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906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灯具,包括灯具壳体、设置于灯具壳体内的主反射器及光源,以及副反射器,所述副反射器与所述灯具壳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光源后方,所述主反射器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副反射器开设第二散热孔。上述照明灯具,通过在主反射器上开设第一散热孔,在副反射器上开设第二散热孔,由主反射器上的第一散热孔进入的冷空气,通过副反射器上的第二散热孔排出,形成循环,加快灯具内热空气排出,有效降低灯具温度;从而,在灯具外形结构大小限定下,解决灯具光源利用率低以及灯具温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照明灯具,大多采用反射器对光源做配光设计,按光源大小配备相应大小的反射器。对于金卤灯大型光源来说,一般不会存在光源热量不好散出的问题,然而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在现有的金卤灯的外壳中,重新配置其他类型的光源及反射器,也就是说在灯具外部形状固定的情况下,做灯具的配光改进。这样有可能用价格相对低廉,但是个体完全不一样的光源替换高昂价格的金卤灯光源,这样一来,由于灯具外形大小的限定,导致光源光不能有效利用,而且热量无法散出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灯具外形结构大小限定下,解决灯具光源利用率低以及灯具温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照明灯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灯具壳体、设置于灯具壳体内的主反射器及光源,以及副反射器,所述副反射器与所述灯具壳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光源后方,所述主反射器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副反射器开设第二散热孔。其中,所述主反射器包括呈抛物面形的主反射面,所述第一散热孔开设于所述主反射面。其中,所述副反射器采用纯铝制成。其中,所述副反射器包括底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相对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底壁内凹形成一凹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具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底壁。其中,所述凹面形成截面呈波浪形的反射面。其中,所述底壁在背离光源的表面上形成散热筋。其中,所述光源整体呈柱状旋转体,并横向设置。其中,所述灯具壳体具有出光口以及与所述出光口相对的尾部连接口,所述副反射器设置于所述尾部连接口处。其中,所述主反射器由铝板折弯形成。其中,所述主反射器还包括设置于主反射器内部的中间挡板,所述中间挡板位于安装光源的开口的一侧,用于调节光线的出射角度,所述第一散热孔分布于所述中间挡板两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照明灯具,通过在主反射器上开设第一散热孔,在副反射器上开设第二散热孔,由主反射器上的第一散热孔进入的冷空气,通过副反射器上的第二散热孔排出,形成循环,加快灯具内热空气排出,有效降低灯具温度;从而,在灯具外形结构大小限定下,解决灯具光源利用率低以及灯具温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照明灯具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顶视图。图4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照明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副反射器的主视图。图7是副反射器的顶视图。图8是副反射器的俯视图。图9是副反射器的立体图。图10是副反射器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1是副反射器在照明灯具中的配光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照明灯具100,其包括:灯具壳体20、设置于灯具壳体20内的主反射器30及光源40,以及副反射器50。所述主反射器30开设第一散热孔309,所述副反射器50开设第二散热孔50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具壳体20可以是复用件,即灯具壳体20的初始设计是适配与光源40不同类型的光源,例如初始适配的是金卤灯,而光源40为廉价的LED光源或者其他类型光源等。在灯具壳体20形状确定的情况下,相应的主反射器30的尺寸设计受到限制,需与灯具壳体20相适配,不能做的太大。换言之,即需利用形状、尺寸基本确定的灯具壳体20及主反射器30,为其重新配置其他类型的光源,即光源40,来实现灯具壳体20的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置副反射器50与主反射器30一起进行配光设计,可以提高光源40的光能利用率;同时,通过在主反射器30上开设第一散热孔309,在副反射器50上开设第二散热孔,由主反射器30上的第一散热孔309进入的冷空气,通过副反射器50上的第二散热孔509排出,形成循环,加快灯具内热空气排出,冷空气进入,形成循环,有效降低灯具温度;从而,在灯具外形结构大小限定下,解决灯具光源利用率低以及灯具温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请同时参见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灯具壳体20由依次连接的4个侧板201围成,所述4个侧板201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主反射器30及光源4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灯具壳体20具有一个出光口202以及与所述出光口202相对的尾部连接口203。本实施方式中,出光口202及尾部连接口203均为矩形。副反射器50设置于所述尾部连接口203处。从出光口202及尾部连接口203,所述灯具壳体20呈逐渐内缩的锥台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光口202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视灯具的整体外形而定。尾部连接口20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与副反射器50的整体形状相适配。灯具壳体20上还设有接线端口205,通过接线端口205连接外部电源或控制电路的线缆,例如,连接为光源40供电的线缆,或者为排气风扇60供电的线缆等。本实施方式中,接线端口205设置于灯具壳体20的其中一个侧板201。主反射器30包括呈抛物面形的主反射面31以及连接于主反射面31两端的连接板32,并在两端形成开口,其中一开口用于出光,另一开口用于安装光源40。主反射器30整体由铝板折弯形成。主反射面31上开设第一散热孔309,所述第一散热孔309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其排列的方式可以矩形阵列、圆形阵列,或者其他不规则的排布,每一第一散热孔309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主反射器30的外表面与所述灯具壳体20的内侧面相适配。所述主反射面31用于反射光线进行配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反射器30还包括一设置于内部的中间挡板302。所述中间挡板302位于安装光源40的开口的一侧,用于调节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光线集中从一侧发射。这种结构可应用于斜向集中出光的灯具中。所述第一散热孔309分布于所述中间挡板302两侧。本实施方式中,光源40整体呈柱状旋转体,并横向设置于灯具壳体20的尾部连接口203处。请参见图1-图10,所述副反射器50与所述灯具壳体20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光源40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副反射器50采用纯铝制成,当然,其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副反射器50包括底壁51、以及位于所述底壁51相对两侧的连接部53。所述底壁内凹形成一凹面55。所述连接部53与所述灯具壳体20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通过卡接结构进行连接等。副反射面50的底壁51上开设第二散热孔509,所述第二散热孔509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其排列的方式可以矩形阵列、圆形阵列,或者其他不规则的排布,每一第二散热孔509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散热孔509的位置与第一散热孔309的位置相对,便于经第一散热孔309进入的冷空气,能顺利地通过副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照明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灯具,包括灯具壳体、设置于灯具壳体内的主反射器及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副反射器,所述副反射器与所述灯具壳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光源后方,所述主反射器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副反射器开设第二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灯具,包括灯具壳体、设置于灯具壳体内的主反射器及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副反射器,所述副反射器与所述灯具壳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光源后方,所述主反射器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主反射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反射器内部的中间挡板,所述中间挡板位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散热孔分布于所述中间挡板两侧,所述副反射器开设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进入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冷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孔排出,其中,所述灯具壳体是复用件,以适配与所述光源不同类型的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射器包括呈抛物面形的主反射面,所述第一散热孔开设于所述主反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黄俊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