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经豪专利>正文

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922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包括由竹梯形下框架和门形上框架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插入下框架矩管内,可以相对下框架实施调节移动,所述上框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下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塑钢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选用薄壁矩管作框架,在同等材料的基础上,强度更好,刚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因钢矩管的使用,整个框架平整度、精度、垂直度都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模板结构的框架;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可以适应不同混凝土墙体高度的浇注要求,操作简便,拆装容易,可重复使用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包括由竹梯形下框架和门形上框架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插入下框架矩管内,可以相对下框架实施调节移动,所述上框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下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塑钢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选用薄壁矩管作框架,在同等材料的基础上,强度更好,刚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因钢矩管的使用,整个框架平整度、精度、垂直度都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模板结构的框架;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可以适应不同混凝土墙体高度的浇注要求,操作简便,拆装容易,可重复使用率更高。【专利说明】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是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时砼墙体的浇筑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现有技术中,砼墙体的浇筑都是在木模板和圆形钢管搭建的浇筑空间内浇筑,这种方法搭建费时费力,浪费木材,而且浇筑时容易出现砼浇注“跑、冒、涨、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该墙板模板采用矩管结构,可根据需要调节高度,结构稳定,强度更好,刚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重复使用率更高。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包括由竹梯形下框架和门形上框架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插入下框架矩管内,可以相对下框架实施调节移动,所述上框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下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塑钢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为若干薄壁矩管相互垂直对接沿全周连续焊接的矩管结构,所述下框架的两侧的立矩管之间设置连接有若干与立矩管平行或垂直的横肋和纵肋,所述横肋和纵肋为薄壁矩管,所述下框架左右两侧的立矩管面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其他框架用的螺栓孔,所述下框架下端为中间留有利于螺栓钩或定位销矩管通过的槽孔的双矩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双矩管结构由位于立矩管上端或下端分别靠立矩管前侧面和靠立矩管后侧面设置安装的两根横截面尺寸相同的矩管和两根矩管之间的间隔组成,所述两根横截面尺寸相同的矩管左右两侧的间隔处设置有垂直于两根尺寸相同的矩管的连接矩管,连接矩管与矩管之间的封闭区域构成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为若干薄壁矩管对接沿全周连续焊接的矩管结构,所述上框架上端为中间留有利于螺栓钩或定位销矩管通过的槽孔的两矩管结构,所述上框架左右立矩管可以插入下框架的左右立矩管内上下调节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左右立矩管外径尺寸略小于下框架的左右立矩管内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两矩管结构由位于立矩管上端或下端分别靠立矩管前侧面和靠立矩管后侧面设置安装的两根横截面尺寸不相同的矩管和两根矩管之间的间隔组成,所述两根尺寸横截面尺寸不相同的矩管左右两侧的间隔处设置有垂直于两根尺寸不同的矩管的连接矩管,连接矩管与矩管之间的封闭区域构成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塑钢面板的尺寸相对于框架横向大出4mm,纵向大出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选用薄壁矩形管件制作框架,在同等材料的基础上,强度更好,刚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因钢矩管的使用,整个框架平整度、精度、垂直度都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模板结构的框架;操作简便,拆装容易,重复使用率更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该技术的右视图; 图4为该技术的俯视图; 图5为该技术的双矩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该技术的两矩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框架;2_下框架;3_塑钢面板;4-横肋;5-纵肋;6_固定螺栓;7-槽孔;8-螺栓孔,9-连接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包括由竹梯形下框架2和门形上框架I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I插入下框架2矩管内,可以相对下框架2实施调节移动,所述上框架I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在下框架2上,所述框架的后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塑钢面板3。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使用优质的Q235钢材,所述下框架2为若干薄壁矩管相互垂直对接沿全周连续焊接的矩管结构,所述下框架2的两侧的立矩管之间设置连接有若干与立矩管平行或垂直的横肋4和纵肋5,所述横肋4和纵肋5为薄壁矩管,所述下框架2左右两侧的立矩管面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其他框架用的螺栓孔8,所述下框架2下端为中间留有利于螺栓钩或定位销矩管通过的槽孔7的双矩管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矩管结构由位于立矩管上端或下端分别靠立矩管前侧面和靠立矩管后侧面设置安装的两根横截面尺寸相同的矩管和两根矩管之间的间隔组成,所述两根横截面尺寸相同的矩管左右两侧的间隔处设置有垂直于两根尺寸相同的矩管的连接矩9管,连接矩管9与矩管之间的封闭区域构成槽孔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I为若干薄壁矩管对接沿全周连续焊接的矩管结构,所述上框架I上端为中间留有利于螺栓钩或定位销矩管通过的槽孔7的两矩管结构,所述上框架I左右立矩管可以插入下框架2的左右立矩管内上下调节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I左右立矩管外径尺寸略小于下框架2的左右立矩管内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矩管结构由位于立矩管上端或下端分别靠立矩管前侧面和靠立矩管后侧面设置安装的两根横截面尺寸不相同的矩管和两根矩管之间的间隔组成,所述两根横截面尺寸不相同的矩管左右两侧的间隔处设置有垂直于两根尺寸不同的矩管的连接矩管9,连接矩管9与矩管之间的封闭区域构成槽孔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钢面板3为优质的塑钢面板3,优选厚度为15mm,所述塑钢面板3的尺寸相对于框架横向大出4mm,纵向大出2mm,其作用主要在于能保证模板面板拼缝严密,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漏浆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钢面板3用自攻螺钉固定住表面平整的框架上。 具体实施过程: 将上框架I安装在下框架2上,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调节上框架I至合适高度,然后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框架固定好后,通过自攻螺钉安装塑钢面板3于框架上,下次再使用时,只需将塑钢面板3拆下,重新调节上框架I至合适高度,更换合适尺寸的塑钢面板3即可。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包括由竹梯形下框架和门形上框架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插入下框架矩管内,可以相对下框架实施调节移动,所述上框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下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塑钢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为若干薄壁矩管相互垂直对接沿全周连续焊接的矩管结构,所述下框架的两侧的立矩管之间设置连接有若干与立矩管平行或垂直的横肋和纵肋,所述横肋和纵肋为薄壁矩管,所述下框架左右两侧的立矩管面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其他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墙板矩管模板,包括由竹梯形下框架和门形上框架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插入下框架矩管内,可以相对下框架实施调节移动,所述上框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下框架上,所述框架的后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塑钢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经豪
申请(专利权)人:林经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