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570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其能防止膝盖夹持部(61)等乘员的腿所能接触的地方的热量伤及该乘员。跨骑式车辆具有:车架(10);发动机(35),其支承在车架(10)上;供乘员乘坐的车座(42),其配置在发动机(35)的上方;侧罩(60),其用于罩住车身的侧方。其中,侧罩(60)具有膝盖夹持部(61),该膝盖夹持部(61)位于供乘员乘坐的车座(42)的前方、乘员的腿所抵靠的位置上,具有内外两层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其能防止膝盖夹持部(61)等乘员的腿所能接触的地方的热量伤及该乘员。跨骑式车辆具有:车架(10);发动机(35),其支承在车架(10)上;供乘员乘坐的车座(42),其配置在发动机(35)的上方;侧罩(60),其用于罩住车身的侧方。其中,侧罩(60)具有膝盖夹持部(61),该膝盖夹持部(61)位于供乘员乘坐的车座(42)的前方、乘员的腿所抵靠的位置上,具有内外两层结构。【专利说明】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有如下一种结构,即,从前罩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另一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61925号但是,在将侧罩配置在发动机的侧方或者后方时,由于侧罩本身能够传导热量,因而需要防止膝盖夹持部等乘员的腿所能接触的地方的热量伤及该乘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其能够防止膝盖夹持部等乘员的腿所能 接触的地方的热量伤及该乘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跨骑式车辆具有:车架;发动机,其支承在车架上;供乘员乘坐的车座,其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侧罩,其用于罩住车身的侧方,其中,所述侧罩具有膝盖夹持部,该膝盖夹持部位于车座的前方、乘员的腿所抵靠的位置上,具有内外两层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侧罩至少在膝盖夹持部上具有副侧罩,该副侧罩从上方向下方朝向车身侧方突出。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跨骑式车辆还具有支承在车架上用于使前轮转向的车把,从侧面来看,侧罩具有:主侧罩,其在车把的下方到车座的后方用于罩住车身的侧方;副侧罩,其在膝盖夹持部的位置罩住主侧罩,其中,主侧罩具有用于收装副侧罩的凹部。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副侧罩的至少前部、下部及后部,被构成主侧罩的凹部的前方台阶、下方台阶及后方台阶所包围,并分别与其相卡合。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凹部的深度至少与副侧罩的厚度大致相同,副侧罩的外表面和主侧罩的外表面大致处于共面状态。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跨骑式车辆还具有配置在车座前方的燃料箱,从侧面来看,副侧罩以与燃料箱相接触的方式设置在燃料箱的下方。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副侧罩由经过涂装的ABS树脂构成,主侧罩由经过着色的PP树脂构成。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为,跨骑式车辆还具有配置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上的空气滤清器,主侧罩具有侧方鼓出部和切口部,该侧方鼓出部位于副侧罩的后方并朝向车身侧方鼓出,该切口部位于邻接侧方鼓出部的主侧罩的下表面一侧,其中,在主侧罩的侧方鼓出部的内侧配置有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由于侧罩的膝盖夹持部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因而能够防止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伤及抵靠在膝盖夹持部的乘员的腿。由于膝盖夹持部中的副侧罩由上方向下方朝向车身侧方突出,因而在膝盖夹持部中,副侧罩不仅能够将乘员的腿导向外侧,还能够在乘员用膝盖夹持时,防止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伤及保持在车身上的乘员的腿。即使主侧罩的尺寸较大,但是由于其具有用于收装副侧罩的凹部,因而能够提高主侧罩的强度,并防止其发生弯曲。由于副侧罩的前部、下部以及后部分别与主侧罩的前方台阶、下方台阶以及后方台阶相卡合,从而能够将副侧罩卡合在主侧罩上,并使两者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能够防止副侧罩发生振动和异响。由于副侧罩的外表面和主侧罩的外表面大致处于共面状态,从而使副侧罩的外表面和主侧罩的外表面构成连续表面,这样能够防止乘员的腿在接触副侧罩时产生不自在的感觉,从而能实现良好的膝盖夹持效果。从侧面来看,通过以相接触的方式设置燃料箱和副侧罩,能够防止乘员的腿在接触副侧罩时产生不自在的感觉,从而能实现良好的膝盖夹持效果。利用便宜的PP树脂来构成尺寸较大的主侧罩,另外,利用经过涂装的ABS树脂构成尺寸较小的副侧罩,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整个侧罩的制造成本,还能够通过尺寸较小的副侧罩来提高车辆的外观效果。在将副侧罩与通常被涂装的燃料箱以相接触的方式设置时,不仅能够突出燃料箱和副侧罩的整体感,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外观效果。在侧方鼓出部的下表面一侧设置切口部,该侧方鼓出部的内侧配置有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这样能够通过切口部使进气口实现良好的进气效果,还能够通过切口部将积聚在主侧罩内的热气排出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具有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罩结构的跨骑式车辆的两轮摩托车的右视图。图2是表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中的侧罩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右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右侧侧罩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侧罩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左右侧罩的纵向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两轮摩托车(跨骑式车辆),10:车架,21:前轮,24:车把,35:发动机,36:空气滤清器,36a:进气口,41:燃料箱,42:供乘员乘坐的车座,60:侧罩,61:膝盖夹持部,62:主侧罩,63:凹部,63b:前方台阶,63c,下方台阶,63d,后方台阶,66:侧方鼓出部,67:切口部,68:副侧罩,68b:前部,68c:下部,68d:后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作为具有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侧罩结构的跨骑式车辆的两轮摩托车I的整体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前后、左右及上下各方向,在没有特殊说明时,均依照乘坐在两轮摩托车I上的乘员(驾驶员)看到的方向。另外,在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方,箭头RH表示车辆的右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两轮摩托车I主要由如下部件构成:车架10 ;转向单元20,其支承在车架10上,能进行转向操作并具有前轮21 ;后轮31 ;摆臂32 ;发动机35 ;空气滤清器36 ;排气管37 ;消声器38 ;燃料箱41 ;供乘员乘坐的车座42 ;前大灯45 ;用于罩住车身的车身罩50。车架10具有头管11、主支架12、车座导轨13、后支架14、枢轴板15、下行支架16、多个连接件17、18。头管11配置在车架10的前端部。主支架12为一对且左右设置。一对主支架12,其前端部固定在头管11上,并由头管11朝后方向斜下方延伸。车座导轨13为一对且左右设置。一对车座导轨13,其前端部固定在一对主支架12上的比主支架12的后端部稍微靠前方的位置上,并由该固定位置朝后方向斜上方延伸。后支架14为一对且左右设置。一对后支架14,其前端部固定在一对主支架12的后端部上,并由该固定位置朝后方向斜上方延伸。后支架14的后端部连接在车座导轨13的后端部上。车座导轨13和位于其下方的后支架14通过多个连接件17而在上下方向上互相连接。枢轴板15的上部固定在主支架12的后端部和车座导轨13的前端部的连接部上。摆臂32通过后减震器(未图示)安装在枢轴板15上且能够摆动。后轮31轴支承在摆臂32的后端部上。下行支架16为一对且左右设置。一对下行支架16,其前端部固定在头管11上,并由头管11朝下方向斜后方延伸。主支架12和位于其下方的下行支架16通过多个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所述跨骑式车辆具有:车架(10);发动机(35),其支承在所述车架(10)上;供乘员乘坐的车座(42),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35)的上方;侧罩(60),其用于罩住车身的侧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罩(60)具有膝盖夹持部(61),所述膝盖夹持部(61)位于所述车座(42)的前方、乘员的腿所抵靠的位置上,具有内外两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史郎泷川宽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