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304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以及多个LED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直流正极输入端子、直流负极输入端子、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所述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在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和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间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所述直流正极输入端子与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均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改变输入接点进行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连接形式的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以及多个LED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直流正极输入端子、直流负极输入端子、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所述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在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和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间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所述直流正极输入端子与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均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改变输入接点进行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连接形式的转换。【专利说明】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一种根据输入进行串并联自动转换的电 路。
技术介绍
LED光源因其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ED发光二 极管具有低电压驱动的特性,因此可直接使用锂电池供电,实现应急照明,野外照明等实用 功能,LED发光二极管在使用锂电供电时,各个LED发光二极管之间必须采用并联连接形式 进行供电。当然也可采用交流供电,大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在采用交流电供电时,必须使用 串联模式专用驱动模块供电,且各个大功率LED发光二极管之间需要采用串联连接的电路 形式。要实现LED发光二极管的交直流供电的变换,必须要解决LED发光二极管串联与并 联这两种状态的自动转换。 当LED发光二极管数量为两只时,电路转换较为简单,通过多触点继电器即可实 现。但是当三只以上串联使用时,每只发光二极管有两个引脚,将三只LED发光二极管进行 串联转并联的连接,最少需要改变6个点到12个接点的变换,如果有6只LED发光二极管需 要进行串联转并联的连接,那么将有更多的点需要转接,继电器由于受到触点数量的限制, 无法满足设计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应用于多个LED发光二极管的 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以及多个LED发光二极 管,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直流正极输入端子、直流负极输入端子、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 子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所述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在交流驱动 模块正极输入端子和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间串联连接 一二极管;所述直流正极输入端子与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均串联连接一二极 管,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一二极管。 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在于:所述二极管为肖特基低导通压降二极管。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专利技术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改变输入接点进行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连 接形式的转换,操作方便,可适用于多个LED发光二极管电路的转换,满足了不同供电方式 对电路的要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电路图; 其中:Df D8为肖特基二极管,LEDf LED3为LED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以及多个LED发光 二极管,电源输入端包括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 入端子B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所述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在交 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B和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之间,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 间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所述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与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均串联 连接一二极管,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一二 极管。 本实施例以三个LED发光二极管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 电路图如图1所示。 三个LED发光二极管LED1?LED3依次串联连接在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B和 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之间,LED1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 子B,LED3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 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间串联连接一二极管。即LED1发光二极管与LED2发光二 极管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7,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LED1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D7的 负极连接LED2发光二极管的正极;LED2发光二极管与LED3发光二极管之间串联连接二极 管D8,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LED2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LED3发光二极 管的正极。 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与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均串联连接一二极管。即 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与LED1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 连接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LED1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直流正极输入端 子A与LED2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直流正极输 入端子A,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LED2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与LED3发 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二极 管D3的负极连接LED3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一二极管。 即LED1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正 极连接LED1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 ;LED2发光二极 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5,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LED2发光 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 ;LED3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 负极输入端子C之间串联连接二极管D6,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LED3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二 极管D6的负极连接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 本实施例中的二极管采用肖特基低导通压降二极管,以实现其工作电压在 3. 7?4. 2V之间。 本实施例工作时,如采用锂电池供电,即将锂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分 别与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连接,此时,三只LED发光二极管自动组成为 并联电路。 如采用交流供电,则将交流供电专用驱动模块的正、负电极分别与交流驱动模块 正极输入端子B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连接,此时,三只LED发光二极管自动组 成串联电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转换电源接入点即可实现LED发光二极管的工作连接形式,即 实现串并联的转换。【权利要求】1. 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以及多个LED发光二极管, 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 入端子(B)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LED发光二极管 依次串联连接在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B)和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之间, 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间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LED发光二极管串并联自动转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以及多个LED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B)以及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在交流驱动模块正极输入端子(B)和交流驱动模块负极输入端子(D)之间,相邻LED发光二极管之间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所述直流正极输入端子(A)与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之间均串联连接一二极管,每个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负极输入端子(C)之间分别串联连接一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怡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