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及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3326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及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在印刷工序中不会使印刷版和印刷装置受到损害,能以规定的图案促进聚酰亚胺树脂表面的碱水解反应,对聚酰亚胺树脂表面进行均匀充分的改性的组合物和改性方法。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聚酰亚胺树脂表面的改性: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在聚酰亚胺树脂基材的表面上印刷规定的图案,所述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含有碱成分、具有羟基且沸点为120℃以上的有机溶剂及根据情况而定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然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并进一步使除去有机溶剂后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与水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聚酰亚胺树脂的表面进行改性从而使金属离子容易吸附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以及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子元件和装饰品等领域,历来一直使用形成有金属膜图案的树脂材料。作为代表性的例子,有在树脂膜表面上形成了由金属膜构成的电路图案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等。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柔性印刷电路板也小型化,需要更为致密的电路图案。此外,同时还要求金属膜对树脂表面具有密合性。作为通常的电路图案形成方法,已知下述方法:在聚酰亚胺树脂膜的全部表面上通过蒸镀法、溅射法或使用粘合剂粘贴铜箔,由此形成金属被膜,然后通过光刻法进行图案曝光和显影,由此蚀刻除去不需要的金属。但是,该方法由于需要除去大部分的金属而存在着生产性较低、蚀刻废液产生的环境负荷和光掩模、曝光机器及光致抗蚀剂等装置和材料的成本高的问题。此外,使用金属纳米油墨的图案印刷技术受到关注。虽然该技术可以通过喷墨印刷法或丝网印刷法使金属纳米油墨或糊在基材上形成图案并直接形成导电图案,但是,其存在着原料成本高、印刷后需要烧成工序因而基材限于具有耐热性的物质、与镀覆法相比形成的导体图案的电阻率高 因而在用于电子机器时在电特性方面存在课题等问题。因此,近年来,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专利文献1、2及3中关注了直接金属化法,该方法是在对聚酰亚胺树脂膜的表面进行碱处理,使酰亚胺环开环后,使通过开环形成的羧基吸附金属盐,还原该金属盐,由此形成金属膜。专利文献4、5公开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喷墨方式在聚酰亚胺树脂基材的无机膜形成部位选择性地涂布碱性油墨,进行酰亚胺环的开环处理,并使该部位吸附金属离子,成为金属盐,进一步还原金属盐,形成无机膜图案。根据该方法,在聚酰亚胺树脂基材的全部表面上形成金属膜后,无需进行通过蚀刻除去不需要部分的金属膜的处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257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5368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01480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02973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045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I~3所公开的方法中,与现有技术同样,要预先在基材的全部表面上形成金属膜,然后为了使金属膜图案化而需要进行蚀刻工序。通过蚀刻工序,残留为图案状的金属膜和基材的界面被腐蚀,形成了掏蚀(under etch),因而存在着金属膜的密合性下降的问题,并且由于预先在全部表面上形成金属膜,因而还存在图案镀覆层形成后的耐迁移性下降的问题。金属膜图案越微细,这些问题的影响越大。针对上述问题,还存在着以图案状施加碱水溶液,使金属膜从一开始就仅在需要的部分上形成的方法,但是,使酰亚胺环开环的强碱水溶液对印刷装置的负荷大。例如,虽然在用于丝网印刷等的印刷版中使用了感光性乳剂等,但是,感光性乳剂受到强的碱剂的损害,可能会导致印刷精度下降。在专利文献4、5所公开的喷墨方式中,也存在着由于使用强的喊性油墨,除了导致喷墨头主体腐蚀以外,还使吐出油墨的喷墨头的孔板上的疏液树脂层也受到损害,结果使油墨吐出性恶化的问题。此外,在为了抑制对丝网印刷版的损害而使用溶剂类改性剂时,存在着聚酰亚胺树脂表面的碱水解反应无法充分进行、改性能力差(改性程度弱、发生改性不均匀等)等问题,其中所述溶剂类改性剂使用了抑制碱解离的有机碱。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和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所述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可以将对印刷版和印刷装置的损害抑制到最小限度,且可以使聚酰亚胺树脂表面的酰亚胺环发生充分的开环,即具有充分的改性能力。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示出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及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I)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含有碱成分和具有羟基且沸点为1200C以上的有机溶剂,并且含水量为O~10重量%。(2)根据(I)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3)根据(I)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碱成分是选自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氧化季铵中的碱成分。(4)根据(I)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醇类。(5)根据(4)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醇类是选自烃类醇、亚烷基二醇类及二醇醚类中的醇类。(6)根据⑵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是选自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中的化合物。(7)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其中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对聚酰亚胺树脂基材的表面进行改性,所述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含有碱成分和具有羟基且沸点为120°C以上的有机溶剂,并且含水量为O~10重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所述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在聚酰亚胺树脂基材的表面上印刷规定图案的印刷工序,除去在所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的表面上被印刷成图案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中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溶剂除去工序,及使除去有机溶剂后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与水接触的水处理工序。(8)根据(7)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进一步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9)根据(7)或(8)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其中,所述印刷方法为丝网印刷。(10)根据(7)或(8)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其中,所述印刷方法为喷墨印刷。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及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在印刷工序中不会使印刷版和印刷装置受到碱成分的损害,并且能够以所希望的图案对聚酰亚胺树脂的表面实施改性。此外,通过在印刷工序后与水接触,使树脂用改性剂的碱成分解离,可以促进以规定的图案在聚酰亚胺树脂表面进行的碱水解反应,对聚酰亚胺树脂表面进行均匀充分的改性。使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及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进行了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树脂吸附金属离子并将其还原而得到的金属被膜无需蚀刻工序,因此,不存在掏蚀(under etch)。此外,由于仅在规定的图案部分形成了金属被膜,因此,确保了耐迁移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符号说明I聚酰亚胺树脂基材[0041 ] 2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3被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改性为图案状的改性部分4 水【具体实施方式】1.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含有碱成分和具有羟基且沸点为120°C以上的有机溶剂作为必需成分。(I)碱成分碱成分是指通过溶解于水中而呈碱性的化合物。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碱成分,可以为有机类化合物、无机类化合物中的任一种。作为上述碱成分优选的物质,可以列举作为无机类化合物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氢氧化物,作为有机类化合物的氢氧化季铵。作为氢氧化季铵的例子,可以列举: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四丙基氢氧化铵(TPAH)及四丁基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含有碱成分和具有羟基且沸点为120℃以上的有机溶剂,并且水的含量为0~10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3 JP 2013-025604;2013.02.13 JP 2013-025601.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含有碱成分和具有羟基且沸点为120°c以上的有机溶剂,并且水的含量为O~10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碱成分是选自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以及氢氧化季铵中的碱成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醇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醇类是选自烃类醇、亚烷基二醇类及二醇醚类中的醇类。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是选自聚乙烯基吡咯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昭充有田拓矢林宽之钉宫公一
申请(专利权)人:世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