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074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台灯,包括基座、灯臂、发射板和灯体,灯臂一端连接至基座,另一端连接至发射板,灯体安装于发射板上;基座包括电源插头、交直流转换模块及第一调光单元;发射板包括第一充电单元和红外发射模块;灯体包括第二充电单元、第二调光单元及红外接收模块。电源插头接至家用交流电源,通过交直流转换模块转换为直流电压,为第一调光单元和第一充电单元供电;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配合为灯体无线充电;第一调光单元的输出控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二调光单元调节灯体的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灯体与发射板以及基座之间无需连接线的连接,即可实现电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台灯,包括基座、灯臂、发射板和灯体,灯臂一端连接至基座,另一端连接至发射板,灯体安装于发射板上;基座包括电源插头、交直流转换模块及第一调光单元;发射板包括第一充电单元和红外发射模块;灯体包括第二充电单元、第二调光单元及红外接收模块。电源插头接至家用交流电源,通过交直流转换模块转换为直流电压,为第一调光单元和第一充电单元供电;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配合为灯体无线充电;第一调光单元的输出控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二调光单元调节灯体的亮度。本技术中灯体与发射板以及基座之间无需连接线的连接,即可实现电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导通。【专利说明】多功能台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台灯。
技术介绍
目前,台灯一般包括基座、灯臂、灯罩和灯体,所述灯臂的一端与基座固接,另一端与灯罩固接,所述灯体固定于灯罩内,电源、基座内的控制按键以及灯体依次通过连接线连接,这种台灯功能较为单一,灯体也无法脱离灯罩和基座单独使用,因而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台灯,以解决现有的台灯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台灯,包括基座、灯臂、发射板和灯体,所述灯臂的一端连接至基座,另一端连接至发射板,所述灯体安装于发射板上,所述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插头、交直流转换模块以及第一调光单元;所述发射板包括第一充电单元和与第一调光单元相连的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灯体包括与第一充电单元匹配的第二充电单元、与第一调光单元匹配的第二调光单元以及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电源插头接至家用交流电源,通过交直流转换模块转换为直流电压,并为第一调光单元和第一充电单元供电;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配合为灯体无线充电;所述第一调光单元的输出控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二调光单元调节灯体的亮度。较佳地,所述第一调光单兀包括第一微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相连的三个触摸按键,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为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供电,所述三个触摸按键通过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较佳地,所述第二调光单元包括第二微控制模块、调光模块和LED灯,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调光模块,所述调光模块调节所述LED灯的亮度。较佳地,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充电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线圈、无线接收模块和锂电池,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相连,所述无线发射模块控制第一线圈产生磁信号,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控制第二线圈接收该磁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为锂电池充电。较佳地,所述锂电池分别为第二微控制模块和调光模块供电。较佳地,所述灯体与所述发射板通过磁铁相互连接。较佳地,所述灯臂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另一端与发射板铰接。较佳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一 USB插口,所述USB插口连接至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利用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进行控制信号的传递,使得灯体与发射板之间、灯体与基座之间均无需任何连接线的连接,即可实现电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导通,使得灯体脱离基座和发射板单独使用成为可能;2.所述灯体与所述发射板通过磁铁相互连接,在结构上方便灯体与发射板的脱离,当灯体通过磁体吸附于发射板上时,可作为普通的台灯使用;当灯体从发射板上取下,可作为移动光源,如手电筒使用;3.所述灯臂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另一端与发射板铰接,当灯臂折叠起来之后,基座与发射板可以作为充电座使用,为用电设备充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台灯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台灯展开状态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台灯收缩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台灯收缩状态下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台灯的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0_基座、110-电源插头、120-交直流转换模块、131-第一微控制模块、132-触摸按键、20-灯臂、30-发射板、311-无线发射模块、312-第一线圈、320-红外发射模块、40-灯体、411-无线接收模块、412-第二线圈、413-锂电池、420-红外接收模块、431-第二微控制模块、432-调光模块、433-LED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台灯,如图1-5所示,包括基座10、灯臂20、发射板30(结构上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灯罩)和灯体40,所述灯臂20的一端连接至基座10,另一端连接至发射板30,所述灯体40安装于发射板30下方,所述基座10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插头110、交直流转换模块120以及第一调光单元;所述发射板30包括第一充电单元和与第一调光单元相连的红外发射模块320 ;所述灯体40包括与第一充电单元匹配的第二充电单元、与第一调光单元匹配的第二调光单元以及红外接收模块420 ;所述电源插头110接至家用交流电源,具体地,所述电源插头110允许的输入电压为90?264Vac,50/60Hz,涵盖目前全世界所有民用电的标准范围。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20将上述的交流高压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并为第一调光单元和第一充电单元供电;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配合为灯体40无线充电;所述第一调光单元的输出控制红外发射模块320的输出信号,红外接收模块420接收红外发射模块320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二调光单元调节灯体40的亮度。本技术利用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利用红外发射模块320和红外接收模块420进行控制信号的传递,使得灯体40与发射板30之间、灯体40与基座10之间均无需任何连接线的连接,即可实现电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导通,使得灯体40脱离基座10和发射板30单独使用成为可能。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5,所述第一调光单元包括第一微控制模块131以及与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131相连的三个触摸按键132,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120为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131供电,所述三个触摸按键132通过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131控制所述红外发射模块320的输出信号。具体地,请重点参考图4,所述三个触摸按键132中的一个为开关按键(0N/0FF),即按动一下,第一微控制模块131通过红外发射模块320发出开命令,灯体40通过红外接收模块420接到开命令后打开LED灯433,再按一下,通过红外发射模块320发出关命令,灯体40接到关命令后关闭LED灯433,以此类推;三个触摸按键132中的另外两个分别为调亮按键(+ )和调暗按键(_),从而调节所述红外发射模块320的输出,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台灯,包括基座、灯臂、发射板和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臂的一端连接至基座,另一端连接至发射板,所述灯体安装于发射板上,所述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插头、交直流转换模块以及第一调光单元;所述发射板包括第一充电单元和与第一调光单元相连的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灯体包括与第一充电单元匹配的第二充电单元、与第一调光单元匹配的第二调光单元以及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电源插头接至家用交流电源,通过交直流转换模块转换为直流电压,并为第一调光单元和第一充电单元供电;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配合为灯体无线充电;所述第一调光单元的输出控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二调光单元调节灯体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炳周荣丁央舟袁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