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芯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933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芯和电机。铁芯包括本体,本体为多个,多个本体顺次首尾相连呈筒形,每个本体均包括:齿部;轭部,轭部的第一端设置在齿部的外侧表面上,轭部的第二端向齿部的一侧伸出以使本体呈L形,且轭部的第一端与齿部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配合台阶;配合台阶为第一连接部,轭部的第二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由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轭部较厚的位置处,因而增加了齿部的外侧表面与轭部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了轭部的有效磁通面积,从而有效降低了铁芯的磁密,进而降低了电机的铁损、提高了电机的过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芯和电机。铁芯包括本体,本体为多个,多个本体顺次首尾相连呈筒形,每个本体均包括:齿部;轭部,轭部的第一端设置在齿部的外侧表面上,轭部的第二端向齿部的一侧伸出以使本体呈L形,且轭部的第一端与齿部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配合台阶;配合台阶为第一连接部,轭部的第二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由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轭部较厚的位置处,因而增加了齿部的外侧表面与轭部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了轭部的有效磁通面积,从而有效降低了铁芯的磁密,进而降低了电机的铁损、提高了电机的过载能力。【专利说明】铁芯和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芯和电机。
技术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铁芯包括多个本体,每个本体均包括齿部10’和轭部20’,且本体为T形,也就是轭部20’左右对称地设置在齿部10’上。连接部21’位于轭部20’的两端,为了便于绕线,轭部20’和齿部10’的连接处成直角结构,使得轭部20’沿中心位置处向两端逐渐变薄。为了保证铁芯的装配可靠性,因而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在连接部21’位置处预留有一定的间隙。由于气隙的磁阻比铁芯的磁阻大很多,因而磁通大部分由连接部21’两旁的贴紧的部位通过。 现有技术中,连接部21’刚好设置在轭部20’最薄的位置处,且连接部21’两旁的铁芯面积较小,因而使得该处的有效磁通面积小、磁密较高,从而容易造成电机的铁损增力口、过载能力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铁芯和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芯的有效磁通面积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芯,包括本体,本体为多个,多个本体顺次首尾相连呈筒形,每个本体均包括:齿部;轭部,轭部的第一端设置在齿部的外侧表面上,轭部的第二端向齿部的一侧伸出以使本体呈L形,且轭部的第一端与齿部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配合台阶;配合台阶为第一连接部,轭部的第二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轭部位于齿部的中心平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轭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位于齿部的中心平面内。 进一步地,轭部具有收缩段,收缩段位于轭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轭部的外侧表面与轭部的内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轭部的宽度,轭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宽度大于收缩段处的宽度。 进一步地,轭部的外侧表面为第一圆弧面,轭部的内侧表面包括:第一平面,第一平面靠近第一端;第二平面,第二平面靠近第二端,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交接处为收缩段所在位置处。 进一步地,轭部的外侧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第一圆弧面在轭部的横截面内的投影为第一圆弧线;轭部的内侧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在轭部的横截面内的投影为第二圆弧线,且第二圆弧线的曲率大于第一圆弧线的曲率。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具有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相对的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具有与第一连接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结构为定位凹槽,第二连接结构为与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地,轭部的外侧表面具有焊接槽,焊接槽为至少一个,焊接槽位于第一端和 /或第二端。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铁芯,铁芯是上述的铁芯。 本技术中的本体为多个,多个本体顺次首尾相连呈筒形,每个本体均包括齿部和轭部,轭部的第一端设置在齿部的外侧表面上,轭部的第二端向齿部的一侧伸出以使本体呈L形,且轭部的第一端与齿部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配合台阶,配合台阶为第一连接部,轭部的第二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由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轭部较厚的位置处,因而增加了齿部的外侧表面与轭部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了轭部的有效磁通面积,从而有效降低了铁芯的磁密,进而降低了电机的铁损、提闻了电机的过载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铁芯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铁芯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铁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铁芯的焊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齿部;20、轭部;21、第一端;21a、第一连接结构;22a、第二连接结构;22、第二端;23、收缩段;24、第一圆弧面;25、第一平面;26、第二平面;27、焊接槽;30、配合台阶;10’、齿部;20’、轭部;2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芯。如图4至图6所示,铁芯包括本体,本体为多个,多个本体顺次首尾相连呈筒形,每个本体均包括齿部10和轭部20,轭部20的第一端21设置在齿部10的外侧表面上,轭部20的第二端22向齿部10的一侧伸出以使本体呈L形,且轭部20的第一端21与齿部10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配合台阶30,配合台阶30为第一连接部,轭部20的第二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由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轭部20较厚的位置处,因而增加了齿部10的外侧表面与轭部20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了轭部20的有效磁通面积,从而有效降低了铁芯的磁密,进而降低了电机的铁损、提高了电机的过载能力。 本技术中的轭部20位于齿部10的中心平面的一侧(请参考图4至图6)。由于轭部20位于齿部10的中心平面的一侧,因而有效增加了齿部10的外侧表面与轭部20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铁芯的过磁面积最大化。需要说明地是,齿部10的中心平面为齿部10结构自身的对称平面,且该中心平面属于铁芯的轴向平面中的一个。 如图4至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轭部20的第一端21的端面位于齿部10的中心平面内。由于轭部20的第一端21的端面位于齿部10的中心平面内,也就是轭部20的第一端21的端面位于铁芯的径向平面内,因而便于多个本体进行装配,并能保证轭部20在该处的有效磁通面积最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铁芯的磁密、保证了铁芯的工作可靠性。 优选地,轭部20具有收缩段23,收缩段23位于轭部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之间,轭部20的外侧表面与轭部20的内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轭部20的宽度,轭部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处的宽度大于收缩段23处的宽度。由于轭部20具有收缩段23,收缩段23位于轭部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之间,因而在保证磁通面积最大的情况下,使铁芯还具有质量轻、用料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增加绕线空间,便于工作人员在齿部10上缠绕铜线。 如图4至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轭部20的外侧表面为第一圆弧面24,轭部20的内侧表面包括第一平面25和第二平面26,第一平面25靠近第一端21 ;第二平面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多个,多个所述本体顺次首尾相连呈筒形,每个所述本体均包括:齿部(10);轭部(20),所述轭部(20)的第一端(21)设置在所述齿部(10)的外侧表面上,所述轭部(20)的第二端(22)向所述齿部(10)的一侧伸出以使所述本体呈L形,且所述轭部(20)的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齿部(10)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配合台阶(30);所述配合台阶(30)为第一连接部,所述轭部(20)的所述第二端(22)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龙钟成堡张小波刘娜舒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