脚封装体,不使用底座对芯片进行安装,从而避开底座的工艺限制但不会影响集成电路封装体的性能。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该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包含:一芯片,一遮蔽该芯片的注塑壳体,及若干分列于该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引脚。该若干引脚中的每一者包含遮蔽于该注塑壳体内的内引脚部及底面外露于该注塑壳体外的外引脚部,该若干引脚中至少两者的内引脚部有不同的平面尺寸,该芯片不通过底座至少直接安装于其中具有较大尺寸内引脚部的一者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该扁平无引脚封装体的尺寸小于2mm×2mm。该芯片是相对于该若干引脚的水平延伸方向旋转一角度放置。该芯片并非位于该扁平无引脚封装体的中心位置。该若干引脚中的每一者的外引脚部尺寸相同。该若干引脚的内引脚部是半蚀刻结构。该若干引脚中至少两者包含分别位于该第一侧与第二侧的两个相对引脚。该两个相对引脚的间距不小于0.07mm。该芯片仅安装于位于该第一侧与第二侧中一者的引脚上。在又一实施例中,该芯片安装于所有该若干引脚上。本技术的扁平无引脚封装体相较于传统的结构,将对称的引脚设计改为非对称的,从而在芯片无底座且偏置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其得到引脚的足够支撑,不致有明显悬空。一方面保证了封装体的质量,同时也避免底座工艺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所示是图1中集成电路封装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及引脚的布局。图3所示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及引脚的布局。图4所示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及引脚的布局。图5所示是根据本技术其它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及引脚的布局。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精神,以下结合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对于小尺寸如小于2mm×2mm的芯片而言,受限于现有底座工艺,可采用无底座的封装方式。即,将芯片直接安装在引脚上。但由于设计的多因素考虑,芯片有时并不能处于整个封装体的中心而是会偏于一侧。如此,按照传统设计规则设计的对称排列引脚可能出现一列引脚都无法接触到芯片的情况,相应的芯片会出现大面积悬空。由于芯片大面积悬空,在打线作业时,由于芯片承载不稳定而造成无法打线。本技术的实施例可避免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一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包含:一的芯片,一遮蔽该芯片的注塑壳体,及分列于该第一侧及第二侧的若干引脚。其中该若干引脚中的每一者包含遮蔽于该注塑壳体内的内引脚部及底面外露于该注塑壳体外的外引脚部,该若干引脚中至少两者的内引脚部有不同的平面尺寸,该芯片不通过底座至少直接安装于其中具有较大尺寸内引脚部的一者上。图1所示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所示是图1中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12及引脚14的布局。结合图1、2所示,该集成电路封装体10是一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包含芯片12、遮蔽该芯片12的注塑壳体16,及四个引脚14。该扁平无引脚封装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0与第二侧102。该四个引脚14分别位于该芯片12的第一侧100及第二侧102。各引脚14包含遮蔽于注塑壳体16内的内引脚部140及底面外露于该注塑壳体16外的外引脚部142。该内引脚部140相对于外引脚部142具有较薄的厚度,内引脚部140可通过蚀刻工艺形成,即内引脚部140为半蚀刻结构,并且在封装过程中,内引脚部140将被完全封闭于注塑胶体内,而外引脚部142的底面裸露出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底面。引脚14用于支撑该芯片12并通过电连接线与该芯片12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尽管该四个引脚14的外引脚部142具有相同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引脚部142也可能具有不同尺寸),但内引脚部140并不完全相同,位于相对两侧的一对相应引脚14分别有一较长的内引脚部140和一较短的内引脚部140。该两相对引脚的间距不小于0.07mm,较佳的可取0.1mm。本实施例中,具有较长内引脚部140的引脚14交错分布于第一侧100与第二侧102。该芯片12并非位于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中心,而是不通过底座直接安装于两个具有较长内引脚部140的引脚14上,并偏置于一侧(本实施例中是第二侧)具有较短内引脚部140的引脚14上。如此可保证,芯片12的大部分面积都可与引脚14接触,而不会出现边缘的明显悬空部分,进而在打线作业时芯片12不会出现向下变形。图3所示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12及引脚14的布局。类似于图2所示实施例,该集成电路封装体10是一具有四个引脚14的扁平无引脚封装体。该四个引脚14的内引脚部140并不完全相同,位于相对两侧的一对相应引脚14分别有一较长的内引脚部140和一较短的内引脚部140。本实施例中,具有较长内引脚部140的引脚14交错分布于第一侧100与第二侧102。不同的是,该芯片12是相对于该四个引脚14的水平延伸方向旋转一角度放置从而与四个引脚14的内引脚部140均接触,避免了明显悬空的边缘部分。图4所示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简单起见仅示出了其中芯片12及引脚14的布局。如图4所示,该集成电路封装体10是一具有六个引脚14的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各引脚14分列于该集成电路封装体10的第一侧100及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包含:一芯片;一注塑壳体,遮蔽该芯片;若干引脚,分列于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其特征在于该若干引脚中的每一者包含遮蔽于该注塑壳体内的内引脚部及底面外露于该注塑壳体外的外引脚部,该若干引脚中至少两者的内引脚部有不同的平面尺寸,该芯片不通过底座至少直接安装于其中具有较大尺寸内引脚部的一者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包含:
一芯片;
一注塑壳体,遮蔽该芯片;
若干引脚,分列于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
其特征在于该若干引脚中的每一者包含遮蔽于该注塑壳体内的内引脚部及底面外
露于该注塑壳体外的外引脚部,该若干引脚中至少两者的内引脚部有不同的平面尺寸,
该芯片不通过底座至少直接安装于其中具有较大尺寸内引脚部的一者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其特征在于该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尺寸
小于2mm×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其特征在于该芯片是相对于该若干引
脚的水平延伸方向旋转一角度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无引脚封装体,其特征在于该芯片并非位于该扁平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桂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