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荣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7822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3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充电电路单元、输出电压控制单元、汽车点火单元、5V电压输出单元、12V电压输出单元和19V电压输出单元;主控制单元分别接充电电路单元的充电识别端、充电电流检测端、电池电压检测端和PWM信号接收端;主控制单元还与输出电压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5V电压输出单元的电流检测端和19V电压输出单元的电流检测端连接;充电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汽车点火单元和输出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输出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5V、12V、19V电压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控制单元的控制,既可以向汽车点火单元正常供电,又可以对外输出电压,供驾乘人员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点火系统中,汽车电源仅仅只向点火器供电,当点火器工作完成之后,汽车电源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个人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个人电子产品的充电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能使驾乘人员快捷、方便地实现对电子产品的充电,显得日益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对汽车电源的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充电电路单元、输出电压控制单元、汽车点火单元、5V电压输出单元、12V电压输出单元和19V电压输出单元;所述主控制单元分别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的充电识别端、充电电流检测端、电池电压检测端和PWM信号接收端;所述主控制单元还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端、5V电压输出单元的电流检测端和19V电压输出单元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所述汽车点火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5V电压输出单元、12V电压输出单元和19V电压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主控制单元的控制,既可以向汽车点火单元正常供电,又可以对外输出电压,供驾乘人员利用。并且,提供三种不同电压的输出,满足驾乘人员不同情况下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图1所示系统中充电电路单元的电路接收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系统中主要由输出电压控制单元、5V电压输出单元、19V电压输出单元和照明电路单元组成的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系统中电池组保护电路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系统中电量显示单元、主控供电单元和主控制单元形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10、充电电路单元11、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汽车点火单元13、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 ;主控制单元10分别接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识别端、充电电流检测端、电池电压检测端和PWM信号接收端;主控制单元10还与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开关控制端、5V电压输出单元14的电流检测端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电流检测端连接;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分别接汽车点火单元13的输入端和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入端,输出电压控制单兀12的输出端分别接5V电压输出单兀14的输入端、12V电压输出单元15的输入端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输入端。主控制单元10自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识别端接收信号判断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状态,其自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电流检测端接收信号检测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电流,其自充电电路单元11的电池电压检测端接收信号检测被充电电池的电压;主控制单元10根据充电电路单元11检测到的充电状态、充电电流以及被充电电池的电压输出PWM波至充电电路单元11的PWM信号接收端;充电电路单元11根据PWM波调节充电电流;主控制单元10根据充电电路单元11是否处于充电状态控制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通断。主控制单元10为单片机(芯片型号为SN8P2722S,如图5所示)。如图2所示,充电电路单元11包括插座DCl、MOS管ICl、MOS管IC2、电压比较器IC6 (芯片型号为LM358)、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6、PNP型三极管Q7、NPN型三极管Q8、续流二极管D1、贴片功率电感L1、若干电容和若干电阻;DC插座分别接MOS管ICl的源级、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经电阻接PNP型三极管Q7的基极、经电阻接电压比较器IC6的正向输入端和经电阻接充电识别端,充电识别端又经电阻接地,电压比较器IC6的正向输入端经电阻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PNP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两发射极连接线的中间点接MOS管ICl的栅极,PNP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电阻接PWM信号接收端;M0S管ICl的漏极分别接续流二极管Dl的负极和经贴片功率电感LI接MOS管IC2的漏极,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M0S管IC2的栅极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其源级分别接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的正极、经电阻接电池电压检测端、经电容接地、经电阻接电压比较器IC6的反相输入端和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池电压检测端又分别经电容和电阻接地;电压比较器IC6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接地,其输出端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的负极分别经电阻接地和经电阻接充电电流检测端,充电电流检测端又经电容接地。充电电路单元11为PWM脉冲的恒流充电的降压电路,IC1、IC2、IC6、Q4、Q6、Q7、Q8、Dl和LI及外围元器件构成PWM充电电路单元11,单片机通过P0.3端口识别充电电压输入,根据0.3端口识别状态,单片机通过P5.4端口输出PWM脉冲电平,充电电路单元11处于恒流工作状态;单片机通过P4.4端口检测电池组的电压高低,单片机通过P0.4,P0.7、P5.0、P5.1和P5.2端口输出充电电量指示。单片机通过P4.1端口检测充电电流;通过对充电电流和电池组电压高低的检测,单片机控制P5.4端口输出PWM脉冲宽度来调节充电电流。ICl为充电的降压MOS管,LI为降压电路的贴片功率电感,Dl为降压电路的续流二极管,IC2为充电隔离控制MOS管;IC6为电压比较识别芯片,根据充电电压和电池电压的比较识别状态,控制IC2的开/关状态;电阻R52为充电电流取样检测功率电阻;DC1为充电电压输入DC插座。如图3所示,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包括NPN型三极管Q2、M0S管QlI和若干电阻;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入端分别接MOS管Qll的源级和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接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开关控制端,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接MOS管Qll的栅极;M0S管Qll的漏极分别接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19V电压输出单元16和照明电路单元18的输入端。如图3所示,12V电压输出单元15包括插座DC3,插座DC3接12V电压输出单元15的输入端;12V电压输出单元15为受控直接输出电路,12V电压输出采用受控直接输出,单片机通过P4.2端口检测放电电流及负载状态检测。如图3所示,5V电压输出单元14包括同步降压芯片IC8 (芯片型号为A0Z1212)、续流二极管D7、贴片功率电感L3、USB插座、若干电容和若干电阻;同步降压芯片IC8的7脚接5V电压输出单元14的输入端,3脚接地,I脚分别接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和贴片功率电感L3的一端,4脚分别经电阻接地和经电阻接贴片功率电感L3的另一端;贴牌功率电感L3分别接USB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单元(10)、充电电路单元(11)、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汽车点火单元(13)、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所述主控制单元(10)分别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识别端、充电电流检测端、电池电压检测端和PWM信号接收端;所述主控制单元(10)还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开关控制端、5V电压输出单元(14)的电流检测端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分别接所述汽车点火单元(13)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出端分别接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单元(10)、充电电路单元(11)、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汽车点火单元(13)、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所述主控制单元(10)分别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充电识别端、充电电流检测端、电池电压检测端和PWM信号接收端;所述主控制单元(10)还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开关控制端、5V电压输出单元(14)的电流检测端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分别接所述汽车点火单元(13)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出端分别接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组保护单元(17),所述电池组保护单元(17)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电路单元(18),所述照明电路单元(18)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10)与所述照明电路单元(18)的开关控制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量显示单元(19)和主控供电单元(20),所述电量显示单元(19)与所述主控制单元(10)连接,所述主控供电单元(20)的输入端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2)的输出端,其输出端接所述主控制单元(10);所述主控制单元(10)为单片机,其芯片型号为SN8P2722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包括插座DCl、MOS管ICl、MOS管IC2、电压比较器IC6、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6、PNP型三极管Q7、NPN型三极管Q8、续流二极管D1、贴片功率电感L1、若干电容和若干电阻;所述DC插座分别接MOS管ICl的源级、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经电阻接PNP型三极管Q7的基极、经电阻接电压比较器IC6的正向输入端和经电阻接所述充电识别端,所述充电识别端又经电阻接地,电压比较器IC6的正向输入端经电阻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PNP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两发射极连接线的中间点接MOS管ICl的栅极,PNP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地,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电阻接所述PWM信号接收端;M0S管ICl的漏极分别接续流二极管Dl的负极和经贴片功率电感LI接MOS管IC2的漏极,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M0S管IC2的栅极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其源级分别接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的正极、经电阻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端、经电容接地、经电阻接电压比较器IC6的反相输入端和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端又分别经电容和电阻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IC6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接地,其输出端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充电电路单元(11)的输出端的负极分别经电阻接地和经电阻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端,所述充电电流检测端又经电容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多功能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包括NPN型三极管Q2、M0S管Qll和若干电阻;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输入端分别接MOS管Qll的源级和经电阻接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接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单元(12)的开关控制端,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接MOS管Qll的栅极;M0S管Qll的漏极分别接所述5V电压输出单元(14)、12V电压输出单元(15)和19V电压输出单元(16)的输入端; 所述5V电压输出单元(14)包括同步降压芯片IC8、续流二极管D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晗之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荣章晗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