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578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驱动装置及由上壳、下壳组成的外壳,所述下壳内设置有转轴,其上套装有切换板,所述切换板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滤光片的安装孔,所述下壳位于所述切换板正下方处设有弧形凸条,所述弧形凸条与所述切换板移动轨迹相适应,其两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上壳、下壳对应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槽,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切换板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产品其不仅具备稳定的工作环境,且在使用寿命、耐久性等角度也均有改善,同时结构简约、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驱动装置及由上壳、下壳组成的外壳,所述下壳内设置有转轴,其上套装有切换板,所述切换板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滤光片的安装孔,所述下壳位于所述切换板正下方处设有弧形凸条,所述弧形凸条与所述切换板移动轨迹相适应,其两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上壳、下壳对应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槽,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切换板传动连接。本技术结构的产品其不仅具备稳定的工作环境,且在使用寿命、耐久性等角度也均有改善,同时结构简约、成本低廉。【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
本技术涉及照相机或监控摄像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照相机或监控摄像头的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监控摄像机或摄录机来说,由于分别会需要在白天和晚上工作,为了能够提高成像的质量,通常在监控摄像机或摄像机镜头上安装滤光片切换装置,能够将两个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在CCD模块前方进行切换,当白天的太阳光线充足时由专业过滤红外线的蓝玻璃来吸收和反射自然光线中的红外线,从而让CCD还原出真实彩色,使画面色彩更纯美柔和,满足人眼视觉,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切换,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低照性能。现有的双滤光片技术,通常是利用马达式的切换方法,以及新式的电磁式切换法。但是,利用电磁式切换法,例如电磁阀摆杆的方式,存在跌落和敲击时滑块移位的缺点,同时,现有的双滤光片技术,存在卡死问题,或者解决了卡死问题但机构复杂制造困难,品质不易控制。此外,部分产品由于切换板在靠近两极限位置处没有自动定位和限位装置,因此当切换板停留一端的极限位置时,当震动或松动都可能会造成切换板发生偏移,造成滤光板上的滤光片发生位移,不能正确的与监控摄像机或摄像机的镜头对齐,在监视器上出现一边截止红外一边透过红外的不正常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 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将双滤光片切换器优化设计的要点归结为如何设计一个切换准确、功能稳定、结构简约、成本低廉的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驱动装置及由上壳、下壳组成的外壳,所述下壳内设置有转轴,其上套装有切换板,所述切换板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滤光片的安装孔,所述下壳位于所述切换板正下方处设有弧形凸条,所述弧形凸条与所述切换板移动轨迹相适应,其两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上壳、下壳对应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槽,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切换板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切换板前端设置有扇形齿纹,其通过齿纹与所述驱动装置齿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切换板其安装孔边缘处设置有便于装卸所述滤光片的弧形缺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对应位置处设有弧形凸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壳包括镜头座,所述镜头座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内螺纹。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的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由于弧形凸条的存在,切换板在进行切换动作时对下壳及其他零件的摩擦更小,且切换平稳,即便多次的来回切换也不会导致切换板的磨损老化或对切换精度的不利影响,使得其更加耐用,同时限位座的设计、搭配传动机构,当切换板停留于任一端极限位置时,即便震动或松动也不会轻易造成切换板的偏移及滤光片的移动或错位,也使得本技术使用起来更稳定,同时结构简约、成本低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下盖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下盖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上盖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上盖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切换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的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由上壳1、下壳2组成的外壳及安装于其内、相互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滤光片载体切换板3,其中的下壳2内下端设置有转轴21,切换板3套装于其上,同时切换板3的上端并排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滤光片的安装孔31。在本技术中下壳2位于切换板3正下方的扇形区域处设有弧形凸条22,该弧形凸条22与所述的切换板3移动轨迹相适应,且其两端设置有限位座23,如此设计使得切换板3在进行切换动作时对下壳2及其他零件的摩擦更小,切换平稳,即便多次的来回切换也不会导致其磨损老化或对切换精度的不利影响,并且,上壳I与下壳2的对应位置处也设有弧形凸条22,发挥同样的作用。位于弧形凸条22两端的限位座23搭配传动机构,当切换板3停留于任一端极限位置时,即便受到震动或轻微松动也不会轻易造成切换板3的偏移及滤光片的移动或错位,亦使得本产品相对传统产品具备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进而提供更高质量的拍摄效果。本技术中的切换板3其前端设置有扇形的齿纹32,其可以通过齿纹32与驱动装置的传动齿轮齿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交叉轴传动结构,为滤光片的自动切换提供动力。为了更方便的装卸滤光片,切换板3的安装孔31边缘处设置弧形缺口 33。此外,上壳I还包括有镜头座U,镜头座11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内螺纹。所以可见本技术将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优化设计要点归结在了如何设计一个切换准确、功能稳定、结构简约、成本低廉的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新型结构的产品其不仅具备稳定的工作环境,且在使用寿命、耐久性等角度也均有改善,同时还结构简约、成本低廉MTv ο在实际工作时,当外部环境改变、例如天黑后,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结构驱动齿纹32带动切换板3旋转,当切换板3角度改变后,摄像头原来所使用的滤光片即完成了一次自动切换。本技术可用于摄像头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工作时切换光学镜片,从而可以清楚地拍摄照片,也可用于智能相机在有眩光时切换滤光片,以获得更清楚的照片,同时本技术可以自动消除因为长期使用带来的磨损间隙,且切换过程平稳,适用于成像面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像传感器,其结构简约、切换结构体积较小,适于放置在相机和摄像头内部。最后,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驱动装置及由上壳(I)、下壳(2)组成的外壳,所述下壳(2 )内设置有转轴(21),其上套装有切换板(3 ),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板(3 )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滤光片的安装孔(31),所述下壳(2)位于所述切换板(3)正下方处设有弧形凸条(22),所述弧形凸条(22)与所述切换板(3)移动轨迹相适应,其两端设置有限位座(23),所述上壳(I)、下壳(2)对应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槽(4),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切换板(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板(3)前端设置有扇形齿纹(32),其通过齿纹(32)与所述驱动装置齿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板(3)其安装孔(31)边缘处设置有便于装卸所述滤光片的弧形缺口( 33 )。4.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其包括驱动装置及由上壳(1)、下壳(2)组成的外壳,所述下壳(2)内设置有转轴(21),其上套装有切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板(3)上端并排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滤光片的安装孔(31),所述下壳(2)位于所述切换板(3)正下方处设有弧形凸条(22),所述弧形凸条(22)与所述切换板(3)移动轨迹相适应,其两端设置有限位座(23),所述上壳(1)、下壳(2)对应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槽(4),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切换板(3)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周恒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恒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