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巍专利>正文

管内介质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226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具有光源(16)的发射部(11)、具有光电检测器(17)的接收部(12)、连接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的基板(13)以及导管(15),导管穿过发射部和接收部形成导管槽(14)并被限定位置,发射部和接收部面向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该技术方案中,导管和第一缝隙、第二缝隙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准确限定,从而使探测器稳定,不会误报或失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探测器组件,包括上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22)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槽(23a),所述发射部、接收部安装在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孔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具有光源(16)的发射部(11)、具有光电检测器(17)的接收部(12)、连接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的基板(13)以及导管(15),导管穿过发射部和接收部形成导管槽(14)并被限定位置,发射部和接收部面向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该技术方案中,导管和第一缝隙、第二缝隙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准确限定,从而使探测器稳定,不会误报或失效。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探测器组件,包括上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22)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槽(23a),所述发射部、接收部安装在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孔槽。【专利说明】管内介质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管内介质的探测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光电技术检测细管内介质变化的探测器。
技术介绍
在分析仪器中,经常需要对流路中内径小于5毫米的细管内的液体和气体介质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目前,该类传感器的探测原理有基于光强变化的,也有基于电容变化、电阻变化、热扩散、磁场变化等原理的。对于内径小于5毫米的管道内液体的检测,基于光学原理的探测器比较多。专利CN101561517B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管内液体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光学原理,光线在管道内介质中的折射率与在管道壁中的折射率不同,当管道内为气体时入射光线在内壁处主要发生全反射,通过设置的接收器可以检测到光信号,而当管道内为液体时入射光线在内壁处主要发生折射,光线偏转,接收器检测不到光信号,从而可以区分管道内是否存在液体介质。 但是,当细管的外径小于8毫米,内径小于5毫米时,由于全反射的原理限制,细管安装完毕后,要求细管内壁、光源和光敏检测器三者之间的光学对准关系非常严格,细管与光源和光敏检测器之间的安装位置如果稍有偏差或晃动,检测器就会误报甚至失效。因此,如何保证细管和检测部件的准确定位并且方便使用是该检测方法应用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该管内介质探测器稳定可靠,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 发射部,所述发射部具有第一容纳腔和位于该第一容纳腔内的光源;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具有第二容纳腔和位于该第二容纳腔内的光电检测器; 基板,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之间形成有导管槽; 导管,所述导管穿过所述导管槽并且卡紧在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之间,其中,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面向所述导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垂直,并且所述第一缝隙的纵向中点与所述第二缝隙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连线与该导管的中心轴线不相交,所述导管至少在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对应的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导管的外径D和所述导管槽的宽度尺寸W满足关系:D_0.3毫米^ ff ^ Do 优选地,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为延生方向相互平行的扁平状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一端具有宽度尺寸减小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的电极引线向同一方向伸出。 优选地,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紧配合,和/或所述光电检测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紧配合。 优选地,所述光源面向所述导管的一侧具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缝隙中,所述光电检测器面向所述导管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缝隙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为透光材质或光传导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卡紧在所述第一缝隙中,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卡紧在所述第二缝隙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纵向中点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连线与该导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是R1-1.0毫米到R1+1.0毫米,其中Rl是所述导管的内径的半径尺寸。 优选地,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至少具有接触部,所述导管压紧在该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由发射部、接收部和基板构成的导管槽的结构,导管位于导管槽中,由形成导管槽的发射部和接收部限定导管在与基板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由基板限定其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同时,光源和光电检测器分别安装在发射部和接收部内,并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由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确定了光束带相对基板的位置,因此导管和所述光束带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被准确限定,不会因为晃动或变形而发生偏差,从而该探测器稳定,不会误报或失效。另外,构成本技术的导管槽的发射部、接收部和基板能够一体化批量生产,同时光源和光电检测器也可以批量化生产,本技术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各部件安装简单,因此具有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探测器组件,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 管内介质探测器,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为上述任意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 探测器组件本体,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槽,其中,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上,以使所述发射部、接收部落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槽。 本技术提供的探测器组件还有的另外一种结构形式,包括: 管内介质探测器,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为上述任意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 探测器组件本体,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孔,其中,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上,以使所述发射部、接收部落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从位于容纳槽一定距离处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为锥形孔和螺纹孔,所述探测器组件还包括梭形套管和螺纹套管,所述梭形套管具有和所述锥形孔相适应的的锥面,所述螺纹套管具有和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并且其一端具有与所述梭形套管相适应的锥面,所述梭形套管和螺纹套管分别安装在所述锥形孔和螺纹孔中,所述导管穿过所述梭形套管和螺纹套管。 优选地,所述导管由多节组成,至少包括穿过所述导管槽的第一导管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管两端的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以及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之间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梭形套管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以及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之间连接部位的内径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管和/或第三导管为可弯曲的导管。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沿纵向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导管接触,以与所述基板共同约束所述导管。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基板通过该安装面与所述探测器本体固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连接有电路板,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的电极引线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管的材质为塑料、玻璃、石英或它们的组合。 上述探测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了探测器组件本体,探测器组件本体具有容纳槽和穿过该容纳槽的的通槽或通孔,管内介质探测器安装在该探测器组件本体上,发射部和接收部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导管穿过所述通槽或通孔。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导管进一步由探测器组件本体固定,并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 发射部(11),所述发射部(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1)和位于该第一容纳腔(111)内的光源(16); 接收部(12),所述接收部(12)具有第二容纳腔(121)和位于该第二容纳腔(121)内的光电检测器(17); 基板(13),所述发射部(11)和所述接收部(12)安装在所述基板(13)上,所述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之间形成有导管槽(14); 导管(15),所述导管(15)穿过所述导管槽(14)并且卡紧在所述发射部(11)和所述接收部(12)之间,其中,所述发射部(11)和所述接收部(12)面向所述导管(1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其中,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导管(15)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导管(15)至少在与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对应的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巍田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肖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