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4254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2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包括下述步骤:以经过短槽一侧端端点的切线为分界线,将长槽划分为两段;以所述分界线为界,首先加工所述长槽中与所述短槽并列的一段,然后加工短槽,最后加工所述长槽的另一段,形成叠加槽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加槽孔的加工方法通过对长槽或者叠加槽进行分段,然后按照相应顺序钻孔加工,结合槽钻的顺时针转动,以及基材的阻抗作用,有效避免了在长短槽交接处产生毛刺的现象。该方法不需增加成本,省时省力,高效且开槽质量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钻孔
,特别涉及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叠加槽孔是由两个一定长度的槽孔在槽宽方向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这两个槽孔的槽长和槽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叠加槽孔可应用于不同场合,例如可在PCB板上作为部分元器件的插脚孔。对于槽长相等的两个槽孔叠加而形成的叠加槽孔,可按一般的钻孔方法加工即可,即采用G85指令先加工一条槽,然后在加工另一条槽。但对于长度不相等的两个槽孔叠加而形成的叠加槽孔,若仍按此常规方式加工,则在两槽孔的交接处,由于部分基材已被切削,槽钻钻孔时各个方向受力不平衡,在钻孔工具主轴顺时针旋转的带动下,由于基材中璃纤维(以下简称玻纤)等的韧性、两槽重叠部分已被切削掉的悬空性,部分铜箔和玻纤会被拉入长槽或短槽中,形成毛刺,这部分玻纤和铜箔无法正常切断,毛刺被拽入长槽或短槽内会影响后续电镀制程,进而导致元器件无法正常安装等情况。图1所示为产生毛刺的几种情况。图(a)、(b)、(c)、(d)均是先加工长槽,再加工短槽,主轴顺时针旋转将玻纤和铜箔拉入长槽产生毛刺,对于长槽和短槽的位置不同时,产生毛刺的位置A不同。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常用做法是先加工完一条槽后再加工另一条槽,然后再多次重钻可能出现毛刺的地方,以尽可能多的切断玻纤和铜箔。然而这样加工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仍无法完全切断所有玻纤,玻纤由于自身韧性会在钻孔时产生让刀现象,即便用铣刀在此处钻孔也无法将之切断,故需在钻孔制程结束后再添加一个新的制程来处理此未断玻纤,如人工用硬毛牙刷或细钢丝来回刷此叠加槽,或用成型机铣此叠加槽,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旨在解决槽长不等的叠加槽钻孔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毛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包括下述步骤:以经过短槽一侧端端点的切线为分界线,将长槽划分为两段;以所述分界线为界,首先加工所述长槽中与所述短槽并列的一段,然后加工短槽,最后加工所述长槽的另一段,形成叠加槽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另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包括下述步骤:用两条分界线将所述叠加槽孔整体划分为三个槽段;其中,所述长槽和短槽均是中间呈矩形、两端呈弧形的结构,所述两条分界线分别与所述短槽之矩形部分的两短边对齐;以所述两条分界线为界,先加工所述长槽的一端所在的槽段,再加工叠加槽孔的中间槽段,最后加工所述长槽的另一端所在的槽段,形成叠加槽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加槽孔的加工方法通过对长槽或者叠加槽进行分段,然后按照相应顺序钻孔加工,结合槽钻的顺时针转动,以及基材的阻抗作用,有效避免了在长短槽交接处产生毛刺的现象。该方法不需增加成本,省时省力,高效且开槽质量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叠加槽孔易出现毛刺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相匹配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与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相匹配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的流程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主要包括下述步骤:在步骤S101中,以经过短槽一侧端端点的切线为分界线,将长槽划分为两段。在本实施例中,长槽和短槽的相对位置不同时,该分界线L的位置不同,该分界线L的位置是通过预先对可能产生毛刺的位置进行分析后确定的,在预先确定好分界线的划分方法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就可以直接根据加工情况画出分界线进行加工。下面对毛刺的产生原理进行分析,根据叠加槽的两槽孔的相对位置、两槽的加工顺序、槽钻主轴的旋转方向(本专利技术中均为顺时针旋转),结合加工基材的受力分析判断可能产生毛刺的地方。如图1中的(a)图,针对先加工长槽的情况,槽钻顺时针旋转,在钻短槽时,因长槽区域的基材已被切削掉,槽钻受力不平衡,结合槽钻自身刚性,槽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向长槽方向的偏折现象。在A点处钻孔时,由于铜箔的延展性和玻纤的韧性,及长槽部分的悬空性,在钻头顺时针旋转的带动下,部分铜箔和玻纤会被拉扯,拽入长槽中形成毛刺。而在B点处,由于主轴的顺时针旋转及短槽未被切削掉基材的抵抗,铜箔和玻纤会被比较好的切削掉,故而在B点不会产生毛刺。同理,C点会产生毛刺,D点不会。当继续钻孔至短槽加工完成时,图中阴影部分理论上都会被切削掏空,故而C点产生的毛刺便会消失,故最终形成的叠加槽中,就只有A点处会有毛刺。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如果先加工短槽,则在D点出现毛刺。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其他情况(长槽和短槽相对位置不同时)产生毛刺的位置,该位置是确定分界线的依据。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法中,分界线是根据先加工长槽,后加工短槽时容易产生毛刺的位置确定的。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长槽在上、短槽在下时,分界线L与短槽左端点相切,如图3中的(a)图;当长槽在下、短槽在上时,分界线L与短槽右端点相切,如图3中的(b)图;当长槽在左、短槽在右时,分界线L与短槽下端点相切,如图3中的(c)图;当长槽在右、短槽在左时,分界线L与短槽上端点相切,如图3中的(d)图。在加工时,可以依照上述规律,直接根据长槽和短槽的相对位置划分长槽。在步骤S102中,以上述分界线为界,首先加工长槽中与短槽并列的一段,然后加工短槽,最后加工长槽的另一段,形成叠加槽孔。如图3中的(a)图,首先,加工长槽的D1段,槽钻顺时针旋转,加工完长槽D1段后,加工短槽,图中的圆形区域为D1段的加工终点,长槽D1段和短槽的两端均没有毛刺,最后加工长槽的D2段,加工D2段时,其右端的起始钻孔位优选在D1段的左端,即与D1段重合一段距离钻孔,重合距离为长槽的宽度,图中的圆形区域也为D2段的加工起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以经过短槽一侧端端点的切线为分界线,将长槽划分为两段;以所述分界线为界,首先加工所述长槽中与所述短槽并列的一段,然后加工短槽,最后加工所述长槽的另一段,形成叠加槽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
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以经过短槽一侧端端点的切线为分界线,将长槽划分为两段;
以所述分界线为界,首先加工所述长槽中与所述短槽并列的一段,然后加
工短槽,最后加工所述长槽的另一段,形成叠加槽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长槽在上、短槽在下时,所述分界线与所述短槽的左端点相切;
当所述长槽在下、短槽在上时,所述分界线与所述短槽的右端点相切;
当所述长槽在左、短槽在右时,所述分界线与所述短槽的下端点相切;
当所述长槽在右、短槽在左时,所述分界线与所述短槽的上端点相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以经过所述短槽一侧端端点的切线为分界线,将长槽划分为两段
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述步骤:
在钻带上将所述短槽的槽宽进行偏移,偏移量为0~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后加工所述
长槽的另一段的过程中,在靠近长槽的已加工段的一端钻孔时,其钻孔位与长
槽的已加工段重合一段距离,该距离等于长槽的槽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直径等于长槽槽
宽的槽钻加工所述长槽;采用直径等于短槽槽宽的槽钻加工所述短槽。
6.一种叠加槽孔的钻孔加工方法,适用于由一长槽和一短槽在槽宽方向
上部分重合形成的叠加槽孔的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用两条分界线将所述叠加槽孔整体划分为三个槽段;其中,所述长槽和短
槽均是中间呈矩形、两端呈弧形的结构,所述两条分界线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王志刚翟学涛杨朝辉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