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漏电保护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452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开关,它涉及漏电保护器技术领域。它包括直流稳压模块、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220V电源接直流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继电器的一端接零线,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的一端,第三常闭触点的另一端接火线,第二继电器的一端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接第三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至漏电检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产生误动和拒动,无须依靠人体接地构成泄漏电气回路使漏电保护器动作切断电源,安全可靠且性价比高,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漏电保护开关
本技术涉及的是漏电保护器
,具体涉及新型漏电保护开关。
技术介绍
漏电开关又称漏电保护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漏电开关用以对低压电网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进行有效保护,也可以作为三相电动机的缺相保护,它有单相的,也有三相的,由于其以漏电电流或由此产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变化为动作信号,所以不必以用电电流值来整定动作值,所以灵敏度高,动作后能有效地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但是现有的漏电开关在技术上存在对冲击信号、多分支漏电、中性线重复接地等影响造成漏电保护器产生误动或分流拒动的问题,当人体对地绝缘时接触相线和中性线,漏电保护器就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可靠性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开关还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开关,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会产生误动和拒动,无须依靠人体接地构成泄漏电气回路使漏电保护器动作切断电源,安全可靠且性价比高,应用广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漏电保护开关,包括直流稳压模块、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220V电源接直流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直流稳压模块的公共接地端VSS分别接第五二极管、第四二极管至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第二常闭触点分别接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的一端接零线,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闭触点的一端,第三常闭触点的另一端接火线,第二继电器的一端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三二极管至电源电压端VDD,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五电阻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二二极管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接第三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至漏电检测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以及工厂单相、三相用电设备,无须依靠人体接地构成泄漏电气回路使漏电保护器动作切断电源,不会产生误动和拒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图1为本技术单相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开关电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三相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开关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漏电保护开关,包括直流稳压模块Ul、第一三极管Tl、第二三极管T2、第一继电器Jl和第二继电器J2,220V电源接直流稳压模块Ul的输入端,直流稳压模块Ul的公共接地端VSS分别接第五二极管D5、第四二极管D4至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Jl的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分别接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Jl的一端接零线,第一继电器Jl另一端接第二继电器J2的第三常闭触点K3的一端,第三常闭触点K3的另一端接火线,第二继电器J2的一端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二继电器J2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第三二极管D3至电源电压端VDD,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五电阻R5至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接第四电阻R4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均接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第二二极管D2至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依次接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l至漏电检测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第二电容C2至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中间的节点,第二电容C2的正极接第一电容Cl至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 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高电平,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对TSS导通,第二继电器J2闭合,第三常闭触点K3导通,第一继电器Jl的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导通,设备输出220V电源。 当漏电检测端检测到泄漏交流电压经第一二极管Dl整流,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滤波,由第四二极管D4或第五二极管D5与中性线回路,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高电平,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对TSS导通,第一三极管Tl截止,第三常闭触点K3开路,第一继电器Jl断电,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断路,关闭220V输出电源。 当漏电检测端检测到泄漏交流电压解除,第一三极管Tl基极高电平,自动恢复输出电源。 本【具体实施方式】无须通过负载泄漏对地产生回路,只要检测到用电设备外壳对中性线泄漏电压大于3伏时,小于0.1秒自动关闭电源输出,检测电路能自动识别相线和中性线位置跟踪中性线回路,当泄漏解除即自动恢复电源输出,保护器不会产生误动和拒动、无须依靠人体接地构成泄漏电气回路使漏电保护器动作切断电源、安全可靠且性价比高,可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以及工厂单相、三相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照图2,本具体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漏电保护开关还包括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四常闭触点K4和第五常闭触点K5,电源采用380V三相交流电,C相接直流稳压模块Ul的输入端,直流稳压模块Ul的公共接地端VSS分别接第七二极管D7、第六二极管D6、第五二极管D5、第四二极管D4至交流电的A相、B相、C相、零线,交流电的A相、B相、C相、零线还分别接第一继电器Jl的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第三常闭触点K3、第四常闭触点K4,第一继电器Jl的一端接零线,第一继电器Jl的另一端接第五常闭触点K5的一端,第五常闭触点K5的另一端接C相。 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高电平,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对TSS导通,第二继电器J2闭合,第五常闭触点K5导通,第一继电器Jl的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第三常闭触点K3、第四常闭触点K4导通,设备输出380V电源。 当漏电检测端检测到泄漏交流电压经第一二极管Dl整流,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滤波,由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或第七二极管D7与中性线回路,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高电平,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对TSS导通,第一三极管Tl截止,第五常闭触点K5开路,第一继电器Jl断电,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第三常闭触点K3、第四常闭触点K4断路,关闭380V输出电源;当漏电检测端检测到泄漏交流电压解除,第一三极管Tl基极高电平,自动恢复输出电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漏电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稳压模块(U1)、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第一继电器(J1)和第二继电器(J2),220V电源接直流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直流稳压模块(U1)的公共接地端VSS分别接第五二极管(D5)、第四二极管(D4)至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J1)的第一常闭触点(K1)、第二常闭触点(K2)分别接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J1)的一端接零线,第一继电器(J1)的另一端接第二继电器(J2)的第三常闭触点(K3)的一端,第三常闭触点(K3)的另一端接火线,第二继电器(J2)的一端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二继电器(J2)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第三二极管(D3)至电源电压端VDD,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五电阻(R5)至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接第四电阻(R4)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均接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第二二极管(D2)至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依次接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至漏电检测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第二电容(C2)至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中间的节点,第二电容(C2)的正极接第一电容(C1)至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漏电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稳压模块(Ul)、第一三极管(Tl)、第二三极管(T2)、第一继电器(Jl)和第二继电器(J2),220V电源接直流稳压模块(Ul)的输入端,直流稳压模块(Ul)的公共接地端VSS分别接第五二极管(D5)、第四二极管(D4)至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Jl)的第一常闭触点(Kl)、第二常闭触点(K2)分别接火线、零线,第一继电器(Jl)的一端接零线,第一继电器(Jl)的另一端接第二继电器(J2)的第三常闭触点(K3)的一端,第三常闭触点(K3)的另一端接火线,第二继电器(J2)的一端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二继电器(J2)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第三二极管(D3)至电源电压端VDD,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五电阻(R5)至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接第四电阻(R4)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均接至公共接地端VSS,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玲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奥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