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195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在双面齿皮带产生的弦振动声的缝纫机。双面齿皮带张设于上轴带轮、下轴带轮、梭轴带轮及张紧轮。支轴部以张紧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张紧轮。支轴部与能够旋转的偏心轴相连接。支轴部自偏心轴的轴线偏心,能够以偏心轴的轴线为中心摆动。设于偏心轴的扭簧对张紧轮施加使该张紧轮朝向离开下轴带轮和梭轴带轮的方向摆动的转矩。在双面齿皮带移动时而产生弦振动时,张紧轮克服扭簧所施加的转矩而朝向接近下轴带轮和梭轴带轮的方向摆动。双面齿皮带的张力减小,弦振动衰减而结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借助皮带使上轴、下轴及梭轴连动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缝纫机具有机臂部、上轴、机座部、下轴及梭轴。机臂部在内部水平地支承上轴。机座部位于机臂部的下方。机座部在内部大致水平地支承下轴和梭轴。上轴驱动挑线杆和针杆。下轴驱动用于输送被缝制物的送布机构。梭轴对具有用于捕捉面线环的梭尖的旋梭进行驱动。缝纫机为了协调地进行缝制动作,需要使上轴、下轴及梭轴这三轴同步连动。例如,日本特许公开2000年245984号公报记载的缝纫机在上轴和梭轴上分别设有链轮,在机座部内部设有两个相对于链轮独立的张紧链轮。双面带齿的皮带张设于张紧链轮、上轴的链轮和梭轴的链轮。上轴和梭轴用皮带连结起来。上轴和梭轴彼此同步旋转。皮带的共振频率取决于皮带的质量、皮带中不与链轮接触的部分的长度以及作用于皮带的张力等。当上述缝纫机的缝制速度变化时,有时基于上轴或梭轴的转速的振动的频率与共振频率相等。因此,在皮带中的不与链轮及张紧链轮接触的某部分会发生弦振动,而产生弦振动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双面齿皮带产生的弦振动声的缝纫机。技术方案I的缝纫机包括:上轴,其水平地设于机臂部内,与使针杆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相连接;下轴,其与上述上轴平行地设于位于上述机臂部下方的机座部内,与在上述针杆下方输送被缝制物的送布机构相连接;梭轴,其与上述下轴平行地设于上述机座部内,与旋梭相连结;下轴带轮,其设于上述下轴,在缝纫机马达的驱动下与上述下轴一同旋转;上轴带轮,其设于上述上轴,与上述上轴一同旋转;梭轴带轮,其设于上述梭轴,与上述梭轴一同旋转;以及双面齿皮带,其具有内齿和外齿,并以使上述内齿与上述下轴带轮的外周部及上述上轴带轮的外周部啮合,使上述外齿与上述梭轴带轮的外周部啮合的方式张设于上述下轴带轮、上述上轴带轮及上述梭轴带轮,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张紧轮,其与上述下轴带轮、上述梭轴带轮并排地设于上述机座部内,在上述双面齿皮带的配置路径中的上述下轴带轮和上述梭轴带轮之间以其外周部与上述双面齿皮带的内齿啮合;支轴部,其以上述张紧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张紧轮;偏心轴,其相对于上述支轴部偏心,且借助连接部与上述支轴部相连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机座部内;以及扭簧,其对上述偏心轴施加使上述张紧轮朝向离开上述下轴带轮和上述梭轴带轮的方向摆动的转矩。缝纫机马达的输出轴的转速发生变化,有时使基于上轴、下轴或梭轴的转速的振动的频率与双面齿皮带的共振频率相等。因此,在双面齿皮带中的不与下轴带轮、上轴带轮、梭轴带轮及张紧轮的外周部接触的某部分会产生弦振动。对双面齿皮带施加张力的张紧轮克服施加于偏心轴的转矩,朝向双面齿皮带中要产生弦振动那一侧摆动。施加于双面齿皮带的张力减小,而使双面齿皮带的共振频率减小。共振频率变成与基于上轴、下轴或梭轴的转速的振动的频率不同的值。因此,弦振动在刚刚产生之后立即衰减而结束。因此,缝细机能够抑制在双面齿皮带上广生的弦振动声。张紧轮在弦振动结束之后在扭黃的转矩作用下立即向原来的位置返回,从而能够应对接下来的弦振动。因此,缝纫机能够使针对弦振动的产生的响应性良好。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转矩与上述双面齿皮带在上述张紧轮的上述外周部上移动时产生于上述偏心轴的转矩朝向同一方向。双面齿皮带在张紧轮的外周部上移动时,对偏心轴施加转矩。由扭簧的作用而产生于偏心轴的转矩与上述转矩朝向同一方向。即使伴随双面齿皮带的移动而在偏心轴产生转矩,自内侧对双面齿皮带施加张力的偏心轴也不易朝向接近下轴带轮和梭轴带轮的方向旋转。即使双面齿皮带移动,张紧轮也不易向朝双面齿皮带的内侧去的方向摆动。因此,缝纫机能够使双面齿皮带的移动稳定。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包括:支承部,其固定于上述机座部内,以上述偏心轴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偏心轴;以及轴承部,其在上述支承部内设于上述支承部与上述偏心轴之间。轴承部能够容易使偏心轴旋转。在产生了弦振动时,偏心轴容易使张紧轮朝向产生弦振动那一侧摆动。因此,缝纫机能够提高针对弦振动的产生的快速响应性。在弦振动结束之后,偏心轴在扭簧所施加的转矩的作用下容易使张紧轮向原来的位置返回。因此,缝纫机能够提高弦振动结束时张紧轮向原来的位置返回的快速响应性。因此,缝纫机能够使针对弦振动的产生的响应性良好。在技术方案4~6的缝纫机中,上述扭簧包括:第一臂,其自卷绕部的一端侧延伸出来;以及第二臂,其自上述卷绕部的另一端侧延伸出来;上述第一臂卡定于设于上述偏心轴的多个第一卡定部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卡定部;上述第二臂卡定于设于上述机座部内的第二卡定部。第一卡定部有多个,因此,操作者能够调整安装于缝纫机的扭簧的臂之间所成的角度。因此,即使在制造工序中安装于缝纫机的扭簧的弹簧常数存在个体差异时,缝纫机也能使扭簧施加于偏心轴的转矩稳定。在技术方案7~9的缝纫机中,上述第一臂比上述第二臂长。操作者在将第二臂卡定于第二卡定部的状态下,容易将长度比第二臂长的第一臂卡定于多个第一卡定部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卡定部。因此,缝纫机能够提高扭簧的组装性。在技术方案10的缝纫机中,上述偏心轴插入到上述扭簧的上述卷绕部的内侧;在上述偏心轴设有支承构件,上述支承构件将上述多个第一^^定部支承于以上述偏心轴的轴线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圆周上。当偏心轴旋转时,扭簧的一端侧的第一臂以偏心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扭簧施加于偏心轴的转矩与偏心轴的旋转量成正比。即,施加于偏心轴的转矩不会根据偏心轴的旋转量而骤增骤减。因此,缝纫机能够更顺畅地对弦振动声进行响应。设于能够旋转的偏心轴的支承构件支承多个第一^^定部,因此,容易改变一端侧的第一臂的卡定部位。因此,缝纟刃 机能够进一步提闻扭黃的组装性。技术方案11的缝纫机还包括:板状构件,其固定于上述机座部内,具有上述第二卡定部和供上述偏心轴插入的贯通孔;以及卡定构件,其设于上述偏心轴的外周部,卡定于上述贯通孔的周缘部;上述支承构件呈板状,位于上述偏心轴的与上述支轴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上述卡定构件自上述板状构件的与上述支承构件相反的那一侧卡定于上述贯通孔的周缘部;上述扭簧以在轴线方向上压缩的状态配置在上述支承构件和上述板状构件之间。卷绕部朝向自板状构件往支承构件去的方向对偏心轴施力,限制偏心轴朝向自支承构件往板状构件去的方向移动。卡定构件与板状构件抵接,限制偏心轴朝向自板状构件往支承构件去的方向移动。因此,缝纫机限制了支轴部所支承的张紧轮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张紧轮的外周部不易相对于双面齿皮带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缝纫机能够更稳定地抑制弦振动声。在技术方案12的缝纫机中,上述缝纫机马达配置于上述机座部内,具有与上述下轴一体连结的输出轴。具有重量且成为振动源的缝纫机马达配置于机座部内。缝纫机能够使整体的重心降低,所以能够减小进行缝制时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缝纫机I的立体图。图2是缝纫机I的纵剖视图。图3是缝纫机I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4是张力调整机构70附近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张力调整机构70附近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张力调整机构70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张力调整机构70附近部分的放大右视图。图8是在双面齿皮带25发生弦振动时张力调整机构70附近部分的放大右视图。图9是变形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其包括:上轴(21),其水平地设于机臂部(5)内,与使针杆(7)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14)相连接;下轴(22),其与上述上轴平行地设于位于上述机臂部下方的机座部(3)内,与在上述针杆下方输送被缝制物的送布机构(11)相连接;梭轴(23),其与上述下轴平行地设于上述机座部内,与旋梭(13)相连结;下轴带轮(32),其设于上述下轴,在缝纫机马达(24)的驱动下与上述下轴一同旋转;上轴带轮(31),其设于上述上轴,与上述上轴一同旋转;梭轴带轮(33),其设于上述梭轴,与上述梭轴一同旋转;以及双面齿皮带(25),其具有内齿和外齿,并以使上述内齿与上述下轴带轮的外周部及上述上轴带轮的外周部啮合,使上述外齿与上述梭轴带轮的外周部啮合的方式张设于上述下轴带轮、上述上轴带轮及上述梭轴带轮,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张紧轮(34),其与上述下轴带轮、上述梭轴带轮并排地设于上述机座部内,在上述双面齿皮带的配置路径中的上述下轴带轮和上述梭轴带轮之间以其外周部与上述双面齿皮带的内齿啮合;支轴部(71A),其以上述张紧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张紧轮;偏心轴(71C、76、78),其相对于上述支轴部偏心,且借助连接部(71B)与上述支轴部相连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机座部内;以及扭簧(77),其对上述偏心轴施加使上述张紧轮朝向离开上述下轴带轮和上述梭轴带轮的方向摆动的转矩。...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8 JP 2013-0705081.一种缝纫机,其包括: 上轴(21),其水平地设于机臂部(5)内,与使针杆(7)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14)相连接; 下轴(22),其与上述上轴平行地设于位于上述机臂部下方的机座部(3)内,与在上述针杆下方输送被缝制物的送布机构(11)相连接; 梭轴(23 ),其与上述下轴平行地设于上述机座部内,与旋梭(13 )相连结; 下轴带轮(32),其设于上述下轴,在缝纫机马达(24)的驱动下与上述下轴一同旋转; 上轴带轮(31),其设于上述上轴,与上述上轴一同旋转; 梭轴带轮(33),其设于上述梭轴,与上述梭轴一同旋转;以及 双面齿皮带(25),其具有内齿和外齿,并以使上述内齿与上述下轴带轮的外周部及上述上轴带轮的外周部啮合,使上述外齿与上述梭轴带轮的外周部啮合的方式张设于上述下轴带轮、上述上轴带轮及上述梭轴带轮,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张紧轮(34),其与上述下轴带轮、上述梭轴带轮并排地设于上述机座部内,在上述双面齿皮带的配置路径中的上述下轴带轮和上述梭轴带轮之间以其外周部与上述双面齿皮带的内齿啮合; 支轴部(71A),其以上述张紧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张紧轮; 偏心轴(71C、76、78),其相对于上述支轴部偏心,且借助连接部(71B)与上述支轴部相连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机座部内;以及 扭簧(77),其对上述偏心轴施加使上述张紧轮朝向离开上述下轴带轮和上述梭轴带轮的方向摆动的转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矩与上述双面齿皮带在上述张紧轮的上述外周部上移动时产生于上述偏心轴的转矩朝向同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支承部(72),其固定于上述机座部内,以上述偏心轴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偏心轴;以及 轴承部(72A),其在上述支承部内设于上述支承部与上述偏心轴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扭簧包括: 第一臂(77B),其自卷绕部(77A)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泰史加藤勉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