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及稀油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185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箱,用于稀油站,所述油箱包括吸油箱和回油箱,所述吸油箱和所述回油箱通过设置于油箱内的隔板隔开,所述吸油箱和所述回油箱连通。上述结构的油箱,油泵与吸油箱连通,吸油箱内的油液是通过稀油站冷却系统冷却过的,通过油泵把吸油箱中的油液输送至稀油站润滑系统,再输送至机械设备进行润滑,而从稀油站流回的油液则进入到回油箱中,此结构的油箱,供油效果更好,能有效控制稀油站的供油温度,并保证稀油润滑设备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油箱的稀油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及稀油站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箱及稀油站。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稀油站已广泛运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电厂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将其安装在需要润滑的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稀油滑润站通常包括油箱、油泵、冷却系统、过滤器及阀门等组成,工作时,油泵从油箱中吸出油液,经过滤器及阀门等部件后直接输送至机械设备需要润滑的部位,使机械设备的相对运动部位得到较好的润滑,并带走运动时磨损金属微粒,经过滤和冷却系统冷却后流回油箱,形成循环润滑系统。 当前,广泛使用的稀油站都只包括一个油箱,经油泵送至润滑处的油液和从润滑处流回的油液均经过此油箱,油液来回循环,而经润滑处流回的油液温度通常较高,混合后,油箱内的油温便会升高,耗费了能量的同时,还导致稀油站的润滑效果下降。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供油效果好,且较为节能的油箱及含有该油箱的稀油站,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种供油效果好,且较为节能的油箱。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如何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油箱的稀油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箱,用于稀油站,所述油箱包括吸油箱和回油箱,所述吸油箱和所述回油箱通过设置于油箱内的隔板隔开,所述吸油箱和所述回油箱连通;所述隔板竖直设立,所述隔板与所述油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 ;所述第一窗口设于所述隔板顶部,所述第二窗口设于所述隔板底部;所述吸油箱一侧设有第一箱盖,所述回油箱一侧设有第二箱盖。 作为本技术一种油箱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箱盖和所述第二箱盖为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吸油箱和所述回油箱上。 上述结构的油箱,用于稀油站,油箱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吸油箱和回油箱,吸油箱和回油箱通过隔板隔开,吸油箱和回油箱连通。上述结构的油箱,油泵与吸油箱连通,吸油箱内的油液是通过稀油站冷却系统冷却过的,通过油泵把吸油箱中的油液输送至稀油站润滑系统,再输送至机械设备需要润滑的地方,而从稀油站流回的油液则进入到回油箱中,此结构的油箱,供油效果更好,能有效控制稀油站的供油温度,并保证稀油润滑设备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技术提出一种稀油站,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为如上所述的油箱。 包括上述油箱的稀油站,能有效控制供油温度,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 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 B向剖视图。 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I隔板2第一窗口 3第二窗口 4回油箱 5吸油箱 6第一箱盖 7第二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如图1至图 3所示的油箱,用于稀油站,油箱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位于右侧的吸油箱5和位于左侧的回油箱4,吸油箱5和回油箱4通过设置于油箱内部的隔板I隔开,并且吸油箱5和回油箱4连通。具体而言,隔板I竖直设立,优选垂直设立,隔板I的四周与油箱内部固定连接,隔板I上设有第一窗口 2和第二窗口 3,吸油箱5和回油箱4通过第一窗口 2和第二窗口 3连通。 如图2所示,隔板I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油箱内部,第一窗口 2设于隔板I顶部右侧,第二窗口 3设于隔板I底部右侧,第一窗口 2主要用于吸油箱5和回油箱4之间的空气流通,第二窗口 3主要用于吸油箱5和回油箱4之间的油液流通,如图中所示,第一窗口 2和第二窗口 3的形状均为长方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窗口 2的位置并不限于隔板I顶部右侧,还可以设置于隔板I顶部其它位置。第二窗口 3的位置同样不限于隔板I底部右侧,还可以设置于隔板I底部其它位置。而对于第一窗口 2和第二窗口 3的形状,除了长方形外,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空气和油液可在第一窗口 2和第二窗口 3中流通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方便对油箱进行修理和维护,吸油箱5和回油箱4的前部还设有箱盖,具体地,吸油箱5 —侧设有第一箱盖6,回油箱4 一侧设有第二箱盖7。第一箱盖6和第二箱盖7通过螺栓固定于吸油箱5和回油箱4上,检修油箱时,只需拧开相应的固定螺栓即可进行检修。 需要说明的是,油箱的其它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结构的油箱,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供油效果好。上述结构的油箱,油泵与吸油箱5连通,吸油箱5内的油液是通过稀油站冷却系统冷却过的,通过油泵把吸油箱5中的油液输送至机械设备润滑处,而从润滑处流回的油液则进入到回油箱4中,此结构的油箱,能有效控制稀油站的供油温度,供油效果更好。 其次,能耗降低。上述结构的油箱,进入稀油站润滑系统的油液温度相对较低,对机械设备的润滑效果更好,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会更低,能耗得到有效降低。 再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上述结构的油箱,可由普通油箱改造而来,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运用。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稀油站,稀油站包括如上所述的油箱。 包括上述油箱的稀油站,油液润滑效果更好,设备故障率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箱,用于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吸油箱(5)和回油箱(4),所述吸油箱(5)和所述回油箱(4)通过设置于油箱内的隔板(1)隔开,所述吸油箱(5)和所述回油箱(4)连通;所述隔板(1)竖直设立,所述隔板(1)与所述油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上设有第一窗口(2)和第二窗口(3);所述第一窗口(2)设于所述隔板(1)顶部,所述第二窗口(3)设于所述隔板(1)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箱(5)一侧设有第一箱盖(6),所述回油箱(4)一侧设有第二箱盖(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用于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吸油箱(5)和回油箱(4),所述吸油箱(5)和所述回油箱(4)通过设置于油箱内的隔板(I)隔开,所述吸油箱(5)和所述回油箱(4)连通;所述隔板(I)竖直设立,所述隔板(I)与所述油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I)上设有第一窗口(2)和第二窗口(3);所述第一窗口(2)设于所述隔板⑴顶部,所述第二窗口(3)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满齐军黄苏海
申请(专利权)人: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