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119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属于液压就位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在狭小空间展开工作的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底杆和第一顶杆为可伸缩杆第一底杆水平设置,多根第二中间杆在竖直平面内也平行等距设置,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两两之间均交叉设置,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的交叉位置位于两杆的中部且两杆在该交叉位置铰接在一起,控制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调整第一顶杆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液压就位机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本技术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属于液压就位机

技术介绍
就位机是为了针对井下液压支架的安装就位实现完全机构化的问题而提出的,长期以来安装就位一直处在落后的手工作业状态,劳动强大,工作效率低、安全隐患多,改变这种状态噪声很高,各级各部也都在积极开发,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款能够胜任的机械出现,现有就位机上的升降机构由于结构较大,在狭小的空间施展不开,因此研究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升降机构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在狭小空间展开工作的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油缸、第一底杆、第一顶杆以及多根第一中间杆和多根第二中间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一顶杆为可伸缩杆,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一底杆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油缸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底杆水平设置,多根所述第一中间杆在竖直平面内平行等距设置,多根所述第二中间杆在竖直平面内也平行等距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两两之间均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的交叉位置位于两杆的中部且两杆在该交叉位置铰接在一起,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的底端铰接在第一油缸的缸体上,顶端铰接在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二中间杆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杆的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的底端铰接,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的顶端与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一中间杆的底端铰接在一起,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一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二中间杆的一端铰接,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二中间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一中间杆的顶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中间杆顶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控制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调整第一顶杆的高度。所述第一油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油缸水平平行反向设置,其中一个第一油缸的缸体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的底端铰接在一起,活塞杆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的底端铰接在一起,另外一个第一油缸的缸体与最顶端的第一中间杆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活塞杆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中间杆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控制第一油缸的伸缩,可调整所述第一顶杆的高度。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内连杆,第一油缸的缸体上设置有外连杆,所述内连杆位于外连杆的内部,且内连杆和外连杆平行设置,所述内连杆和外连杆在第一油缸的伸缩作用下可交错移动,所述内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内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外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油缸的缸体上,所述外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控制第一油缸的伸缩,可调整所述第一顶杆的高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第一底杆、多根第一中间杆、多根第二中间杆和第一顶杆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将第一油缸竖直设置在该平行四边形机构里,其中第一底杆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第一顶杆作为平行四边形的顶边,第一油缸铰接在中间杆上,伸长活塞杆,第一底杆所在的底边和第一顶杆所在的顶边缩短,平行四边形的顶边,即第一顶杆上升,缩短活塞杆,第一底杆所在的底边和第一顶杆所在的顶边伸长,平行四边形的顶边,即第一顶杆下降,将重物通过支撑板放置在平行四边形的顶边,即可实现举升或下降,本技术结构简单,可用于狭小空间的重物升降,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重物的重量,可将多个第一油缸平行设置在该平行四边形机构里,控制第一油缸同步升降,可将重物平稳的升降,使用安全。2、本技术中第一底杆、多根第一中间杆、多根第二中间杆和第一顶杆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将两个第一油缸平行反向设置在该平行四边形机构的顶边和底边,利用油缸的伸缩,将重物通过支撑板放置在平行四边形的顶边,即可实现举升或下降,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油缸正向工作时的力量小于反向的工作特点,可在狭小空间将重物升降,控制第一油缸同步伸缩,可将重物平稳的升降,使用安全。3、本技术中在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内连杆,在第一油缸的缸体上设置有外连杆,内连杆位于外连杆内部,内连杆和外连杆在第一油缸的伸缩作用下可交错移动,内连杆和外连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和缸体上,内连杆和外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的一端上,控制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伸长时,内连杆和外连杆相向移动,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定边缩短,第一顶杆升高,控制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缩短时,内连杆和外连杆背向移动,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定边伸长,第一顶杆下降,将重物通过支撑板放置在平行四边形的第一顶杆上,即可实现举升或下降,在举升重物的过程中,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伸长,利用活塞腔里的高压油举升重物,延长了油缸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可用于狭小空间的重物升降,控制两个第一油缸同步升降,可将重物平稳的升降,使用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亦即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油缸、2为第一底杆、3为第一顶杆、4为第一中间杆、5为第二中间杆、6为内连杆、7为外连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油缸1、第一底杆2、第一顶杆3以及多根第一中间杆4和多根第二中间杆5,所述第一底杆2和第一顶杆3为可伸缩杆,所述第一油缸I和第一底杆2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油缸I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底杆2水平设置,多根所述第一中间杆4在竖直平面内平行等距设置,多根所述第二中间杆5在竖直平面内也平行等距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4和第二中间杆5两两之间均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4和第二中间杆5的交叉位置位于两杆的中部且两杆在该交叉位置铰接在一起,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第一油缸I的缸体上,顶端铰接在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二中间杆4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杆2的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底端铰接,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顶端与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一起,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一中间杆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二中间杆5的一端铰接,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二中间杆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中间杆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杆3的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顶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中间杆5顶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控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的伸缩,可调整第一顶杆3的高度。实施例二所述第一油缸I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油缸I水平平行反向设置,其中一个第一油缸I的缸体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一起,活塞杆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底端铰接在一起,另外一个第一油缸I的缸体与最顶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活塞杆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油缸(1)、第一底杆(2)、第一顶杆(3)以及多根第一中间杆(4)和多根第二中间杆(5),所述第一底杆(2)和第一顶杆(3)为可伸缩杆,所述第一油缸(1)和第一底杆(2)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油缸(1)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底杆(2)水平设置,多根所述第一中间杆(4)在竖直平面内平行等距设置,多根所述第二中间杆(5)在竖直平面内也平行等距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4)和第二中间杆(5)两两之间均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4)和第二中间杆(5)的交叉位置位于两杆的中部且两杆在该交叉位置铰接在一起,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第一油缸(1)的缸体上,顶端铰接在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二中间杆(4)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杆(2)的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底端铰接,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顶端与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一起,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一中间杆(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二中间杆(5)的一端铰接,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二中间杆(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中间杆(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杆(3)的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顶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中间杆(5)顶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油缸(1)的活塞杆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顶端铰接在一起,控制第一油缸(1)的活塞杆的伸缩,可调整第一顶杆(3)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油缸实现小行程大移距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油缸(I)、第一底杆(2)、第一顶杆(3)以及多根第一中间杆(4)和多根第二中间杆(5),所述第一底杆(2)和第一顶杆(3)为可伸缩杆,所述第一油缸(I)和第一底杆(2)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油缸(I)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底杆(2)水平设置,多根所述第一中间杆(4)在竖直平面内平行等距设置,多根所述第二中间杆(5)在竖直平面内也平行等距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4)和第二中间杆(5)两两之间均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杆(4)和第二中间杆(5)的交叉位置位于两杆的中部且两杆在该交叉位置铰接在一起,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第一油缸(I)的缸体上,顶端铰接在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二中间杆(4)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杆(2)的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底端铰接,所述位于最低端的第二中间杆(5)的顶端与位于倒数第二位置的第一中间杆(4)的底端铰接在一起,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一中间杆(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二中间杆(5)的一端铰接,位于中间部位的第二中间杆(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中间杆(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杆(3)的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一中间杆(4)的顶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中间杆(5)顶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补孩孔仁山马霄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