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899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酰亚胺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涂布有感光材料层,所述感光材料层为溴化银层,所述溴化银层由溴化银颗粒构成。所述溴化银层的厚度为1~10um,所述溴化银颗粒的粒径为100~300n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采用基于离子交换法制备,对聚酰亚胺薄膜机械性能影响小,保留了基体优越性能,而且成本低,溴化银纳米颗粒分布均匀,在光信息记录材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
本技术属于光信息记录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溴化银表面纳米涂层的高分子基复合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光信息记录材料,通常与明胶组成感光乳剂。溴化银悬浮于明胶溶液中,将感光乳剂均匀涂布于支持体上或片基上,再经过冷却、干燥就构成了银盐感光材料或可以感光的胶卷。在感光材料生产过程中,对感光乳剂的涂布要求十分严格,诸如涂层薄而均匀,性能一致而稳定,表面洁净而平整,为此必须采用特别精密的涂布方法和装置。一般而言,涂布方法有自由落帘涂布、坡流挤压涂布和沉浸涂布三种。自基的功能在于提供给乳剂一个固体附着物,现代感光胶片一般采用乙酸纤维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是有着出色综合性能的有机高分子薄膜材料之一,它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耐辐照性和绝缘性能,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聚酰亚胺与金属或无机非金属复合得到的薄膜,可以有效引入光学、电学、磁学或催化性能,得到高分子基的功能复合薄膜,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光信息记录材料制备技术高成本的精密涂布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采用基于离子交换法制备,对聚酰亚胺薄膜机械性能影响小,保留了基体优越性能,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本技术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酰亚胺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涂布有感光材料层,所述感光材料层为溴化银层,所述溴化银层由溴化银颗粒构成。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其中,所述溴化银层的厚度为I?IOum,所述溴化银颗粒的粒径为100?300nm。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的制备过程是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基底,通过聚酰亚胺薄膜先后在碱性水溶液环境中的水解处理,和在银离子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得到表层络合有银离子的前驱体薄膜,最后在还原银的同时,通过季铵盐的共同作用,原位沉积得到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所获得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机械性能好,属于柔性材料;表层的纳米颗粒分布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实施例1表层的XRD图-1'TfeP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提供实施例是为了理解的方便,绝不是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包括基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酰亚胺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涂布有感光材料层,所述感光材料层为溴化银层,所述溴化银层由溴化银颗粒构成。所述溴化银层的厚度为I?IOum,所述溴化银颗粒的粒径为100?300nm。实施例一: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实施例一的制备过程是:将聚酰亚胺薄膜先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lOmin,去除材料表面残留污染物,清洗干净后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预清洗过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泡于浓度为3mol/L的KOH水溶液中,5h后取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OH-和K+,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经表面水解处理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泡于0.lmol/L的AgNO3水溶液中,120min后取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余金属盐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离子交换后含Ag+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溃于5mmol/L的抗坏血酸和5mmol/L的CTAB的混合水溶液中,浸溃20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至此,得到溴化银层的厚度为5um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表面成分的X射线衍射图谱,根据图谱的特征峰,表明薄膜表面成分为溴化银,如图2所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可以看到表面生成的溴化银纳米颗粒,颗粒大小在200nm左右,均匀致密。实施例二: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实施例二的制备过程是:将聚酰亚胺薄膜先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lOmin,去除材料表面残留污染物,清洗干净后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预清洗过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泡于浓度为3mol/L的KOH水溶液中,5h后取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OH-和K+,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经表面水解处理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泡于0.lmol/L的AgNO3水溶液中,120min后取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余金属盐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离子交换后含Ag+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溃于lOmmol/L的对苯二酚和0.lmmol/L的DTAB的混合水溶液中,浸溃30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至此,得到溴化银层的厚度为IOum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二制备得到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可以看到表面生成的溴化银纳米颗粒,颗粒大小200?300nm,较为致LU O实施例三: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实施例三的制备过程是:将聚酰亚胺薄膜先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lOmin,去除材料表面残留污染物,清洗干净后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预清洗过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泡于浓度为3mol/L的KOH水溶液中,3h后取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OH-和K+,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经表面水解处理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泡于0.lmol/L的AgNO3水溶液中,120min后取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余金属盐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将离子交换后含Ag+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室温下浸溃于lmmol/L的抗坏血酸和0.lmmol/L的DTAB的混合水溶液中,浸溃IO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残余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自然干燥。至此,得到溴化银层的厚度为Ium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三制备得到的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可以看到表面生成的溴化银纳米颗粒,颗粒大小100?200nm,致密度和均匀度一般。本技术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的制备成本低,溴化银纳米颗粒分布均匀,可以作为光信息记录材料。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包括基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酰亚胺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涂布有感光材料层,所述感光材料层为溴化银层,所述溴化银层由溴化银颗粒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溴化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结构,包括基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酰亚胺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涂布有感光材料层,所述感光材料层为溴化银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强高承张善勇刘浩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