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8519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1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包括拉索测试装置、桥梁试验装置以及底座,所述拉索测试装置和桥梁试验装置并列设置于底座;所述桥梁试验装置包括梁板、固定支撑座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支撑座,所述梁板的一端与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梁板还与活动支撑座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座与底座滑动配合并可沿梁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能够同时进行梁体结构的模拟实验以及拉索测试模拟实验,并且能够方便地使梁体在简支梁和悬臂梁之间进行转换,快速完成教学模拟测量,节省教学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的教学当中,需要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模拟试验教学,因此需要试验教具向学员演示各种建筑结构并对不同桥梁结构的参数进行模拟检测,比如简支梁、悬臂梁等结构模拟以及对拉索的拉力等参数进行模拟测量,然而在现有的教具当中,对于简支梁、悬臂梁以及拉索测试均需要采用单独教具,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极为不便,而且各单独教具占用空间,不便于存放,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对多跨式简支梁进行相关参数的模拟测试,需要借助于其他设备来完成多跨式简支梁的结构模拟,往往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而且在采用辅助设备时容易造成对位不准确等问题,因此使得测试结果并不精确。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建筑用的教学设备,能够同时进行梁体结构的模拟实验以及拉索测试模拟实验,并且能够方便地使梁体在简支梁和悬臂梁之间进行转换,快速完成教学模拟测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能够同时进行梁体结构的模拟实验以及拉索测试模拟实验,并且能够方便地使梁体在简支梁和悬臂梁之间进行转换,快速完成教学模拟测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包括拉索测试装置、桥梁试验装置以及底座,所述拉索测试装置和桥梁试验装置并列设置于底座; 所述桥梁试验装置包括梁板、固定支撑座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支撑座,所述梁板的一端与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梁板还与活动支撑座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座与底座滑动配合并可沿梁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桥梁试验装置还包括激振器,所述激振器设置于所述梁板的下方并通过一激振器座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激振器座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底座滑动配口 ο 进一步,所述桥梁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静力加载组件,所述静力加载组件包括加载头、用于驱动静力加载头运动的驱动杆、与驱动杆同轴设置的驱动盘以及用于对驱动杆和驱动盘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龙门架结构且所述支撑架与底座滑动配合,所述加载头设置于梁板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杆与支撑架的横梁螺纹配合,所述加载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梁板设置有加载滑块,所述加载滑块可沿梁板单自由度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底座设置有激振器座滑槽、两个支撑架滑槽以及活动支撑座滑槽,所述活动支撑座滑槽位于梁板的正下方,所述激振器座滑槽、支撑架滑槽以及活动支撑座滑槽与梁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滑块嵌入到激振器滑槽中且滑块可在滑槽中单自由度往复运动,所述支撑架下端端部嵌入到支撑架滑槽中且可沿支撑架滑槽往复运动,所述活动支撑座嵌入于活动支撑座滑槽中且可沿活动支撑座滑槽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拉索测试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的拉索固定座I和拉索固定座II,所述拉索固定座I和拉索固定座II顶端均设置有凹槽滑轮,拉索设置于凹槽滑轮的凹槽中且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拉索固定座I和拉索固定座II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拉索固定座II设置有卷索组件,所述卷索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拉索固定座II的卷轴、与同轴设置于卷轴的棘轮和设置于拉索固定座II的棘齿,所述棘齿可与所述棘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拉索固定座I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索拉力的拉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拉索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拉索参数的涡流传感器以及用于对涡流传感器进行固定支撑的涡流传感器支架,所述涡流传感器支架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涡流传感器支架包括涡流传感器底座、与涡流传感器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铰接的转动杆,所述涡流传感器设置于转动杆,所述底座还设置有与梁板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涡流传感器底座滑槽,所述涡流传感器底座嵌入于涡流传感器底座滑槽中并可沿涡流传感器底座滑槽往复运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能够同时进行梁体结构的模拟实验以及拉索测试模拟实验,并且能够方便地使梁体在简支梁和悬臂梁之间进行转换,快速完成教学模拟测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多种模拟教具集成一体,方便存放,节约存放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静力加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激振器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涡流传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活动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静力加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激振器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涡流传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活动支撑座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包括拉索测试装置、桥梁试验装置以及底座1,所述拉索测试装置和桥梁试验装置并列设置于底座I ;所述桥梁试验装置包括梁板19、固定支撑座20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支撑座9,所述梁板19的一端与固定支撑座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梁板19还与活动支撑座9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座9与底座I滑动配合并可沿梁板19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活动支撑座9还可以从底座上取下,方便进行测试,如需要进行悬臂梁模拟实验时,可以取下活动支撑座即可构成悬臂梁,如需进行简支梁的模拟实验时,只需将一个活动支撑座再安装于底座即可形成单跨简支梁,当需要进行多跨式简支梁模拟实验时,再多安装几个活动支撑座即可,并且滑动活动支撑座置于梁板的不同位置,即可完成不同跨径的多跨式模拟实验,所述活动支撑座上设置有滑套并可套于梁板,完成对梁板的支撑,本技术的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能够同时进行梁体结构的模拟实验以及拉索测试模拟实验,并且能够方便地使梁体在简支梁和悬臂梁之间进行转换,快速完成教学模拟测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多种模拟教具集成一体,方便存放,节约存放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梁试验装置还包括激振器4,所述激振器4设置于所述梁板19的下方并通过一激振器座3设置于所述底座I,所述激振器座3底部设置有滑块31,所述滑块31与底座I滑动配合,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激振器在梁板的不同位置进行激振并监测相关参数,操作方便,所述激振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梁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静力加载组件,所述静力加载组件包括加载头30、用于驱动加载头30运动的驱动杆12、与驱动杆12同轴设置的驱动盘11以及用于对驱动杆12和驱动盘11进行支撑的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为龙门架结构且所述支撑架13与底座I滑动配合,所述加载头30设置于梁板19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杆12与支撑架13的横梁螺纹配合,所述加载头30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9,所述静力加载组件还设置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与驱动杆12固定连接且套于支撑架13的纵梁上并可沿纵梁往复运动,所述支撑架13的纵梁下端端部设置有定位板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索测试装置、桥梁试验装置以及底座,所述拉索测试装置和桥梁试验装置并列设置于底座;所述桥梁试验装置包括梁板、固定支撑座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支撑座,所述梁板的一端与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梁板还与活动支撑座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座与底座滑动配合并可沿梁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索测试装置、桥梁试验装置以及底座,所述拉索测试装置和桥梁试验装置并列设置于底座; 所述桥梁试验装置包括梁板、固定支撑座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支撑座,所述梁板的一端与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梁板还与活动支撑座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座与底座滑动配合并可沿梁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试验装置还包括激振器,所述激振器设置于所述梁板的下方并通过一激振器座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激振器座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底座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静力加载组件,所述静力加载组件包括加载头、用于驱动静力加载头运动的驱动杆、与驱动杆同轴设置的驱动盘以及用于对驱动杆和驱动盘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龙门架结构且所述支撑架与底座滑动配合,所述加载头设置于梁板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杆与支撑架的横梁螺纹配合,所述加载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设置有加载滑块,所述加载滑块可沿梁板单自由度往复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结构实验教学的综合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激振器座滑槽、两个支撑架滑槽以及活动支撑座滑槽,所述活动支撑座滑槽位于梁板的正下方,所述激振器座滑槽、支撑架滑槽以及活动支撑座滑槽与梁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滑块嵌入到激振器滑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兵杨刚曹晓川徐勇龙雁飞何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