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非圆齿轮驱动的六叶片差速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365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9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非圆齿轮驱动的六叶片差速泵。现有差速泵很难优化压力脉动、困液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非圆齿轮均固定在输入轴上;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一叶轮均固定安装在输出轴上,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啮合;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叶轮均固结在轴套上,轴套活套在输出轴上;泵壳沿圆周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一排液口、第一吸液口、第二排液口、第二吸液口、第三排液口和第三吸液口;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均设置有三片叶片,所有叶片内部均安装有一个单向泄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量大、流量稳定,不等速规律易调整,有效解决困液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椭圆非圆齿轮驱动的六叶片差速泵,包括驱动部件和差速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包括驱动齿轮箱、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椭圆非圆齿轮、第二椭圆非圆齿轮、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和轴套;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输入轴连接,输入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在驱动齿轮箱的两侧壁;所述的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非圆齿轮均固定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驱动齿轮箱和泵壳的箱壁上,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并与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啮合;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叶轮都固结在轴套上,轴套活套在输出轴上,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二椭圆非圆齿轮啮合;所述的差速泵部件包括泵壳、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单向泄压阀;所述的泵壳沿圆周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一排液口、第一吸液口、第二排液口、第二吸液口、第三排液口和第三吸液口;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和第三排液口沿圆周均布,第一吸液口、第二吸液口和第三吸液口沿圆周均布;第一叶轮固定在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片叶片,每片叶片的外弧面与泵壳的内壁贴合;沿圆周方向,第一叶轮的叶片与第二叶轮的叶片相间设置;所有叶片内部均安装一个单向泄压阀,单向泄压阀方向与叶轮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非圆齿轮的参数和结构完全一致,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参数和结构完全一致,第一椭圆非圆齿轮、第二椭圆非圆齿轮、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均为三阶非圆齿轮;第一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二椭圆非圆齿轮的初始安装相位差、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初始安装相位差均为60°;第一椭圆非圆齿轮的节曲线表达式为:其中,n1为第一椭圆非圆齿轮的阶数,取值为3;A为椭圆的长轴半径,k1为椭圆的偏心率,为第一椭圆非圆齿轮的转角,为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对应转角的向径;第一椭圆非圆齿轮和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均为三阶非圆齿轮,根据非圆齿轮啮合原理,第一椭圆非圆齿轮旋转360°时,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也旋转360°,可得计算中心距a的迭代式:取中心距初值a0采用进退法搜索算出中心距a的精确值;第一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传动比为:其中,n2为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及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阶数,取值为3;第二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传动比为:其中,θ为第一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二椭圆非圆齿轮的相位差,取值为60°;令第一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一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传动比i21等于第二椭圆非圆齿轮与第二共轭椭圆非圆齿轮的传动比i43,可求得四个不同的转角转角取最小值时,第一椭圆非圆齿轮的角位移为第二椭圆非圆齿轮的角位移为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转角分别为:第一叶轮及第二叶轮的叶片角θ叶的取值均为25°~35°;第一排液口、第一吸液口、第二排液口、第二吸液口、第三排液口和第三吸液口的大小相等,且比叶片的叶片角θ叶小2~5°;泵壳的第一排液口中心位置角第一吸液口中心位置角第二排液口中心位置角第二吸液口中心位置角第三排液口中心位置角第三吸液口中心位置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伟周宇徐高欢陈建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