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463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使投射材料的粒度适合的喷丸处理装置。在对被处理对象物(12)进行投射的投射位置(24X)的下侧,配置有加压罐(42),投射出的投射材料被加压罐(42)接受。加压罐(42)的出口部侧能够与投射器连通。另外,具备吸引功能的排出用空气输送管部(54)的一端部与投射位置(24X)与加压罐(42)之间连接,排出用空气输送管部(54)的另一端部与分离器(68)连接。并且,分离器(68)与具备吸引功能的供给用空气输送管部(76)的一端部连接,供给用空气输送管部(76)的另一端部与投射室(16)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获得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使投射材料的粒度适合的喷丸处理装置。在对被处理对象物(12)进行投射的投射位置(24X)的下侧,配置有加压罐(42),投射出的投射材料被加压罐(42)接受。加压罐(42)的出口部侧能够与投射器连通。另外,具备吸引功能的排出用空气输送管部(54)的一端部与投射位置(24X)与加压罐(42)之间连接,排出用空气输送管部(54)的另一端部与分离器(68)连接。并且,分离器(68)与具备吸引功能的供给用空气输送管部(76)的一端部连接,供给用空气输送管部(76)的另一端部与投射室(16)连通。【专利说明】喷丸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丸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喷丸处理装置中,公知有具备在回收投射出的投射材料后分离除去杂质而循环的循环装置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079121公报)。然而,在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使投射材料的粒度适合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使投射材料的粒度适合的喷丸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投射器,其对投射室内的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加压罐,其配置于由上述投射器投射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的投射位置的下侧,接受投射出的投射材料并且内部能够被加压,并且出口部侧能够与上述投射器的投射材料供给路连通;第一管部,其一端部配置于上述投射位置与上述加压罐之间,具备吸引上述一端部侧的投射材料的吸引功能;分离器,其与上述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连接,从包含吸引到的投射材料和粉粒状的异物在内的混合物分离除去粒径不同的异物而将除上述异物以外的部分从排出部排出;以及第二管部,其一端部与上述分离器的上述排出部连接,并且另一端部配置于位于相比上述加压罐靠装置上侧的高度位置、且能够与上述加压罐连通的空间,该第二管部具备从上述另一端部侧排出投射材料的排出功能。其中此处,“与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概念,除包括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直接连接的情况之外,还包括经由其他部件(例如,后述的回收箱78A以及管78B等)与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情况。另外,“一端部与分离器的上述排出部连接”的概念,除包括一端部与分离器的排出部直接连接的情况之外,还包括一端部经由其他部件(例如,后述的排出箱78C等)与分离器的排出部连接的情况。根据第一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对于投射室内的被处理对象物利用投射器投射投射材料。在由投射器对被处理对象物进行投射的投射位置的下侧,配置有加压罐,投射出的投射材料被该加压罐接受。而且,加压罐其内部能够被加压,并且出口部侧能够与投射器的投射材料供给路连通,因此加压罐所接受的投射材料返回投射器而被再利用。另一方面,在上述投射位置与加压罐之间配置有第一管部的一端部,该第一管部具备吸引一端部侧的投射材料的吸引功能,因此一端部侧的投射材料被第一管部吸引。另夕卜,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与分离器连接,包含被吸引至第一管部内的投射材料和粉粒状的异物在内的混合物流入分离器。然后,粒径不同的异物被分离器分离除去,除异物以外的部分从分离器的排出部排出。并且,分离器的排出部与第二管部的一端部连接,该第二管部其另一端部配置于位于相比加压罐靠装置上侧的高度位置、且能够与加压罐连通的空间,具备从另一端部侧排出投射材料的排出功能。因此,从分离器的排出部侧排出的粒度适当的投射材料,从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部侧排出而被供给至加压罐内。另外,在该装置中,未设有大型的循环装置,因此还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装置中,在上述投射位置与上述加压罐之间,配置有接受投射出的投射材料的料斗部,上述第一管部的一端部与上述料斗部连接。根据第二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在投射位置与加压罐之间,配置有接受投射出的投射材料的料斗部,第一管部的一端部与料斗部连接,因此从第一管部的一端部侧高效地吸引投射出的投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的装置中,在上述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在上述第一管部的管内设有使气体朝向上述另一端部的末端侧流入的喷射器,在上述第一管部的一端部设有:在上述投射室的室内将轴向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且在管外周部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多个贯通孔的吸引管部;和能够在上述吸引管部的下侧接受投射材料的容器状的接受部。根据第三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在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设有喷射器,在第一管部的管内朝向上述另一端部的末端侧流入气体,因此在第一管部的管内将存在于其一端部侧附近的投射材料以及空气进行吸引。另外,在第一管部的一端部,吸引管部在投射室的室内轴向沿大致水平方向被配置、且在管外周部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多个贯通孔,容器状的接受部形成为能够在吸引管部的下侧接受投射材料。因此,从吸引管部的多个贯通孔吸入被接受部接受的投射材料,并且从吸引管部的一端部末端的管开口部吸入空气,因此投射材料以与空气混合的状态在第一管部内流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装置中,在上述吸引管部的上侧设有上罩,该上罩在上述投射室的室内从上侧覆盖上述吸引管部、并且与上述吸引管部的轴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倒V字形状。根据第四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在吸引管部的上侧,设有在投射室的室内从上侧覆盖吸引管部的上罩,因此投射出的投射材料即使向第一管部的一端部侧落下也会碰到上罩,因此抑制吸引管部的磨损。另外,上罩的与吸引管部的轴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倒V字形状,因此碰到上罩的投射材料,向从吸引管部稍微分离的侧方落下。于是,难以产生由于投射材料掩埋吸引管部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四中的任一方式的装置,在上述第一管部的一端部,在配置于上述投射室的室外的部位连接有外部空气导入管,上述投射室的室外的空气能够经由上述外部空气导入管导入上述第一管部的管内。根据第五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在第一管部的一端部,在配置于投射室的室外的部位连结有外部空气导入管,投射室的室外的空气能够经由外部空气导入管导入第一管部的管内。因此,即使第一管部的一端部的末端侧要被投射材料堵塞,空气也从外部空气导入管导入第一管部的一端部侧的管内,从而投射材料的吸引会持续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五中的任一方式的装置中,设有与上述投射室构成相互不同的室并且与上述投射室连通的壳体部,并且上述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部与上述壳体部连接。根据第六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设有与投射室构成相互不同的室并且与投射室连通的壳体部,并且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部与壳体部连接,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有效地抑制在投射室投射出的投射材料进入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部内的情况。因此,从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部侧更稳定地排出从分离器的排出部侧排出且粒度适当的投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六中的任一方式的装置中,具有补给罐,其能够补给投射材料;和第三管部,其一端部与上述补给罐的出口部连接,并且另一端部配置于位于相比上述加压罐靠装置上侧的高度位置、且能够与上述加压罐连通的空间,该第三管部具备从上述另一端部侧排出投射材料的排出功能。此外,“一端部与补给罐的出口部连接”的概念,除包括一端部与补给罐的出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投射器,其对投射室内的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加压罐,其配置于由所述投射器对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进行投射的投射位置的下侧,接受投射出的投射材料并且内部能够被加压,并且出口部侧能够与所述投射器的投射材料供给路连通;第一管部,其一端部配置于所述投射位置与所述加压罐之间,具备吸引所述一端部侧的投射材料的吸引功能;分离器,其与所述第一管部的另一端部连接,从包含吸引到的投射材料和粉粒状的异物在内的混合物分离除去粒径不同的异物而将除所述异物以外的部分从排出部排出;以及第二管部,其一端部与所述分离器的所述排出部连接,并且另一端部配置于位于相比所述加压罐靠装置上侧的高度位置、且能够与所述加压罐连通的空间,该第二管部具备从所述另一端部侧排出投射材料的排出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万俊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