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495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外后视镜,该后视镜包括壳体或底盘(10),其具有颈(11),适配器(20)被配装到该颈上。该适配器具有抵靠表面(24),该表面适于抵靠联至车辆的外面板(70)的支承板部件(60)上。该支承板部件(60)具有开口(62),该开口分别与壳体和适配器的各自的通道(12,22)对准。连接芯柱(30)通过所述通道(12,22)而安装,具有转动和轴向移动的可能性。锚构造(31)形成于芯柱(30)的下端,所述构造接合邻近所述开口(62)的支承板部件(60)的下面的部分。弹性部件(50)被设置在壳体(10)与芯柱(30)之间以便朝壳体或底盘(10)内推压该芯柱(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车外后视镜,尤其涉及适于直接固定到联至车辆的外面板的支承板部件上的车外后视镜。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车外后视镜由两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包括壳体或底盘,在那里安装有至少一个镜子,其具有用于调整其取向的机构,而第二单元包括支承基座,其适于例如通过螺钉和内加强部件固定到车辆的外面板上。第一单元即壳体或底盘包括可拆固定系统,其用于固附到第二单元或支承基座上。此固定系统通常包括这样的芯柱,该芯柱通过壳体或底盘的通道安装,在其下端设置有这样的构造,该构造适于固定到互补构造上,该互补构造围绕形成卡口式锁定的支承基座的开口形成。为此,芯柱如此组装以至于其可程度有限地围绕其轴转动和轴向移动。围绕芯柱安装有弹簧,该弹簧被压缩以便将芯柱朝壳体或底盘的内侧推压,确保所述卡口式锁定。Britax Wingard有限公司的专利文件EP-A-1038730,US-A-6371619和US-A-6609800描述了一种车外后视镜,该后视镜由适于直接固定到车门上的单一单元制成。为此,镜子的壳体或底盘具有可转动地连接的足,该足被插入中间杯状构件,该构件具有下表面,该下表面适于抵靠车门的外面板或板。类似于上述芯柱的芯柱通过所述足,通过所述中间构件并通过门的外面板的开口以便借助包括钩的锁以较外面板更内的水平连接到车门的内构架上。弹簧被安装在壳体或底盘的足与芯柱之间使中间构件保持压靠车辆的外面板。上述锁合包括钩状构造,该构造沿周向设置在芯柱的下端并且适于在门的所述内构架中孔的周围与互补构造接合。此外,通过芯柱的轴向移动结合转动来实现的芯柱的钩状构造接合到内构架的互补构造上可防止芯柱-->相对于内构架转动。中间构件相对于外面板的转动由中间构件的下表面所抵靠的外面板的表面的不规则轮廓来阻止。要连接到形成于中间构件的底部的互补构造的台阶构造形成于足的端部,以便提供壳体或底盘相对于中间构件的稳定位置。将所述后视镜配置用于车辆的缺点在于:在多数车辆中,外面板由较薄板料制成,该板料可能不足以耐受因冲击或过应力加到后视镜的壳体上而由中间件施加的压力。从而,伴随着使用,中间构件抵靠的外面板的区域可能起凹痕,镜子的固定可能变松,其位置可能被改变。另一个缺点是:芯柱的下端的上述钩状构造可能从与形成于门的内构架的周围的互补构造的连接中释放出来,或者,后者可能因施加到镜子总成上的扭矩而变形。另一个缺点是:中间构件须适于其针对的每个车辆的外面板的轮廓,并须在其座中固定到所述外面板或板上。除此之外,这种中间构件须在其另一端,在上部,与围绕镜子的壳体的构造相符,并使其在所述中间构件紧固与此壳体形成一体的所述足时能够转动。最后所述的要求为在所参照的现有技术文件中提出的建议的生命力创造重要的条件。此外,构成中间构件的杯的底部处的上述台阶构造难于成形且其制造成本高不划算。采用其中限定有用于锚定芯柱的安装孔的所述专利EP-A-1038730的图2、4和5所示的助板或内板34具有相同的上述缺点,因为镜子连接到车辆上取决于芯柱中所述接合构造与孔的周围的所述互补构造的连接,该孔在此例中在助板或面板上制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助于克服原有的和其他的缺点,办法是提供一种车外后视镜,其构成为单一单元并适于固定到支承板部件例如联至车辆的外面板的加强板上,但不干涉车辆的外面板。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或底盘,适配器,连接芯柱和弹簧,其可如此供应即作为单一单元在预连接状态下相互连接,该单一单元易于固定到所述加强板部件上,该部件可以通过制造所述门或车身部分而预先并入车辆的门或其他车身部分。-->术语“外面板”用于包括形如那些常用于汽车部门以便形成车辆的“皮肤”的板的任何部件,板为钢板或其他材料如铝制成的板,或塑料如用玻璃纤维加强的聚脂树脂制成的刚性板。上述壳体或底盘具有颈,第一通道被设置为通过该颈,而所述适配器被配装到壳体或底盘的颈上。适配器包括第二通道,其与壳体或底盘的第一通道对准,和抵靠表面,其适于抵靠联至车辆的外面板的加强板部件。该加强板部件具有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对准。上述连接芯柱适于通过该颈的第一通道并通过该适配器的第二通道安装,具有轴向移动的可能性。该连接芯柱具有第一端,在那里形成有至少一个径向外伸的锚构造。该连接芯柱的第一端和所述锚构造适于通过该支承板部件的上述开口。该连接芯柱进一步具有环形法兰,该法兰邻近其第二端而连接。压簧被设置在连至该芯柱的所述环形法兰与所述壳体或底盘之间以便朝该壳体或底盘的内侧推压该连接芯柱。当该镜被固定到该加强板部件上而该连接芯柱相对于其开口而言处于预定取向时,位于该开口的周围的加强板部件的至少一个部分因所述弹簧之力被被捕获在该适配器的所述抵靠表面与该连接芯柱的所述至少一个锚构造之间,从而防止该连接芯柱从该支承板部件的开口脱出。该适配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构造,该构造适于与所述加强板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构造接合以便确保所述适配器相对于该加强板部件的开口的正确定位,和第一保持构造,该构造适于与该连接芯柱的第二保持构造配合以便使该连接芯柱相对于该适配器固定不动,从而使处于所述预定取向的连接芯柱相对于该加强板部件的开口固定不动。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接至该连接芯柱的上述环形法兰形成为分离的限制部件,该部件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适于连接到这样的外螺纹上,该外螺纹形成于至少一个邻近该连接芯柱的所述第二端的部分。此螺纹固附可有利于将该壳体或底盘,该适配器,该连接芯柱和该弹-->簧组装成所述预安装状态,尤其使得易于通过将该限制部件从该芯柱拆除而拆卸该后视镜的固定结构。为此,该限制部件具有夹口构造,该构造适于接纳拆卸工具的钳口,该工具通过与该第一通道连通的壳体或底盘的空间引进,而盖或该壳体或底盘的另一个部件,作为例子,可被拆除以使得易于出入所述空间。采用此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内后视镜具有数个优点。首先,该后视镜总成的固定不将任何力传到车辆的外面板,因为这种固定在加以设计以便抵挡所需应力的加强板部件上进行。其次,该镜可作为这样的第一单元供应,该单元处于预安装状态,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镜子相比较,考虑到形成其的部件和单元的数量较小,其制造和管理成本较低,而考虑到将其固定到车辆上仅需要一个操作或少数操作,其安装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的镜子相比,易于拆卸有助于降低用于修理或更换已安装镜子的成本,并使操作者更安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A和图1B示出透视图,该透视图示出两个现有技术后视镜的示例,该后视镜构造成用于固定到车辆上的两个单元;图2示出现有技术后视镜的局部剖视图,该镜构成为有待固定到车辆上的单一单元;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的车外后视镜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其适于固定到车辆的加强板部件上;图4是组装和固定到车辆的加强板上的图3的后视镜的透视图;图5是透视图,示出用于图1的总成的连接芯柱的备选结构;图6是图1的适配器的放大的上方透视图;图7是局部放大的上方透视图,示出图1的或图5的连接芯柱的第一端;图8是图1的加强板部件的放大的上方透视图;图9是局部放大的下方透视图,示出加以设置以便安装到适配器-->上的连接芯柱的第一端;图10是放大的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外后视镜,包括: 壳体或底盘(10),其具有颈(11),所述颈(11)具有第一通道(12); 适配器(20),其配装到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所述颈(11)上,所述适配器(20)包括第二通道(22)和抵靠表面(24),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所述第一通道(12)对准,所述抵靠表面适于抵靠车辆的支承板部件(60),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开口(62)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12,22)对准; 连接芯柱(30),其适于通过所述颈(11)的第一通道(12)和所述适配器(20)的第二通道(22)安装,可以转动和轴向移动,所述连接芯柱(30)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锚构造(31),所述锚构造(31)径向外伸,所述连接芯柱(30)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锚构造(31)适于穿过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所述开口(62);和 弹性部件(50),其设置在连接到连接芯柱(30)上或与之形成一体的凸起(42)与所述壳体或底盘(10)之间,以便将所述连接芯柱(30)朝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内侧推压, 其中位于所述开口(62)的周缘的支承板部件(60)的至少一个部分通过所述弹性部件(50)的力被捕获在所述适配器(20)的所述抵靠表面(24)与所述连接芯柱(30)的所述至少一个锚构造(31)之间,由此防止在所述连接芯柱(30)处于相对于所述开口(62)的至少一个预定取向下时,所述连接芯柱(30)从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开口(62)脱出, 且其中所述适配器(20)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构造,其适于连接到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构造,以便防止或限制所述适配器(20)相对于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转动;和 第一保持构造(27a,27b),它们适于与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二保持构造(32a,32b)配合,以便防止或限制所述连接芯柱(30)相对于所述适配器(20)的转动,并由此防止或限制所述连接芯柱(30)相对于所述相对于支承板部件(60)的所述预定取向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B 2006-1-24 PCT/IB2006/0001091.一种车外后视镜,包括:壳体或底盘(10),其具有颈(11),所述颈(11)具有第一通道(12);适配器(20),其配装到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所述颈(11)上,所述适配器(20)包括第二通道(22)和抵靠表面(24),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所述第一通道(12)对准,所述抵靠表面适于抵靠车辆的支承板部件(60),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开口(62)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12,22)对准;连接芯柱(30),其适于通过所述颈(11)的第一通道(12)和所述适配器(20)的第二通道(22)安装,可以转动和轴向移动,所述连接芯柱(30)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锚构造(31),所述锚构造(31)径向外伸,所述连接芯柱(30)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锚构造(31)适于穿过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所述开口(62);和弹性部件(50),其设置在连接到连接芯柱(30)上或与之形成一体的凸起(42)与所述壳体或底盘(10)之间,以便将所述连接芯柱(30)朝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内侧推压,其中位于所述开口(62)的周缘的支承板部件(60)的至少一个部分通过所述弹性部件(50)的力被捕获在所述适配器(20)的所述抵靠表面(24)与所述连接芯柱(30)的所述至少一个锚构造(31)之间,由此防止在所述连接芯柱(30)处于相对于所述开口(62)的至少一个预定取向下时,所述连接芯柱(30)从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开口(62)脱出,且其中所述适配器(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构造,其适于连接到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构造,以便防止或限制所述适配器(20)相对于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转动;和第一保持构造(27a,27b),它们适于与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二保持构造(32a,32b)配合,以便防止或限制所述连接芯柱(30)相对于所述适配器(20)的转动,并由此防止或限制所述连接芯柱(30)相对于所述相对于支承板部件(60)的所述预定取向的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4a,34b)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和第二凸起(34a,34b),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34a,34b)中的每个都限定所述锚结构(31)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保持构造(32a,32b)中的一个,所述锚结构(31)为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连接芯柱(30)的中心线(90)的共面表面(31)的形式,所述第二保持构造(32a,32b)为大体上平行于所述中心线(9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32a,32b)的形式,所述第二保持构造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32a,32b)沿周向彼此面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20)的所述第一保持构造(27a,27b)为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的形式,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从邻近所述第二通道(22)的所述抵靠表面(24)向下突出,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的周向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二保持构造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32a,32b)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构件(26)被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的连接壁(26)的形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部件(6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缺口(63a)和至少一个第二缺口(63b),所述第一缺口(63a)形成于所述开口(62)的周缘,所述开口(62)适于使具有适配器(20)的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的连接壁(26)和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能穿过所述开口(62),所述第二缺口(63b)形成于所述开口(62)的所述周缘,所述开口(62)适于使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二凸起(34b)能穿过所述开口(6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20)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槽(28a,28b),所述第一和第二槽(28a,28b)沿所述第二通道(22)的内表面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槽(28a,28b)如此配置以便使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和第二凸起(34a,34b)能够通过,其中所述第一槽(28a)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槽(28a)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连接壁(26)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部(27a)形成于沿横挡(210)的周向的一端,所述横挡(210)从连接壁(26)径向内伸,阻断所述第一槽(28a),通道(227)与所述第一槽(28a)连通,所述通道(227)在所述第一止动部(27a)上方沿周向设置,沿轴向离开所述横挡(210)的上表面到抵靠表面(24)的距离稍大于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轴向厚度,并小于所述支承板部件(60)和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轴向厚度之和。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挡(210)的下表面限定预安装保持构造(216),所述预安装保持构造(216)适于在预安装状态下接合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表面(31),在所述预安装状态下,所述连接芯柱(30)处于相对于所述适配器(20)的取向和预安装轴向位置,在所述预安装取向中,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和第二凸起(34a,34b)分别与所述适配器(20)的第一和第二槽(28a,28b)对准。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挡(210)的预安装保持构造(216)限定一表面,所述表面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连接芯柱(30)的中心线(90),并与邻近所述第一止动部(27a)的突出斜坡部分(217)连接,而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锚构造的表面(31)具有其上形成的斜缘(331),其适于在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表面(31)与所述横挡(210)的预安装保持构造(216)接合时与所述斜坡部分(217)相配。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芯柱(30)包括驱动构造(320),所述驱动构造(320)在远离其第一端的位置向外径向突出,并适于被插入驱动槽道(170),所述驱动槽道(170)在所述预安装状态下形成于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颈(11)的第一通道(12)中,所述驱动槽道(170)适于驱动所述驱动构造(320)并由此转动所述连接芯柱(30),直到在所述适配器(20)和连接芯柱(30)被插入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开口(62)且所述壳体或底盘(10)相对于所述适配器(20)转动而从所述预安装状态转至安装状态时,使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表面(31)脱离所述横挡(210)的预安装保持构造(216)为止。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芯柱(30)的驱动构造(320)适于因在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表面(31)从所述适配器(20)的横挡(210)的预安装保持构造(216)脱离出来时,由弹性部件(50)之力导致所述连接芯柱(30)朝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内侧沿轴向移动,从而从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驱动槽道(170)脱离出来。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部(27a)具有沿轴向距所述抵靠表面(24)的长度,所述长度适于使得,当通过所述适配器(20)的第二通道(22)和所述支承板部件(60)的开口(62)插入的连接芯柱(30)克服缩弹性部件(50)的力朝壳体或底盘(10)之外轴向移动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能沿周向从所述第一槽(28a)脱离出来并能在所述第一止动部(27a)的端部之下通过。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止动部(27a)的轴向的长度适于使所述第一止动部(27a)与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第一表面(32a)接触,此时,在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凸起(34a)的第一表面(32a)已因所述连接芯柱(30)沿第一方向的所述转动而沿周向在第一止动部(27a)之下通过后,所述连接芯柱(30)因所述弹性部件(50)的力朝所述壳体或底盘(10)的内侧轴向移动,直到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和第二凸起(34a,34b)的表面(31)与位于所述开口(62)的周缘的支承板部件(60)的所述部分接触,由此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动部(27a,27b)位于所述连接芯柱(30)的第一和第二凸起(34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门多萨
申请(专利权)人:FICO镜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ES[西班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