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879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包括:前梁、后梁、方柱和拉柱,所述方柱位于所述前梁与所述后梁之间;所述拉柱贯穿所述方柱、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内,且所述拉柱两端设有压紧固定机构;所述方柱的数量为4根,且所述方柱两端正方形的边与所述后梁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预紧螺母和预紧螺栓相配合,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使挤压机框架实现预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将方柱设置成45度角,使得方柱的变形方向与前后梁变形方向一致,从而使方柱可以高效抵抗变形,提高整体框架的刚度,提高方柱材料的利用效率,变相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包括:前梁、后梁、方柱和拉柱,所述方柱位于所述前梁与所述后梁之间;所述拉柱贯穿所述方柱、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内,且所述拉柱两端设有压紧固定机构;所述方柱的数量为4根,且所述方柱两端正方形的边与所述后梁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预紧螺母和预紧螺栓相配合,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使挤压机框架实现预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将方柱设置成45度角,使得方柱的变形方向与前后梁变形方向一致,从而使方柱可以高效抵抗变形,提高整体框架的刚度,提高方柱材料的利用效率,变相节约成本。【专利说明】 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
本技术涉及挤压机组合框架
,特别是指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
技术介绍
挤压机框架是一台挤压机机组的重要结构之一,是其它各部件的保持结构,它将挤压机的全部载荷封闭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平衡力系。因此,挤压机框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设计一台挤压机机组的首要考核指标。 基于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异表现,使得该项技术在挤压机设备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挤压机机组中使用的预应力框架分为两种,一种是T型叠板式预应力框架,另一种是圆柱螺母型预应力框架。以上两种预应力框架均存在以下缺点:装配后,需要借助专用的液压拉紧器对框架进行预紧,然而专用的液压拉紧器设计制造成本很高,且这种液压拉紧器只在挤压机机组安装时使用一次,其余时间则闲置不用,更不能用于其它设备上,导致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挤压机框架预紧方式成本高,拆装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包括:前梁、后梁、方柱和拉柱,所述方柱位于所述前梁与所述后梁之间;所述拉柱贯穿所述方柱、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内,且所述拉柱两端设有压紧固定机构;所述方柱的数量为4根,且所述方柱两端正方形的边与所述后梁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 所述压紧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拉柱一端的圆螺母和位于所述拉柱另一端的预紧螺母;所述预紧螺母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预紧螺栓。 所述螺纹通孔和预紧螺栓均布在所述预紧螺母的周边。 所述拉柱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圆螺母和所述预紧螺母分别与所述拉柱螺纹连接。 所述预紧螺栓和螺纹通孔的数量均为20?30个。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圆螺母、前梁、方柱、后梁和预紧螺母通过贯穿他们的拉柱组合成一个整体,预紧螺栓安装在预紧螺母上的螺纹通孔内,并与后梁接触,整个框架装配后,通过预紧螺栓有序地施加固定扭矩,就可以在预紧螺母上汇集较大的拉紧张力,最终使得前梁、方柱和后梁紧紧罪在一起。 此时,方柱处于压应力状态,而贯穿方柱中心的拉柱处于拉应力状态,从而实现工程上的预应力框架结构,挤压机机组工作时,工作载荷等于方柱所释放的压力和拉柱增加的拉力之和,这样就使得拉柱的载荷波动范围大大缩小,有效提高了拉柱的抗疲劳强度。 另外,由于方柱两端正方形的边与后梁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因此方柱的变形方向与前梁和后梁的变形方向一致,使得方柱的材料充分用于抵抗前梁和后梁的变形,提高整个预应力框架的刚度。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预紧螺母和预紧螺栓相配合,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使挤压机框架实现预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 将方柱设置成45度角,使得方柱的变形方向与前后梁变形方向一致,从而使方柱可以高效抵抗变形,提高整体框架的刚度,提高方柱材料的利用效率,变相节约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所述挤压机预应力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圆螺母;2、前梁;3、方柱;4、后梁;5、预紧螺母;6、预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包括:前梁2、后梁4、方柱3和拉柱,方柱3位于前梁2与后梁4之间;拉柱贯穿方柱3、前梁2和后梁4内,且拉柱两端设有压紧固定机构;压紧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拉柱一端的圆螺母I和位于拉柱另一端的预紧螺母5 ;预紧螺母5上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设有预紧螺栓6。 方柱3的数量为4根,且方柱3两端正方形的边与后梁4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 所述螺纹通孔和预紧螺栓6均布在预紧螺母5的周边,圆螺母I和预紧螺母5分别与拉柱螺纹连接;预紧螺栓6和螺纹通孔的数量均为20?30个。 上述挤压机预应力框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圆螺母1、前梁2、方柱3、后梁4和预紧螺母5通过贯穿他们的拉柱组合成一个整体,预紧螺栓6安装在预紧螺母5上的螺纹通孔内,并与后梁4接触,整个框架装配后,通过预紧螺栓6有序地施加固定扭矩,就可以在预紧螺母5上汇集较大的拉紧张力,最终使得前梁2、方柱3和后梁4紧紧靠在一起。 此时,方柱3处于压应力状态,而贯穿方柱3中心的拉柱处于拉应力状态,从而实现工程上的预应力框架结构,挤压机机组工作时,工作载荷等于方柱3所释放的压力和拉柱增加的拉力之和,这样就使得拉柱的载荷波动范围大大缩小,有效提高了拉柱的抗疲劳强度。 另外,由于方柱3两端正方形的边与后梁4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因此方柱3的变形方向与前梁2和后梁4的变形方向一致,使得方柱3的材料充分用于抵抗前梁2和后梁4的变形,提高整个预应力框架的刚度。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预紧螺母和预紧螺栓相配合,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使挤压机框架实现预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成本低廉; 将方柱设置成45度角,使得方柱的变形方向与前后梁变形方向一致,从而使方柱可以高效抵抗变形,提高整体框架的刚度,提高方柱材料的利用效率,变相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梁(2)、后梁(4)、方柱(3)和拉柱,所述方柱(3)位于所述前梁(2)与所述后梁(4)之间;所述拉柱贯穿所述方柱(3)、所述前梁(2)和所述后梁(4)内,且所述拉柱两端设有压紧固定机构;所述方柱(3)的数量为4根,且所述方柱(3)两端正方形的边与所述后梁(4)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拉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机预应力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梁(2)、后梁(4)、方柱(3)和拉柱,所述方柱(3)位于所述前梁(2)与所述后梁(4)之间;所述拉柱贯穿所述方柱(3)、所述前梁(2)和所述后梁(4)内,且所述拉柱两端设有压紧固定机构;所述方柱(3)的数量为4根,且所述方柱(3)两端正方形的边与所述后梁(4)的竖直方向边呈45度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百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