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571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包括:驱动缸(10),具有缸体(11)和活塞杆(12);按压板(20),固定在缸体(11)的底端或者活塞杆(12)的顶端,按压板(20)具有弧形按压面(21),弧形按压面(21)背离驱动缸(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包括:驱动缸(10),具有缸体(11)和活塞杆(12);按压板(20),固定在缸体(11)的底端或者活塞杆(12)的顶端,按压板(20)具有弧形按压面(21),弧形按压面(21)背离驱动缸(10)。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专利说明】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物体进行折弯的工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负荷电流变化及环境温度变化,电力电缆发生热胀冷缩,因而产生一种电缆内部的机械力。电缆在热机械力的作用下将反复出现弯曲变形,使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疲劳变形,从而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在隧道支架上敷设的电缆当在轴向伸长时其伸缩量往往会集中到电缆盘绕残留弯曲处,使电缆从支架上隆起而产生不规则的热伸缩滑移现象,为防止该类不规则的滑移一般是采用连续蛇形敷设方法。采用蛇形敷设后,能把电缆的畸变量分散到各个蛇形弧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证实电缆的畸变量没有超过允许值,且裕度很大。由于没有相应的工器具,一般应用人力,拿弯的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蛇形敷设波峰波谷的幅值不易精确达到。并且在电缆拿弯无法掌握电缆的受力情况,经常出现电缆金属护层损伤的情况,为电缆的可靠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包括:驱动缸,具有缸体和活塞杆;按压板,固定在缸体的底端或者活塞杆的顶端,按压板具有弧形按压面,弧形按压面背离驱动缸。 进一步地,按压板固定在缸体的底端,按压板与缸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按压板固定在缸体的底端,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抵顶件,抵顶件包括:抵顶杆,抵顶杆具有使该抵顶杆的延伸方向与活塞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抵顶状态。 进一步地,抵顶件与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抵顶件还包括:连接片,固定在活塞杆的顶端,抵顶杆设置在连接片上,当抵顶杆处于抵顶状态时,连接片位于活塞杆和抵顶杆之间。 进一步地,抵顶杆包括:第一枢转杆,可枢转地设置在连接片上;第二枢转杆,可枢转地设置在连接片上,抵顶杆还具有折叠状态,当抵顶杆处于抵顶状态时,第一枢转杆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枢转杆的延伸方向均与活塞杆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且连接片位于第一枢转杆和第二枢转杆之间;当抵顶杆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枢转杆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枢转杆的延伸方向均与活塞杆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地,连接片与抵顶杆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枢转杆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枢转杆具有第二定位孔,连接片具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当抵顶杆处于抵顶状态时,第一定位孔对准第一限位孔并且第二定位孔对准第二限位孔;当抵顶杆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均对准第三限位孔。 进一步地,当抵顶杆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限位孔位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之间。 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还包括:压力表,固定在缸体上。 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弧形按压面放置在电缆上,启动驱动缸,随着活塞杆与缸体相对移动,并且缸体的底端或者活塞杆的顶端抵顶在隧道的顶部,弧形按压面会对电缆施加压力,并最终将电缆弯曲成指定的弧度。由上述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由于按压电缆的作用力是驱动缸产生的,因此,避免了人为施力的不稳定性,使得电缆的不同位置的弯曲变形相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中的连接片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驱动缸;11、缸体;12、活塞杆;20、按压板;21、弧形按压面;30、抵顶件;31、抵顶杆;32、连接片;33、第一枢转杆;34、第二枢转杆;35、第一定位孔;36、第一限位孔;37、第二限位孔;38、第三限位孔;39、枢轴;40、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包括驱动缸10和按压板20。驱动缸10具有缸体11和活塞杆12。按压板20固定在缸体11的底端或者活塞杆12的顶端,按压板20具有弧形按压面21,弧形按压面21背离驱动缸10,也就是说,弧形按压面21朝向远离驱动缸10的方向。 应用本实施例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将弧形按压面21放置在电缆上,启动驱动缸10,随着活塞杆12与缸体11相对移动,并且缸体11的底端或者活塞杆12的顶端抵顶在隧道的顶部,弧形按压面21会对电缆施加压力,并最终将电缆弯曲成指定的弧度。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由于按压电缆的作用力是驱动缸10产生的,因此,避免了人为施力的不稳定性,使得电缆的不同位置的弯曲变形相同。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板20固定在缸体11的底端,按压板20与缸体11可拆卸地连接。由于缸体11的体积更大,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避免按压板20产生晃动,并且便于更换按压板2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板20固定在缸体11的底端,活塞杆12的顶端设置有抵顶件30,抵顶件30包括抵顶杆31,抵顶杆31具有使该抵顶杆31的延伸方向与活塞杆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抵顶状态。采用上述结构,抵顶杆31能够抵顶在两个电缆支架上,充分利用了电缆支架,避免活塞杆12的伸出量过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顶件30与活塞杆12可拆卸地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更换抵顶件30以适应不同的隧道。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顶件30还包括连接片32,连接片32固定在活塞杆12的顶端,抵顶杆31设置在连接片32上,当抵顶杆31处于抵顶状态时,连接片32位于活塞杆12和抵顶杆31之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抵顶杆31包括第一枢转杆33和第二枢转杆34。第一枢转杆33和第二枢转杆34均可枢转地设置在连接片32上,第一枢转杆33和第二枢转杆34的枢转轴线重合并均通过枢轴39可枢转地设置在连接片32上。抵顶杆31还具有折叠状态,当抵顶杆31处于抵顶状态,第一枢转杆3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枢转杆34的延伸方向均与活塞杆12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且连接片32位于第一枢转杆33和第二枢转杆34之间;当抵顶杆3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枢转杆3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枢转杆34的延伸方向均与活塞杆12的延伸方向相平行。采用上述结构,当不需要使用本实施例的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时,可以将抵顶杆31处于折叠状态,降低了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32与抵顶杆31可拆卸地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更换抵顶杆31以适应不同的电缆支架的间距。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转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敷设用弯曲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缸(10),具有缸体(11)和活塞杆(12);按压板(20),固定在所述缸体(11)的底端或者所述活塞杆(12)的顶端,所述按压板(20)具有弧形按压面(21),所述弧形按压面(21)背离所述驱动缸(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竟成赵志栋安建超赵全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