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946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2:15
本公开是关于智能按键,用以实现在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使得系统不会将智能按键识别为耳机,不会出现误识;在插头完全插入插孔之后,使得系统会准确的识别出插入插孔的是智能按键。该智能按键包括:插头、导电极和导电弹片;电连接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内部,用于在所述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控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非电连接;在所述插头完全插入所述插孔之后,控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电连接。该技术方案实现在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使得系统不会将智能按键识别为耳机,不会出现误识;在插头完全插入插孔之后,使得系统会准确的识别出插入插孔的是智能按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按键
本公开涉及按键
,尤其涉及智能按键。
技术介绍
依托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手机应用种类越来越多,打开应用所需要的时间也越 来越多。为了能够使常用应用能够快速便捷的打开,类似于耳机插头的智能按键也随之而 出了。 相关的智能按键都是类似于耳机插头的结构件,使用方式类似于耳机,需要用手 按动智能按键插入终端上的相应插孔。 相关的智能按键设计,插头从顶部至底部依序分为4段,第一段是第一金属极,用 来接left signal;第二段是第二金属极,用来接right signal;第三段是第三金属极,用 来接tx signal ;第四段是第四金属极,用来接GND ;插头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按键,来形成智 能按键的物理结构。在插入的时候必须按动按键以插入插孔,当智能按键的按钮按下时,tx signal会与GND接地,导致插头插入插孔时的阻抗发生变化,从而使智能按键识别错误。 艮P,在将智能按键插入插孔的同时,按键会同时被按下,插入的瞬间由于智能按键插头的第 三金属极和第四金属极短接,导致系统在判断插头插入时会概率性识别为三段式耳机,无 法正确识别为智能按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按键,用以实现在插头 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使得系统不会将智能按键识别为耳机,不会出现误识;在插头 完全插入插孔之后,使得系统会准确的识别出插入插孔的是智能按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按键,包括: 插头,在其顶部至底部的外表面上依序设置有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极、第二金属 极、第三金属极和第四金属极; 所述智能按键还可包括: 导电极,设置于所述插头的顶部的上方; 导电弹片,设置于所述导电极的上方,与所述第三金属极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在 下压状态下与所述导电极电连接; 电连接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内部,用于在所述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 之前,控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非电连接;在所述插头完全插入所述插孔之后,控 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的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轴向孔,其中,所述轴向孔与所 述导电极之间有间隙,所述轴向孔上临近所述插孔底部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插孔底部的卡箍 结构适配,所述卡箍结构插入所述轴向孔上临近所述插孔底部的一端开口内之后卡在所述 轴向孔内,当所述卡箍结构上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预设作用力时,所述卡箍结构能脱离所述 轴向孔; 所述电连接控制机构可包括: 机动杆,设置于所述插头的轴向孔内,所述机动杆上靠近所述导电极的一端为导 电端,所述导电端与所述第四金属极电连接,在所述插头未完全插入所述插孔之前,所述导 电端与所述导电极不接触; 机动杆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内部,用于当所述机动杆在轴向力作用下从初 始位置朝着所述导电极移动从而使所述机动杆的导电端与所述导电极接触后,控制所述机 动杆的导电端在所述轴向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导电极接触;当所述轴向力作用消失时,控 制所述机动杆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动杆控制机构可包括: 第一弹性器件,设置于所述机动杆上; 第一限位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器件上靠近所述导电极的一端的一侧; 压迫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动杆上,当所述机动杆在轴向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 朝着所述导电极移动时,所述压迫机构随着所述机动杆移动从而压迫所述第一弹性器件产 生弹性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器件包括压簧或橡胶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动杆控制机构包括: 第二弹性器件,设置于所述机动杆上; 第二限位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器件上远离所述导电极的一端的一侧, 与所述第二弹性器件上远离所述导电极的一端固定连接; 牵拉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动杆上,与所述第二弹性器件上靠近所述导电极的 一端固定连接,当所述机动杆在轴向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朝着所述导电极移动时,所述牵 拉机构随着所述机动杆移动从而牵拉所述第二弹性器件朝着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方 向移动,使所述第二弹性器件产生弹性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器件包括拉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孔底部中心的滚珠或者圆柱 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动杆包括合成杆,所述合成杆上远离所述导电极的一端 为非导电端、另一端为所述导电端;或者 所述机动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导电杆。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智能按键的插头中设 置电连接控制机构,利用电连接控制机构实现了在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控制 导电极与第四金属极非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三金属极与第四金属极不会形成回路,不会短 接,系统不会将智能按键识别为耳机,不会出现误识;在插头完全插入插孔之后,控制导电 极与第四金属极电连接,从而使得系统会准确的识别出插入插孔的是智能按键。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按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按键的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智能按键在未完全插入插孔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智能按键完全插入插孔后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智能按键的结构图。 图6是图5所示智能按键在未完全插入插孔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智能按键完全插入插孔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 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按键,该智能按键包括: 插头01,在其顶部至底部的外表面上依序设置有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极1、第二 金属极2、第三金属极3和第四金属极4 ; 其中,智能按键还可包括: 导电极5,设置于插头01的顶部的上方; 导电弹片6,设置于导电极5的上方,与第三金属极3电连接,导电弹片6在下压状 态下与导电极5电连接; 电连接控制机构7,设置于插头01内部,用于在插头01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 前,控制导电极5与第四金属极4非电连接;在插头01完全插入插孔之后,控制导电极5与 第四金属极4电连接。 图1中,标号8表不容置导电极5和导电弹片6的容置体。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四金属极可实施为接地极。第三金属极可实施为接tx signal 的金属极。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智能按键的插头中设置电连接控制机构,利用电连接控制机 构实现了在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控制导电极与第四金属极非电连接,从而使 得第三金属极与第四金属极不会形成回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按键,包括:插头,在其顶部至底部的外表面上依序设置有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极、第二金属极、第三金属极和第四金属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按键还包括:导电极,设置于所述插头的顶部的上方;导电弹片,设置于所述导电极的上方,与所述第三金属极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在下压状态下与所述导电极电连接;电连接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内部,用于在所述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控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非电连接;在所述插头完全插入所述插孔之后,控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按键,包括: 插头,在其顶部至底部的外表面上依序设置有彼此绝缘的第一金属极、第二金属极、第 三金属极和第四金属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按键还包括: 导电极,设置于所述插头的顶部的上方; 导电弹片,设置于所述导电极的上方,与所述第三金属极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在下压 状态下与所述导电极电连接; 电连接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内部,用于在所述插头未完全插入终端的插孔之前, 控制所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非电连接;在所述插头完全插入所述插孔之后,控制所 述导电极与所述第四金属极电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轴向孔,其中,所述轴向孔与所述导电极之间有间隙, 所述轴向孔上临近所述插孔底部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插孔底部的卡箍结构适配,所述卡箍结 构插入所述轴向孔上临近所述插孔底部的一端开口内之后卡在所述轴向孔内,当所述卡箍 结构上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预设作用力时,所述卡箍结构能脱离所述轴向孔; 所述电连接控制机构包括: 机动杆,设置于所述插头的轴向孔内,所述机动杆上靠近所述导电极的一端为导电端, 所述导电端与所述第四金属极电连接,在所述插头未完全插入所述插孔之前,所述导电端 与所述导电极不接触; 机动杆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内部,用于当所述机动杆在轴向力作用下从初始位 置朝着所述导电极移动从而使所述机动杆的导电端与所述导电极接触后,控制所述机动杆 的导电端在所述轴向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导电极接触;当所述轴向力作用消失时,控制所 述机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杜慧吴锋辉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