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板、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4622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基板、一种充电系统和一种充电方法,其中,充电基板,包括:多个电极;检测单元,用于在充电设备与充电基板接触时,确定所述多个电极中与充电设备的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并检测第一触点的极性和第二触点的极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触点的极性和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相匹配;充电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同时能够方便用户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基板、一种充电系统和一种充电方法,其中,充电基板,包括:多个电极;检测单元,用于在充电设备与充电基板接触时,确定所述多个电极中与充电设备的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并检测第一触点的极性和第二触点的极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触点的极性和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相匹配;充电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同时能够方便用户的操作。【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基板、一种充电系统和一种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用户在对手机等设备进行充电时,通常都需要使用充电线(比如数据线)将设备与电源连接,这种充电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在有多个设备需要充电时,也会造成充电线的混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提出了电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但是这种无线充电技术由于会产生电磁场,因此会造成电磁辐射,并且转换效率低,热效应较高,不利于用户长期使用。因此,如何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并且能够方便用户的操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避免了使用电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造成电磁辐射大、转换效率低、热效应高等缺点,同时由于操作简单,因此可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充电基板,用于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多个电极;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基板接触时,确定所述多个电极中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并检测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相匹配;充电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与充电设备中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以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使得在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避免了使用充电线连接充电设备与电源的繁琐操作,同时由于充电设备的触点与充电基板的电极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充电效率,避免了使用电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造成电磁辐射大、转换效率低、热效应高等缺点。而通过根据第一触点的极性和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第一电极的极性和第二电极的极性,使得用户在需要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只需将充电设备接触充电基板,无需根据充电设备的触点极性以及充电基板上电极的极性调整充电设备的放置位置,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交互单元,用于发送对所述充电设备是否接触所述充电基板的检测信号,并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对所述检测信号的响应信息;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交互单元接收到所述响应信息时,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是否与所述充电基板相接触。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基板可以持续发送检测信号,以检测充电设备是否接触充电基板,当然为了节省能量,充电基板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断续发送检测信号,也可以在预定时间内,若没有检测到充电设备接触到充电基板,则停止发送检测信号,直到被用户触发或经过预定时间后再继续发送检测信号。其中,充电基板发送的检测信号可以是检测与充电设备距离的检测信号,也可以是发送近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测试电流,以确定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在该技术方案中,向充电设备发送测试电流时,可以检测充电设备触点之间的电压来确定充电设备触点的极性。其中,测试电流需要确保为安全电流,以避免电流过大损坏充电设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测试电流为阶梯式脉冲电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发送阶梯式脉冲电流,可以避免测试电流过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而损坏充电设备。当然,测试电流也可以是持续但微小的电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是否发生短路;所述充电基板还包括:提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时,发出提示信息。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充电基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进水或其他原因导致充电基板上的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因此,通过在检测到与充电设备的两个触点相接触的电极短路时发出提示信息(例如进行报错和/或提示无法充电),可以避免在充电设备的两个触点都接触同一极性的电极时继续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而损坏充电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充电基板,以及与所述充电基板配合使用的至少一个充电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基板接触时,所述第一触点可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第一电极相接触,所述第二触点可与所述多个电极中的第二电极相接触,所述充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接收来自所述充电基板的电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充电方法,包括:充电基板在与充电设备接触时,确定所述充电基板的多个电极中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并检测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根据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相匹配;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与充电设备中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以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使得在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避免了使用充电线连接充电设备与电源的繁琐操作,同时由于充电设备的触点与充电基板的电极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充电效率,避免了使用电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造成电磁辐射大、转换效率低、热效应高等缺点。而通过根据第一触点的极性和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第一电极的极性和第二电极的极性,使得用户在需要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只需将充电设备接触充电基板,无需根据充电设备的触点极性以及充电基板上电极的极性调整充电设备的放置位置,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发送对所述充电设备是否接触所述充电基板的检测信号;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对所述检测信号的响应信息时,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充电设备是否与所述充电基板相接触。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基板可以持续发送检测信号,以检测充电设备是否接触充电基板,当然为了节省能量,充电基板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断续发送检测信号,也可以在预定时间内,若没有检测到充电设备接触到充电基板,则停止发送检测信号,直到被用户触发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基板,用于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极;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基板接触时,确定所述多个电极中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触点相接触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触点相接触的第二电极,并检测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和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调整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触点的极性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极性相匹配;充电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向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双飞陈达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