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3391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大型干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由于电容器元件为多只电容器芯子组成,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本结构的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金属外壳的大型干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噪音问题;电容器不同电极以及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由灌封胶保证,不需要电绝缘材料;原使用电绝缘材料的厚度有限,电气绝缘性能有限制;灌封胶的厚度可以在电容器设计时加以调整,可以达到合适的厚度,增加电容器的电气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解决了大型干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由于电容器元件为多只电容器芯子组成,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本结构的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金属外壳的大型干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噪音问题;电容器不同电极以及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由灌封胶保证,不需要电绝缘材料;原使用电绝缘材料的厚度有限,电气绝缘性能有限制;灌封胶的厚度可以在电容器设计时加以调整,可以达到合适的厚度,增加电容器的电气绝缘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发展,电容器的容量和体积越来越大,使用塑料外壳,强度、耐温性均存在不足。于是出现了金属外壳的大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现有的金属外壳的大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由电容器元件、连接导线、引出端子、金属外壳和灌封材料组成。为了保证电容器元件不同电极以及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容器元件一般使用电绝缘材料(绝缘纸、绝缘膜片或塑料绝缘套)包裹或防护,然后放置在金属外壳的底面上。 当电容器处于使用状态下,由于交流电中的高频谐波或直流电中的高频纹波(频率为数千赫兹)作用,金属化膜的两层膜会因电场力的作用,发生高频振动。由于电容器元件、电绝缘材料和金属外壳为硬接触,振动可以传导到外界,能听到持续不断的嗡鸣声,这被称为电容器交流声或噪声。 交流声对电容器的性能影响不大,但为了坚定用户信心以及在静音的场合应用,电容器行业十多年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并采取各种措施。多篇论文对交流声及其控制加以论述,如《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交流声形成机理及消声技术研究》(《电力电容器》2000年第4期),《降低电容器交流噪声的方法》(《电极电器技术》2004年第I期),《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交流声消除措施探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容器专业委员会2005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交流电动机电容器交流声研讨》(《电力电容器》2007年第6期),《电力电容器噪声问题研究进展》(《电力电容器》2009年4月),((CBB65型交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交流声的控制》(《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月)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局限性,金属外壳的大型干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由于电容器兀件为多只电容器芯子组成,产生的噪音较大,实施对上述论文中提及的方法后不能彻底根除电容器交流声或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电容器,尤其是大型电容器噪声或交流声过大的问题,提供。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电容器元件、连接铜排和引出端子固接为一体;2)将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铜排和引出端子放入金属外壳内腔中;3)用定位板将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连接铜排和引出端子连接,使得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连接铜排和引出端子悬空,不与金属外壳接触;4)向金属外壳的内腔中注入灌封胶;5)灌封胶固化;6)拆除定位板。 —种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连接铜排、引出端子和金属外壳,所述电容器元件、连接铜排和引出端子固接为一体,所述金属外壳的内腔中灌注有灌封胶,所述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铜排和引出端子悬浮在灌封胶中,与金属外壳不接触。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向金属外壳内腔中注入灌封胶前,将灌封胶置于烘箱中,在50°?60°的温度下烘干2小时左右。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向金属外壳内腔中注入灌封胶的过程,应处于真空中其压强在10Pa以下。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向金属外壳内腔中注入灌封胶的过程,其温度应保持在20°?30°间。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步骤五灌封胶固化为将注入灌封胶的电容器放置于烘箱中,使其在60°?85°的温度下烘干2小时?4小时。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灌封胶为环氧树酯或聚氨酯。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板由大平板固接小平板而成,大平板和小平板呈垂直状态,大平板上的通孔与金属外壳侧壁上用来安装电容器的通孔重合,小平板上的通孔与电容器引出端子重合,小平板的面积小于金属外壳的顶部开口面积。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顶部为开口或侧壁与外壳主体分离。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的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金属外壳的大型干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噪音问题;电容器不同电极以及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由灌封胶保证,不需要电绝缘材料;原使用电绝缘材料的厚度有限,电气绝缘性能有限制;灌封胶的厚度可以在电容器设计时加以调整,可以达到合适的厚度,增加电容器的电气绝缘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大型超静音电容器示意图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定位板将电容器元件悬浮并与金属外壳底面不接触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所示:1电容器元件,2连接铜排,3引出端子,4金属外壳,5灌封胶,7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电容器元件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固接为一体;2)将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元件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放入金属外壳4内腔中;3)用定位板7将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连接,使得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悬空,不与金属外壳4接触;4)向金属外壳4的内腔中注入灌封胶5;5)灌封胶5固化;6)拆除定位板7。 电容器元件放入金属外壳中,由于重力作用会下落与金属外壳底面接触。虽然电容器元件与金属外壳底面间有电绝缘材料隔开,但三者间均为硬接触,电容器元件产生的振动容易传导出来,外界可听见持续不断的嗡鸣声。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手段将电容器元件悬浮空中,与金属外壳不接触。再注入灌封胶,灌封胶使用前为流体,注入电容器固化后为固体,这样电容器元件就被支撑悬浮在灌封胶中,不会下落到金属外壳底面。灌封胶为绝缘材料,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对振动的传导有削弱和吸收作用。通过调整灌封胶与金属外壳间的厚度,可以将嗡鸣声减小到人耳不可闻的程度。 在步骤四向金属外壳4内腔中注入灌封胶5前,将灌封胶置于烘箱中,在50°?60°的温度下烘干2小时左右,对灌封胶做防潮处理。 在步骤四向金属外壳4内腔中注入灌封胶5的过程中,应确保处于真空中其压强在10Pa以下,以保证灌封胶无气隙。保证电容器的静音效果能达到最佳。 在步骤四向金属外壳4内腔中注入灌封胶5的过程中,其温度应保持在20°?30°间。以确保灌封胶在灌注时呈流体状。 所述步骤五灌封胶固化过程为将注入灌封胶的电容器放置于烘箱中,使其在60°?85°的温度下烘干2小时?4小时。确保灌封胶5能够更好的固化且固话过程中不收环境因素的干扰,使得电容器的静音效果达到最佳。 本专利技术中,灌封材料5可以为液体浸溃剂、填充气体或固体灌封料。从制作效率和成本考虑,灌封胶5可采用环氧树酯或聚氨酯,或者两者按比例调配。 本专利技术中的定位板7,由大平板71固接小平板72而成,大平板71和小平板72呈垂直状态,大平板71上的通孔与金属外壳4侧壁上用来安装电容器的通孔重合,小平板72上的通孔与电容器引出端子3重合,小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超静音电容器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电容器元件(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固接为一体;2)将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元件(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放入金属外壳(4)内腔中;3)用定位板(7)将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连接,使得固接为一体的电容器(1)、连接铜排(2)和引出端子(3)悬空,不与金属外壳(4)接触;4)向金属外壳(4)的内腔中注入灌封胶(5);5)灌封胶(5)固化;6)拆除定位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泽波钱加圣占竹林黄江程海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