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076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束线夹,包括:束线机构、弹性底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束线机构用于收束线缆,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束线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底座的一端连接,弹性底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束线结构和弹性底座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同时穿过第一孔位:弹性底座可发生形变,未发生形变时无法通过第一孔位;束线机构相对支架进行移动,且第二连接臂与第一孔位的边缘接触,第一连接臂向第二连接臂移动时,弹性底座发生形变,弹性底座可从第一孔位通过。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借助拆卸工具即可实现电子设备支架上束线夹额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束线夹,包括:束线机构、弹性底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束线机构用于收束线缆,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束线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底座的一端连接,弹性底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束线结构和弹性底座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同时穿过第一孔位:弹性底座可发生形变,未发生形变时无法通过第一孔位;束线机构相对支架进行移动,且第二连接臂与第一孔位的边缘接触,第一连接臂向第二连接臂移动时,弹性底座发生形变,弹性底座可从第一孔位通过。通过本技术,不需要借助拆卸工具即可实现电子设备支架上束线夹额拆除。【专利说明】束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束线夹。
技术介绍
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电源线、数据线等多种类型的线缆数量较多,易导致电子设备内部走线混乱。因此,一些电子设备中安装有束线夹,用于将多根线缆收束到一起,以防止线缆摆动造成走线混乱。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束线夹方式非常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种具有卡扣结构的束线夹。该束线夹上的卡扣结构可卡合在电子设备内部支架的孔位中,从而实现度束线夹的安装固定。 上述束线夹存在的缺陷在于:束线夹的卡扣结构进入电子设备支架上的孔位后,难以从孔位中脱出,这就造成在不借助专业拆卸工具的情况下,难以将束线夹从支架上拆除,从而束线夹的存在有可能影响支架上其他部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束线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借助其他拆卸工具的情况下,实现束线夹在电子设备上的拆除,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束线夹,用于安装到电子设备内的支架上,并收束电子设备内的线缆,所述支架为板状且具有第一孔位,所述束线夹包括:束线机构、弹性底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所述束线机构用于收束线缆,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所述束线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束线结构和所述弹性底座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孔位:所述弹性底座可发生形变,未发生形变时无法通过所述第一孔位;所述束线机构相对所述支架进行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孔位的边缘接触,所述第一连接臂向所述第二连接臂移动时,所述弹性底座发生形变,所述弹性底座可从所述第一孔位通过。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弹性底座呈板状,所述弹性底座可发生弯曲形变,以从所述第一孔位通过。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弹性底座上相对的两侧边具有两个第一导向坡面,所述两个第一导向坡面可同时与所述第一孔位的边缘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则所述弹性底座受到压迫并发生弯曲形变,以通过所述第一孔位。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束线机构包括:底板、夹扣件;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所述束线机构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夹扣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可连接以及分离,用于将所述线缆夹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夹扣件之间。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且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接臂伸入所述第一孔位时,所述垫板铺设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形成的阳角上具有第二导向坡面;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导向坡面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三导向坡面,所述第一连接臂向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第三导向坡面与所述第二导向坡面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所述底板被所述垫板垫起,造成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弹性底座被从所述第一孔位中拉起。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还包括: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竖立在所述垫板的另一端,用于限制所述底板的在所述垫板上的移动。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支架上具有第二孔位,所述束线夹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束线机构上,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伸入所述第一孔位时,所述滑块可伸入所述第二孔位,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向所述第二连接臂移动时,所述滑块可在所述第二孔位中移动。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滑块呈L状,所述L状滑块的竖直端连接在所述束线机构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孔位,与所述束线机构之间形成间隙,随所述滑块的滑动,所述第二孔位的边缘可卡入所述间隙中。 优选地,前述的束线夹,所述第二孔位的边缘具有缺口,所述束线夹还包括:限位板,安装在所述滑块上,竖立在所述间隙中,随所述滑块的滑动,所述限位板可在所述缺口中进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束线夹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束线夹安装到电子设备的支架上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穿过第一孔位,造成束线机构和弹性底座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由于弹性底座在未形变到一定程度时,无法从第一孔位通过,所以造成束线夹固定在支架上;当用户推动束线机构时,第一连接臂随束线机构移动,而第二连接臂会触碰到第一孔位的边缘无法移动,则第一连接臂向第二连接臂靠近,而弹性底座则发生弯曲形变,形变至一定程度时弹性底座可从第一孔位中通过,从而将束线夹从支架上拆除下来;则用户拆除束线夹时只需推动束线机构即可,而不需要利用其他拆卸工具的辅助。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束线夹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束线夹的另一结构图; 图3是电子设备内支架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束线夹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束线夹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束线夹,用于安装到电子设备内的支架I上,并收束电子设备内的线缆,支架I为板状且具有第一孔位2,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游戏机等。本实施例中束线夹包括:束线机构3、第一连接臂4、弹性底座5、第二连接臂6。 束线机构3用于收束线缆,本实施例对束线机构3的形式不做限定,能够收束线缆的任何机构均适用。 第一连接臂4 一端与束线机构3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底座4的一端连接,弹性底座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5的一端连接;束线结构3和弹性底座5分别位于支架I的两侧,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同时穿过第一孔位2:弹性底座5可发生形变,未发生形变时无法通过第一孔位2 ;束线机构3相对支架I进行移动,且第二连接臂6与第一孔位2的边缘接触,第一连接臂4向第二连接臂6移动时,弹性底座5发生形变,弹性底座5可从第一孔位2通过。 本实施例中对弹性底座5的材质不做限定,具有弹性的材质均可应用到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束线夹,用于安装到电子设备内的支架上,并收束电子设备内的线缆,所述支架为板状且具有第一孔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夹包括:束线机构、弹性底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 所述束线机构用于收束线缆,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所述束线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束线机构和所述弹性底座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孔位:所述弹性底座可发生形变,未发生形变时无法通过所述第一孔位; 所述束线机构相对所述支架进行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孔位的边缘接触,所述第一连接臂向所述第二连接臂移动时,所述弹性底座发生形变,所述弹性底座可从所述第一孔位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卓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