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6351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气水雾化混合装置、放电反应装置和多个污水处理装置,气水雾化混合装置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水混合物进入至放电反应装置中的放电反应室,经过放电反应室大量产生的臭氧和双氧水等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曝气盘的方式直接均匀进入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未反应完的强氧化性气体依次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依次循环。该水处理系统,通过气水混合物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双氧水和臭氧等强氧化性活性物质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氧化作用,而且可以利用放电产生的大量双氧水和臭氧之间的协同作用的环境下迅速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实现高浓度污水更加迅速、彻底的降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气水雾化混合装置、放电反应装置和多个污水处理装置,气水雾化混合装置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水混合物进入至放电反应装置中的放电反应室,经过放电反应室大量产生的臭氧和双氧水等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曝气盘的方式直接均匀进入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未反应完的强氧化性气体依次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依次循环。该水处理系统,通过气水混合物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双氧水和臭氧等强氧化性活性物质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氧化作用,而且可以利用放电产生的大量双氧水和臭氧之间的协同作用的环境下迅速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实现高浓度污水更加迅速、彻底的降解。【专利说明】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处理污水等环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而在环境污染中,水污染是最大的问题。特别地,我国的水污染尤为严峻!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水资源污染非常严峻。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也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由此可知,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尤其是污水已成为当代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而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它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1n Processes,简称AOPs)。其核心是通过放电产生羟基自由基、臭氧、过氧化氢等强氧化性活性物质,将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小分子物质,甚至直接矿化为CO2和H20。该方法不仅对高浓度污染物有较好分解效果,也可对大流量、低浓度污染物进行分解,不过目前国内外等离子体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放电电极直接与污水以及等离子体接触,污水以及等离子体及对电极的腐蚀严重,从而使得放电装置的使用寿命短;2、等离子体装置较为复杂,单位时间内处理量小,效率较低,存在不易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尽可能保证放电电极不被污水及等离子体腐蚀,同时还能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效率,增大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总量的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水雾化混合装置、放电反应装置和多个依次排列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气水雾化混合装置用于将进入其内的水和气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水混合物,气水雾化混合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气体入口,水入口和水气混合物出口 ;所述放电反应装置用于产生活性物质,放电反应装置上具有混合物入口和混合物出口,放电反应装置的混合物入口与气水雾化混合装置的水气混合物出口连通;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每个污水处理装置内的底壁上均设有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上具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 ;其中,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上具有第一、第二两个污水入口和两个污水出口 ;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具有排气口 I,其余的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分别具有排气口和进气口 ;所述多个依次排列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前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排气口 I与相邻的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气体经其上的排气口 II直接排入大气;前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入口通过污水管连通,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污水入口通过污水管连通;相邻两个污水处理装置中,连接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另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入口的污水管上,安装有污水泵I,连接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污水入口的污水管上,安装有污水泵II ;所述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曝气盘I的气水入口与放电反应装置的混合物出口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放电反应装置包括放电反应室,所述放电反应室内设有绝缘介质盘、高压电极和地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位于绝缘介质盘的上方,地电极位于绝缘介质盘的下方;所述绝缘介质盘具有用于容纳气水的腔体,所述放电反应装置的混合物入口位于绝缘介质盘的上侧壁,放电反应装置的混合物出口位于绝缘介质盘的下侧壁。所述高压电极和地电极均包括盘状部分和杆状部分作为优化,所述放电反应装置包括放电反应室,所述放电反应室内设有地电极、中空的绝缘介质管、设置在绝缘介质管内的高压电极和设置在绝缘介质管两端,且与绝缘介质管两端密封配合的绝缘密封件;所述绝缘介质管的内径大于高压电极的外径,高压电极周向的外表面设有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管的两端具有引出段,所述引出段对应地从绝缘密封件伸出,且与绝缘密封件密封配合;所述地电极设置在绝缘介质管位于两个绝缘密封件之间周向的外表面上;所述放电反应装置的混合物入口位于一个绝缘密封件上,放电反应装置的混合物出口位于另一个绝缘密封件上。 作为优化,所述放电反应装置包括放电反应室,所述放电反应室内设有多根并排设置的细丝,所述细丝由导电电极和包裹在导电电极外侧的绝缘材料(223)构成,相邻的两根细丝中一根为高压电极,另一根为地电极。 作为优化,还包括设置在放电反应室外,且用于给高压电极、地电极降温的风扇。 作为优化,还包括污水支管和设置在其上的开关阀;在所述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两个污水出口中,未连接有污水管的污水出口上连接排污管,且在该排污管上设置调节阀II ;所述污水支管设置在调节阀II与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对应的污水出口之间的排污管上或设置在污水泵II与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之间的污水管上。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侧壁上的第二污水入口上连接有进污管,所述进污管上设有调节阀I;相邻两个污水处理装置中,连接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另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入口的污水管上,设有调节阀III,连接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污水入口的污水管上,设有调节阀IV。 作为优化,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气水雾化混合装置、放电反应装置、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臭氧和双氧水同时产生技术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水雾化混合装置(1)、放电反应装置(2)和多个依次排列的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气水雾化混合装置(1)用于将进入其内的水和气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水混合物,气水雾化混合装置(1)的侧壁上设有气体入口,水入口和水气混合物出口;所述放电反应装置(2)用于产生活性物质,放电反应装置(2)上具有混合物入口和混合物出口,放电反应装置(2)的混合物入口与气水雾化混合装置(1)的水气混合物出口连通;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每个污水处理装置内的底壁上均设有曝气盘,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上具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其中,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上具有第一、第二两个污水入口和两个污水出口;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具有排气口Ⅰ(43),其余的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分别具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多个依次排列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前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排气口Ⅰ(43)与相邻的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气体经其上的排气口Ⅱ(53)直接排入大气;前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入口通过污水管连通,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污水入口通过污水管连通;相邻两个污水处理装置中,连接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另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入口的污水管上,安装有污水泵Ⅰ(45),连接最后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出口与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污水入口的污水管上,安装有污水泵Ⅱ(55);所述第一个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曝气盘Ⅰ(42)的气水入口与放电反应装置(2)的混合物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廖华何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