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86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其中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本技术涉及设备识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包含该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电子设备(如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耳机插座与外接设备连接,如智能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耳机插座与耳机、拉卡拉设备、移动电话红外遥控器或者移动电话按键设备等外接设备连接。在智能电子设备通过其耳机插座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智能电子设备应对插入的外接设备进行有效识别,否则,智能电子设备会认为其耳机插座中插入的外接设备为耳机,这样,智能电子设备会通过耳机输出声音,从而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拨打接听电话(在智能电子设备为智能移动电话的情况下)、收听音乐及观看视频等。目前,智能电子设备对其耳机插座中插入的外接设备进行识别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基于10KHZ频段的超声波调制解调技术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方式二、基于MCU(微控制单元)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即在外接设备的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时,外接设备中的MCU主动向智能电子设备输出特殊音频信号,以便于智能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其接收到的特殊音频信号识别出插入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现,针对上述方式一而言,在智能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插入耳机的情况下,如果采用10KHZ频段的超声波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会产生刺耳的高频声音,对人耳的刺激非常大,从而会影响用户的感受;另外,如果智能电子设备在播放音乐过程中进行外接设备识别操作,则播放的音乐会影响外接设备识别准确率;针对上述方式二而言,由于MCU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因此,在外接设备中设置MCU可能会对外接设备的体积以及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依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话筒电路包括:电容话筒电路。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串联;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并联。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串联;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阻值之和、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之和以及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之和均在IOk欧至15k欧范围内。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相同。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还包括:开关,且所述开关串接在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之间。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声道连接端包括:左声道连接端和右声道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左声道连接端和/或右声道连接端连接。依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中设置有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本技术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通过在外接设备中设置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且该识别电路中的录音回路通过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并形成话筒电路,这样,在智能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插入具有该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时,智能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话筒电路实现录音,以识别外接设备是否为设置有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由于本技术可以采用普通音乐来录音,因此,本技术可以避免在外接设备识别过程中超声波对人耳的刺激;由于本技术的识别电路采用了录音回路,而录音回路通常使用简单便宜的元器件即可实现,因此,本技术可以避免利用MCU进行外接设备识别而对外接设备造成的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的影响。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本实施例的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耳机插头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的一个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的再一个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的识别电路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主要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其中,录音回路具有多个连接端,该多个连接端分别与耳机插头中的多个连接端连接。具体的,目前的耳机插头通常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在耳机插头为双声道耳机插头时,上述声道连接端通常包括:左声道连接端和右声道连接端;在耳机插头为单声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 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 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09 CN 201420013709.01.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 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 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 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话筒电路包括:电容话筒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串联;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