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吸油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955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吸油毯,所述吸油毯包括渗油层和吸油层,所述渗油层表层呈网格状,所述网格内部填充有吸油层;所述网格之间,设置有导油层,所述导油层是将所述渗油层压制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网格状复合吸油毯的渗油层承担的是快速吸收并且快速传递油污的作用,采用疏水亲油类无纺面料作为渗油层材料,避免了亲水亲油类材料在吸油的同时也在吸水从而减少了整体吸油量的问题,这一点与以往的采用亲水亲油类无纺面料或者笼统的采用无纺面料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吸油毯,所述吸油毯包括渗油层和吸油层,所述渗油层表层呈网格状,所述网格内部填充有吸油层;所述网格之间,设置有导油层,所述导油层是将所述渗油层压制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网格状复合吸油毯的渗油层承担的是快速吸收并且快速传递油污的作用,采用疏水亲油类无纺面料作为渗油层材料,避免了亲水亲油类材料在吸油的同时也在吸水从而减少了整体吸油量的问题,这一点与以往的采用亲水亲油类无纺面料或者笼统的采用无纺面料不同。【专利说明】一种复合吸油毯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油毯,特别是一种复合吸油毯。
技术介绍
海上石油运输的发展,也使海洋的石油污染引起了公众的重视。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32亿吨石油中,约有1/1000即320万吨进入海洋环境。通常I吨石油可在海上形成覆盖12k Hf范围的油膜,由此形成的大面积油膜阻隔正常的海气交换过程,使气候异常,影响生物链的循环,从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而且也浪费宝贵的石油资源,同时周边海岸也造成了重大的污染。如何更加快速有效处理水面油类污染是水域环境治理的难题。 传统溢油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最常用也最理想的处理油污的方法,但是现有的吸油毡材料吸附油污的吸附率有待提高,清污效果不佳并且基本不能实现吸附材料的循环使用。 化学方法是指向水中油污喷洒化学药剂,如消油剂、乳化分散剂、固化剂等等,但这类化学药剂往往价格昂贵,作用期短,且易于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方法是指向水中油污投放能够分解油类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来分解转化油污,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价格贵,另一方面微生物分解油污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快速清除油污。 理想的水面油污吸附剂应具有以下特点:疏水性、亲油性、吸附率大、吸附速率快、油水选择性好、易于运输和储存、比水的密度轻,吸油前和吸油后都能浮在水面上、保油率高,被吸收的油可以回收,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 膨胀石墨恰好具有理想吸附剂的上述特点,而且石墨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拥有大量的可用于制作膨胀石墨的资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膨胀石墨自身无法自然成型、独自使用及在吸收油污过程中油污在石墨体内渗透速度慢的问题成为制约膨胀石墨用于水面油污吸附处理的障碍。 膨胀石墨是体积很小的达到纳米级的轻质粉末,用于大面积水域油污处理时,如果直接抛洒使用则会带来较高的回收难度和回收成本;而如果简单地以无纺面料包裹后使用,则会因为油污在膨胀石墨结合体内的传递速度受分子间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较小的影响而导致渗透速度慢。因此在以其他材料包裹膨胀石墨的同时如何提高油污在膨胀石墨结合体内的传递速度是影响膨胀石墨用于产业化处理水面油污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可以循环利用的吸油毯。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吸油毯,所述复合吸油毯包括渗油层和吸油层,所述渗油层设有上下放置的两层,在两层所述渗油层之间设有若干个矩形的矩阵式排列的所述吸油层,相邻的所述吸油层之间设有由两层所述渗油层压制在一起形成的导油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网格状复合吸油毯的渗油层承担的是快速吸收并且快速传递油污的作用,采用疏水亲油类无纺面料作为渗油层材料,避免了亲水亲油类材料在吸油的同时也在吸水从而减少了整体吸油量的问题,这一点与以往的采用亲水亲油类无纺面料或者笼统的采用无纺面料不同。 2、网格状复合吸油毯的吸收油污速度远大于以往的吸油类产品,具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可大幅度提高水面油污清理工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渗油层由疏水亲油类无纺布制成。 进一步,所述疏水亲油类无纺面料的密度为:10?120g/m。 进一步,所述吸油层的长宽分别为100至200mm。 进一步,所述吸油层由膨胀石墨构成。 进一步,所述膨胀石墨质量为100?300g/ IIf。 进一步,所述导油层由两层所述渗油层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之后形成。 进一步,两层所述渗油层采用超声波压线技术形成压线,压线环绕成矩形,所述矩形之间设有压线形成的所述导油层,所述压线宽度2?8mm。 进一步,所述导油层由两层所述渗油层通过电热复合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之后形成。 进一步,两层所述渗油层采用电热复合焊接技术形成压线,压线环绕成矩形,所述矩形之间设有压线形成的所述导油层,所述压线宽度2?8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网格状复合吸油毯的渗油层即上下层面无纺布采用超声波焊接机制成网格状结构,以焊接压线主动形成油污的导流结构,从而加快油污在膨胀石墨结合体内的传递速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渗透层,2、吸油层,3、压线,4、导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复合吸油毯,包括,网格状结构的渗油层(I)和位于网格状结构渗油层(I)网格内部的吸油层(2)构成,所述渗油层网格之间设置有导油层(4). 本技术中,所述网格状渗油层(I)采用10?120g/m等型号疏水亲油类无纺面料制成,无纺面料由涤纶、丙纶、锦纶、粘胶纤维、氨纶、腈纶等采用水刺法、熔喷法、针刺法、热合法、湿法、纺粘法、气流法等方法制成。 本技术中,所述网格状渗油层(I)的无纺面料采用超声波焊接机制成网格状结构。 本技术中,所述填充在网格状结构内部的膨胀石墨(2)为采用市售可膨胀石墨经高温处理膨胀后的石墨,膨胀石墨填充量为100?300g/ m2。 本技术中,所述的吸油毯成品为网格状结构,其中单个网格单元尺寸(长、宽)为10mm?200mm,吸油毯厚度小于20mm。 本技术中,渗油层采用超声波形势形成压线(3),压线环绕成网格,网格之间有压线形成的导油层。 本技术中,所述导油层由两层所述渗油层通过电热复合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两层所述渗油层采用电热复合焊接技术形成压线,压线环绕成矩形,所述矩形之间设有压线形成的所述导油层。所述压线宽度2?8mm。 本技术中,所述的成品吸油毯可根据使用现场的尺寸要求灵活进行分割。 本技术的使用方法:通常是在事发水域用围油栏控制油污蔓延,将本技术抛洒平置于围油栏围住的油污表面,本装置即可自行吸收油污,当外表面白色的吸附材料变色后,采用简单工具捞起饱和吸油的本产品,即可达到洁净水域的目的,同时达到饱和吸油状态的本产品可送至加工厂进行无污染处理或卸油后重复使用。 本技术既发挥了膨胀石墨的吸油优势,又避免了膨胀石墨本身无法自然成型、独自使用及油污在石墨体内渗透速度慢的劣势,使用方便,比单一吸油毡或者简单的用无纺面料包裹膨胀石墨等处理方式具有更大的实用有效性,可在几分钟内达到饱和状态,对较厚油层或者油花状薄层油污均具有很好的吸收效果,更利于实际生产使用,具有更好的环保效应。 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吸油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油毯包括渗油层和吸油层,所述渗油层设有上下放置的两层,在两层所述渗油层之间设有若干个矩形的矩阵式排列的所述吸油层,相邻的所述吸油层之间设有由两层所述渗油层压制在一起形成的导油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珂刘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泰富北京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