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7664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7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第二推块以及压块;固定座的里侧面用于固定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的外侧面;第一推块的外侧面用于与第一柱状元件的内侧面贴合,外侧面的弧长小于第一柱状元件的半周长,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第二推块的外侧面用于与第二柱状元件的内侧面贴合,外侧面的弧长小于第二柱状元件的半周长,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压块的形状与第一及第二推块的内侧面相配合,用于在第一与第二推块之间向下压紧时,将第一和第二推块分别向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的内侧面过盈贴合。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对两个柱状元件的固定,而且无需侧向扳手空间从而降低了对使用空间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第二推块以及压块;固定座的里侧面用于固定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的外侧面;第一推块的外侧面用于与第一柱状元件的内侧面贴合,外侧面的弧长小于第一柱状元件的半周长,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第二推块的外侧面用于与第二柱状元件的内侧面贴合,外侧面的弧长小于第二柱状元件的半周长,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压块的形状与第一及第二推块的内侧面相配合,用于在第一与第二推块之间向下压紧时,将第一和第二推块分别向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的内侧面过盈贴合。可见,本技术不仅实现了对两个柱状元件的固定,而且无需侧向扳手空间从而降低了对使用空间的要求。【专利说明】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元器件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一种典型的柱状元件,目前在对电容器等柱状元件进行固定时,往往采用的是类似于电容圈的圆环卡子。这种圆环卡子包括底部固定带以及环形钢带,在使用时,通过底板固定带固定在安装板上,再由环形钢带对柱状元件通过周向紧固的方式进行固定。 可见这种圆环卡子在使用时,只能同时固定一个柱状元件,并且环形钢带对柱状元件进行周向紧固时,需要有足够的侧向扳手空间以拧紧环形钢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以实现不仅可同时固定两个柱状元件,并且无需侧向扳手空间从而降低了对使用空间的要求。 为此,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1)、第一推块(12)、第二推块(13),以及压块(14); 所述固定座(11)的里侧面包括弧面,用于贴合并固定第一柱状元件(17)和第二柱状元件(18)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推块(12)的外侧面包括弧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的内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一推块(12)的外侧面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的半周长;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包括弧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内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半周长;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压块(14)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相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之间向下压紧时,将所述第一推块(12)和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分别向所述第一柱状元件 (17)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内侧面过盈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的上端为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下端为与该斜面连接的平面; 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的上端为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下端为与该斜面连接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之间还包括可调高度的凸起(15);所述凸起(15)用于调节所述压块(14)与所述第一推块(12)和所述第二推块(13)贴合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下托(16); 所述下托(16)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和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块(12)及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为对称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块(1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的直径,所述第二推块(1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11)为封闭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块(12)与所述第二推块(13)的结构对称。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的材料包括聚碳酸酯。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和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均为电容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柱状元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和第二推块以及压块。其中,第一和第二推块的内侧面均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而压块的形状与第一和第二推块的内侧面相配合,因此压块实际上是斜楔形状。在使用时,压块在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之间向下压紧,使得第一和第二推块分别向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过盈贴合,此时第一和第二推块会分别向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产生水平向外的推力,将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紧靠固定座上,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的固定。可见,本技术不仅实现了对两个柱状元件的固定,而且在固定时只需将压块向下压紧,无需侧向扳手空间从而降低了对使用空间的要求。 此外,本技术的这种固定方式利用了斜楔紧固原理,易紧不易松。而且,由于第一推块的外侧面的弧长小于第一柱状元件的半周长,第二推块的外侧面的弧长小于第二柱状元件的半周长,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推块并不是将第一和第二柱状元件完全包紧,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隙,这种方式也防止了两个柱状元件固定后被完全抱死,很难取出的情形发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推块12与第一柱状元件17的连接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推块12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容器是一种典型的柱状元件,目前在对电容器等柱状元件进行固定时,往往采用的是类似于电容圈的圆环卡子。这种圆环卡子包括底部固定带以及环形钢带,在使用时,通过底板固定带固定在安装板上,再由环形钢带对柱状元件通过周向紧固的方式进行固定。 可见这种圆环卡子在使用时,只能同时固定一个柱状元件,并且环形钢带对柱状元件进行周向紧固时,需要有足够的侧向扳手空间以拧紧环形钢带。除此之外,这种圆环卡子还存在以下缺点: 1、这种圆环卡子一般采用金属材质,而金属材质由于刚性大,因此贴合性较差。 2、如果环形钢带宽度较宽,则会很难拧紧,因此目前的环形钢带宽度一般都较窄,但是此时又会使得与柱状元件的贴合面较窄从而以对柱状元件的表面造成压痕等损伤。 3、需要专用的工装来调节柱状元件相对于安装板的高度。 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以实现不仅可同时固定两个柱状元件,并且无需侧向扳手空间从而降低了对使用空间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固定座11、第一推块12、第二推块13以及压块14。 固定座11的里侧面包括弧面,用于贴合并固定第一柱状元件17和第二柱状元件18的外侧面。 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能够用于固定第一柱状元件17和第二柱状元件18,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柱状元件17和第二柱状元件18可以为柱状的电容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元件的里侧面指的是所有元件面对固定装置的中心位置的一面。外侧面指的是背对该中心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状元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1)、第一推块(12)、第二推块(13),以及压块(14); 所述固定座(11)的里侧面包括弧面,用于贴合并固定第一柱状元件(17)和第二柱状元件(18)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推块(12)的外侧面包括弧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的内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一推块(12)的外侧面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的半周长;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包括弧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内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半周长;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包括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压块(14)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相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推块(1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推块(13)的内侧面之间向下压紧时,将所述第一推块(12)和所述第二推块(13)的外侧面分别向所述第一柱状元件(17)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柱状元件(18)的内侧面过盈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会昌杨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