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4764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电极插孔,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万用表笔的第一表笔插孔和第二表笔插孔,所述第一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一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可调接触部,每个所述可调接触部均包括:滑动块以及电极接触块,所述电极接触块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对待测双向晶闸管和万用表的表笔进行固定,只需扳动滑动块便可实现双向晶闸管的极性测量,操作方便、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强,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电极插孔,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万用表笔的第一表笔插孔和第二表笔插孔,所述第一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一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可调接触部,每个所述可调接触部均包括:滑动块以及电极接触块,所述电极接触块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导通。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对待测双向晶闸管和万用表的表笔进行固定,只需扳动滑动块便可实现双向晶闸管的极性测量,操作方便、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强,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专利说明】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流开关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晶闸管(VS)实质上属于直流控制器件。如果要控制交流负载,必须将两只晶闸管反极性并联,让每只晶闸管控制一个半波,为此需两套独立的触发电路,使用不够方便。 双向晶闸管是在普通晶闸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不仅能代替两只反极性并联的晶闸管,而且仅需一个触发电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交流开关器件。双向晶闸管的结构属于NPNPN五层器件,三个电极分别是T1、T2、G。因该器件可以双向导通,故除门极G以外的两个电极统称为主端子,用Tl、T2。表示,不再划分成阳极或阴极。其特点是,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l,的电压均为正时,T2是阳极,Tl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l的电压均为负时,Tl变成阳极,T2为阴极。双向晶闸管的伏安特性,由于正、反向特性曲线具有对称性,所以它可在任何一个方向导通。 双向晶闸管在使用的时候,经常需要测量三个电极的极性,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测量手段为通过利用万用表表笔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结果对比来测量,然而,现有技术中测量时,既要手持万用表,又要安置待测双向晶闸管,操作不方便,效率较低,且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以解决使用上述现有技术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电极插孔,所述电极插孔的形状、大小以及间隔距离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配合,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万用表笔的第一表笔插孔和第二表笔插孔,所述第一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一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可调接触部,所述可调接触部的数量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对应,每个所述可调接触部均包括:滑动块以及电极接触块,所述电极接触块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导通,向上滑动所述可调接触部,可使得第一导电杆与所述电极接触块导通,向下滑动所述可调接触部,可使得第二导电杆与所述电极接触块导通。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的时候可对待测双向晶闸管和万用表的表笔进行固定,只需扳动滑动块便可实现双向晶闸管的极性测量,操作方便、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强,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a ;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b ; 图中,1-第一表笔插孔,2-第二表笔插孔,3-双向晶闸管,4-可调接触部,5-滑动块,6-第一导电杆,7-第二导电杆,8-第一表笔,9-第二表笔,10-电极接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电极插孔,所述电极插孔的形状、大小以及间隔距离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配合,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万用表笔的第一表笔插孔和第二表笔插孔,所述第一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一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可调接触部,所述可调接触部的数量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对应,每个所述可调接触部均包括:滑动块以及电极接触块,所述电极接触块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导通,向上滑动所述可调接触部,可使得第一导电杆与所述电极接触块导通,向下滑动所述可调接触部,可使得第二导电杆与所述电极接触块导通。 在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晶闸管具有三个电极,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具有三个电极插孔,每个电极插孔分别与一个可调接触部内的电极接触块相导通,使用的时候,向上板动滑动块,可使得相应地电极与万用表的一极导通,向下板动滑动块,可使得相应地电极与万用表的另一极导通。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上还设置有万用表固定位。 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测量双向晶闸管的电极: 利用万用表RXl档判定双向晶闸管电极。 1.判定 T2 极 G极与Tl极靠近,距T2极较远。因此,G—Tl之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在用RXl档测任意两脚之间的电阻时,只有在G-Tl之间呈现低阻,正、反向电阻仅几十欧,而T2-G、T2-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这表明,如果测出某脚和其他两脚都不通,就肯定是T2极,另外,采用TO — 220封装的双向晶闸管,T2极通常与小散热板连通,据此亦可确定T2极。 2.区分G极和Tl极 (I)找出T2极之后,首先假定剩下两脚中某一脚为Tl极,另一脚为G极。 (2)把黑表笔接Tl极,红表笔接T2极,电阻为无穷大。接着用红表笔尖把T2与G短路,给G极加上负触发信号,电阻值应为十欧左右,证明管子已经导通,导通方向为Tl 一T2。再将红表笔尖与G极脱开(但仍接T2),若电阻值保持不变,证明管子在触发之后能维持导通状态。 3.把红表笔接Tl极,黑表笔接T2极,然后使T2与G短路,给G极加上正触发信号,电阻值仍为十欧左右,与G极脱开后若阻值不变,则说明管子经触发后,在T2 — Tl方向上也能维持导通状态,因此具有双向触发性质。由此证明上述假定正确。否则是假定与实际不符,需再作出假定,重复以上测量。显见,在识别G、T1,的过程中,也就检查了双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如果按哪种假定去测量,都不能使双向晶闸管触发导通,证明管于巳损坏。对于IA的管子,亦可用RXlO档检测,对于3A及3A以上的管子,应选RXl档,否则难以维持导通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电极插孔,所述电极插孔的形状、大小以及间隔距离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配合,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万用表笔的第一表笔插孔和第二表笔插孔,所述第一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一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绝缘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晶闸管电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电极插孔,所述电极插孔的形状、大小以及间隔距离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配合,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万用表笔的第一表笔插孔和第二表笔插孔,所述第一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一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表笔插孔与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第二导电杆相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可调接触部,所述可调接触部的数量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对应,每个所述可调接触部均包括:滑动块以及电极接触块,所述电极接触块与所述双向晶闸管的电极相导通,向上滑动所述可调接触部,可使得第一导电杆与所述电极接触块导通,向下滑动所述可调接触部,可使得第二导电杆与所述电极接触块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巨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汇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