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190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包括上板体及与上板体固定连接的下板体,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设有一回转体;回转体的一端与上板体及下板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造型件Ⅰ;上板体的上表面或者上板体、下板体之间连接有造型件Ⅱ;回转体的转动带动造型件Ⅰ推压电缆芯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Ⅱ上,使得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通过回转体转动即可以快速使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实现标准的二次电缆芯弯度造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接线效率,同时该能够减少人工弯线对电缆芯的反复折损,减小弯线对电缆绝缘的影响,提高二次回路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包括上板体及与上板体固定连接的下板体,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设有一回转体;回转体的一端与上板体及下板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造型件Ⅰ;上板体的上表面或者上板体、下板体之间连接有造型件Ⅱ;回转体的转动带动造型件Ⅰ推压电缆芯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Ⅱ上,使得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通过回转体转动即可以快速使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实现标准的二次电缆芯弯度造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接线效率,同时该能够减少人工弯线对电缆芯的反复折损,减小弯线对电缆绝缘的影响,提高二次回路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专利说明】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二次屏柜、接线端子箱等用于二次电缆芯接线的弯度造型工具。
技术介绍
伴随电网迅猛发展,各类变电站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变电站基建、改造工程中都有大量的二次系统的搭建、二次电缆芯接线工作。二次屏柜中,电缆芯少则几十芯,多则有数百芯。二次电缆芯接线时,为方便后续检修、排除缺陷等工作,电缆芯接入端子排前均需要留足电缆芯余量长度,且多余的电缆芯一般以一定的弧度保留,即电缆芯接入端子排前需要对电缆芯进行弯度造型,需要将电缆芯由平直形状造型出两个半圆形弧度造型即形成“S”形的弯曲部。电缆芯在接入接线端子排前进行标准弯度造型,不仅使接线更加美观,也有利于后续的运维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工作中要将所有电缆芯造型为同样的长度、同样的弧度,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是十分困难。这也使得二次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二次电缆芯接线工作时,为实现标准美观接线,会耗费大量时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接线效率。 因此,就需要一种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可以快速使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实现标准的二次电缆芯弯度造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接线效率,同时该能够减少人工弯线对电缆芯的反复折损,减小弯线对电缆绝缘的影响,提高二次回路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可以快速使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实现标准的二次电缆芯弯度造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接线效率,同时该能够减少人工弯线对电缆芯的反复折损,减小弯线对电缆绝缘的影响,提高二次回路的安全性能。 本技术的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包括上板体及与所述上板体固定连接的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设有一回转体;所述回转体的一端与所述上板体及下板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造型件I ;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或者所述上板体、下板体之间连接有造型件II ;所述回转体的转动带动造型件I推压电缆芯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II上,使得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 进一步,所述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还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上板体及下板体转动连接;所述手柄及回转体的转动端均形成能够配合啮合传动的齿轮结构。 进一步,所述造型件II连接在上板体的上表面,所述造型件I的上表面高出上板体的上表面并且高出部分的侧面设有与电缆芯相配合的线槽I。 进一步,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还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朝向造型件II的一侧设有与造型件I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造型件I运动至卡入限位件的凹槽后运动终止。 进一步,所述上板体朝向造型件I的一侧呈弧形。 进一步,所述造型件II的外表面设有与电缆芯相配合的线槽II。 toon] 进一步,所述造型件I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回转体上,所述造型件II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上板体上,所述限位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上板体上。 进一步,所述造型件I呈半圆柱体状,所述造型件II呈圆柱体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回转体转动带动造型件I推压二次电缆芯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II上,可以快速使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实现标准的二次电缆芯弯度造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接线效率,同时该能够减少人工弯线对电缆芯的反复折损,减小弯线对电缆绝缘的影响,提高二次回路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上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下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造型件I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造型件II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造型件I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造型件II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包括上板体I及与所述上板体I固定连接的下板体2,所述上板体I及下板体2之间设有一回转体3 ;所述回转体3的一端与所述上板体I及下板体2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造型件I 4 ;所述上板体I的上表面或者所述上板体1、下板体2之间连接有造型件II 5 ;所述回转体3的转动带动造型件 I4推压电缆芯9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II 5上,使得电缆芯9形成“S”形的弯曲部;上板体1、下板体2均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上设有安装各部件所需要的连接孔;回转体3与上板体1、下板体2之间设有固定轴和轴承,回转体3绕固定轴旋转;回转体3的主体呈弧形,满足弯制电缆芯9的需求;造型件I 4和造型件II 5互相配合,在此并不限制其形状,只要能将电缆芯9造型成“S”形弯曲部即可;半绕指的是部分缠绕;回转体3转动带动造型件I 4推压二次电缆芯9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II 5上,可以快速使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实现标准的二次电缆芯弯度造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接线效率,同时该能够减少人工弯线对电缆芯的反复折损,减小弯线对电缆绝缘的影响,提高二次回路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体I及下板体2之间还设有一手柄6,所述手柄6的一端与所述上板体I及下板体2转动连接;所述手柄6及回转体3的转动端均形成能够配合啮合传动的齿轮结构;图8为本技术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手柄6与上板体1、下板体2之间设有固定轴和轴承,手柄6绕固定轴旋转;手柄6转动端的外表面设置轮齿,回转体3转动端的外表面也设置轮齿,两轮齿互相配合以实现啮合传动,便于对回转体3的旋转控制,降低操作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造型件II 5连接在上板体I的上表面,所述造型件I 4的上表面高出上板体I的上表面并且高出部分的侧面设有与电缆芯9相配合的线槽I 41 ;该结构使电缆芯9能够放置在上板体I上进行造型,方便操作;线槽I 41的大小及形状与电缆芯9相适应,电缆芯9能够部分嵌入线槽I 41以实现定位,防止弯制过程中的随意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体I的上表面还连接有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朝向造型件I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缆芯弯线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体及与所述上板体固定连接的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设有一回转体;所述回转体的一端与所述上板体及下板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造型件Ⅰ;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或者所述上板体、下板体之间连接有造型件Ⅱ;所述回转体的转动带动造型件Ⅰ推压电缆芯运动并半绕在造型件Ⅱ上,使得电缆芯形成“S”形的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特魏长明付斌汤未赵登攀张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