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979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1:19
在不具有初次转印辊的结构中,由于各感光鼓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张紧表面以多个侵入量布置,为了保持各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长度,因此设备在高度方向尺寸变大。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四个图像承载部件沿着中间转印带相对于中间转印带张紧表面以相同的侵入量布置,以及设置下压部件,其用于将两个中央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带表面朝外侧下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像设备[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中,调色剂图像从多个图像承载部件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 部件上,然后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在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中,为了满足各种记录材料的需要,已知的是中间转印方 式,其中,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初次转印),然后从中间转印部件 转印到记录材料(二次转印)上,以形成图像。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中间转印式的传统结构。更具体地,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调 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设置了初次转印辊,并且专用于初次转 印的电压源(电源)与该初次转印辊连接。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调色剂图像从中 间转印部件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设置了二次转印辊,并且专用于二次转印的电压源与 该二次转印辊连接。 在专利文献2中,有一种结构,其中,电压源连接到二次转印内辊,另一电压源连 接到二次转印外辊。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了通过电压源向二次转印内辊施加电压以把调 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效果。此外,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使各 感光部件以两种侵入量侵入中间转印带的平表面(平面),使得相对于通过设置在两端的 张紧辊形成的中间转印带的平表面,两个内侧感光部件的侵入量比两个外侧感光部件的侵 入量大。 在专利文献3中,有一种方法,其中,在各个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鼓)之间布置了 用于从内表面下压中间转印带的部件(辊)。也就是说,为四个图像承载部件布置了三个下 压部件。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图5描述的不具有初次转印辊的结构中,初次转印效率会降 低,除非在感光鼓旋转方向上感光鼓接触中间转印带的接触长度大到一定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感光鼓布置成通过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张紧表面设定两种侵入 量来确保各个感光鼓的接触长度,因此存在设备在高度方向尺寸增大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有三个下压部件,因此存在的问题是降低了通过省 略初次转印辊以减少构件而减小成本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动的环形中间转印带;用于支撑所述 中间转印带的多个支撑辊,包括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的驱动辊;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其相对 于中间转印带移动的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照第一感光鼓、第二感光鼓、第三感光鼓、第 四感光鼓的顺序在所述多个支撑辊的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沿所述中间转印带布 置,并接触所述中间转印带;其中,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转印部从所述第一、第二、 第三和第四感光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 材料;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所述中间转印带的 平面布置成朝向在垂直于各感光鼓旋转中心的平面中在感光鼓侧形成的第一支撑棍和第 二支撑辊的假想公共切线的内侧,以及下压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光鼓和所述第三感光 鼓之间将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平面向外下压。 [专利技术效果] 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将设备的高度抑制到低的水平,同时确保每个感光鼓接触中间 转印带的接触长度。[【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例1的彩色数字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彩色数字打印机在全色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彩色数字打印机在单色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3的彩色数字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的彩色数字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彩色数字打印机的剖面轮廓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齐纳二极管的电特性的说明图。 图8是关于转印反差的调节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转印反差的环境表。 图10是关于中间转印带的带电位测量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了带电位差AVitb和二次转印电流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了中间转印带接触感光鼓的接触长度和转印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说明 图。 图13是实施例2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各个感光鼓的位置关系。[【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作为根据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示例的彩色数字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在 本实施例中是电子照相方式的串列式全色成像设备)。 在图1中,四个感光鼓101a-101d(第一至第四感光鼓)是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 感光鼓。感光鼓表面分别由充电棍102a_102d(充电部件)充电成均勻的电荷。用于黄色 (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信号被输入到激光扫描仪103。根据该图像信 号,激光扫描仪1〇3(曝光部件)用激光照射每个充电的感光鼓表面,以中和电荷,从而形成 静电图像。显影装置104a、104b、104c和104d作为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显影部件,分别包 含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图像由显 影装置104a、104b、104c和104d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显影。形成在各个感 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顺便提一句,本实施例采用不具有 初次转印辊的结构。中间转印带是调色剂图像将转印到其上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部件,其 由作为支撑部件的支撑辊111a (第一支撑辊)和111b (第二支撑辊)从内侧支撑。顺便提 一句,沿中间转印带移动的方向,支撑辊111a、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以及支撑辊 111b按列出顺序布置。也就是说,感光鼓101a(第一图像承载部件)布置在上游侧,感光 鼓101b (第二图像承载部件)布置在感光鼓101a的下游侧。感光鼓101c (第三图像承载 部件)布置在感光鼓l〇lb的下游侧,感光鼓101d(第四图像承载部件)布置在感光鼓101c 的下游侧。尽管将在后面进行描述,11 la是布置在感光鼓101a的上游侧处于与感光鼓101a 的距离最短的位置的辊(第一支撑)部件。111b是布置在感光鼓101d的下游侧处于与感 光鼓l〇ld的距离最短的位置的辊(第二支撑)部件。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重叠地转 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06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未转印到中间转 印带上而残留在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鼓清洁装置107a-107d收集。这些成像操作 由控制器800控制。 另一方面,记录材料容纳在给纸盒112中。或者,记录材料放置在手动给送部113。 记录材料从给纸盒112或手动给送部113给送,并由输送棍114朝对齐棍115输送。记录 材料的前端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齐辊115,从而形成环。之后,与中间转印带6上的调色 剂图像同步地,由对齐辊115输送记录材料。 相对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在对齐辊的下游侧,布置有作为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外 侧(外)辊109,其与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的辊111b对向,用于形成二次转印部,调色剂图 像在该二次转印部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也就是说,支撑辊111b用作二次转印内辊。此外, 支撑辊111b还用作驱动辊,用于通过从马达接受驱动力而驱动中间转印带106。 当记录材料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时,通过电压源(电源)向二次转印外辊109施 加电压,从而中间转印带106上的调色剂图像由二次转印外辊109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 后,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成像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动的环形中间转印带;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多个支撑辊,包括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其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移动的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照第一感光鼓、第二感光鼓、第三感光鼓、第四感光鼓的顺序在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沿所述中间转印带布置,并接触所述中间转印带;其中,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转印部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感光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平面布置成朝向在垂直于各感光鼓旋转中心的平面中在感光鼓侧形成的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假想公共切线的内侧,以及下压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光鼓和所述第三感光鼓之间将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平面向外下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03 JP 2012-084973;2013.03.29 JP 2013-073271.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可动的环形中间转印带; 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多个支撑辊,包括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 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其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移动的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照第一感光 鼓、第二感光鼓、第三感光鼓、第四感光鼓的顺序在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沿所述中 间转印带布置,并接触所述中间转印带; 其中,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转印部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感光鼓转印 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平 面布置成朝向在垂直于各感光鼓旋转中心的平面中在感光鼓侧形成的第一支撑棍和第二 支撑辊的假想公共切线的内侧,以及 下压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光鼓和所述第三感光鼓之间将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平面向 外下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感光鼓具有相同的直径,所 述第一至第四感光鼓的旋转中心布置在与感光鼓旋转中心垂直的平面中的一条直线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第一转印部和第二转印部之间、在第 二转印部和第三转印部之间以及在第三转印部和第四转印部之间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带表 面的长度都是驱动辊周长的整数倍,该驱动辊包括在所述多个支撑辊中,用于驱动所述中 间转印带。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 上,带表面的长度是在一个转印部处的接触长度的中央部和在相邻的一个转印部处的接触 长度的中央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秀树藤田启子齐藤洋久保田一史仲江川彻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