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守江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745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包括压力舱壳体(1)和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压力舱壳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2),压力舱壳体(1)通过所述支架(2)固定在汽车(3)上,压力舱壳体(1)设有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装置;所述压力舱壳体(1)内部设有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之间设有过渡舱门(7),过渡舱(5)设有主舱门(6);所述供气和排气装置的动力来源于汽车发动机;所述车载式单元压力舱的电源采用车载蓄电池;所述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设在汽车(3)的驾驶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预防和治疗高原病,不需额外提供高压氧气,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适合长时间停留,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舱,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急性高原病防治的车载式单元压力舱。
技术介绍
人在突然进入高原时,高海拔环境导致大气压和氧分压的变化,使人体出现许多不适症状,即所谓的高原反应。根据相关报道,海拔4000米时大气压力为61.64kPa,氧浓度为21 %,氧分压为12.88kPa,海拔6000米时大气压力为47.1kPa,氧浓度为21 %,氧分压为9.86kPa。随着海拔的升高,环境大气压逐渐下降,氧含量不变,氧分压逐渐下降。高原病的发病原因除了环境中氧分压的降低导致患者氧气摄入量不足外,环境大气压降低导致的肺泡张力改变、肺通气量变化、组织液重新分配等也是诱发高原病的一个重要诱因之一。但现有治疗方法对于高原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吸氧,增加氧气供应来改善患者的症状。现有的便携式单体高压氧舱为一相对密闭的空间,空间较小,只能容纳单人,而且是在舱内通过面罩吸高压纯氧来达到治疗目的,即治疗原理是基于为患者提供高压氧气来达到治疗目的。另外,现有便携式单体高压氧舱还存在如下缺点:①体积小,只能支持单人高原病的治疗;②由于舱内工作氧浓度较高,高浓度、高氧分压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易造成二次伤害;③配备的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瓶使用有一定的时限,必须有专业的制氧设备或工厂保障高压氧气和高压空气瓶属高压容器,高压纯氧属危险品易燃易爆,保存和使用都需要特别小心,战时更难确保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机动性好的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包括压力舱壳体和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压力舱壳体的底部设有支架,压力舱壳体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汽车上,压力舱壳体设有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装置。上述压力舱壳体内部设有治疗舱室和过渡舱室,治疗舱室和过渡舱室之间设有过渡舱门,过渡舱设有主舱门。上述供气和排气装置的动力来源于汽车发动机。上述车载式单元压力舱的电源采用车载蓄电池。上述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设在汽车的驾驶室内。上述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同时设在治疗舱室内和汽车的驾驶室内。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改变舱内空气压力的同时改变舱内氧分压,不需额外提供高压氧气,通过提供与平原大气压相同或相近的空气和压力环境,起到氧气和压力双重作用,预防和治疗高原病,而且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适合长时间停留。本技术为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可以机动使用,尤其适合部队在高原地区机动拉练使用,可以在运行中实现治疗与预防高原病,特别适用重症高原病人转移后送过程的持续治疗,或者在进入高原过程中边进入高海拔地区边习服。本技术舱内空间大,可容纳多人治疗。舱内实现充入和排出的循环式气体流通,氧浓度和氧分压与平原空气相同或相近,人可以在舱内较长时间治疗或适应,对人体没有伤害。舱内设置缓冲舱,可实现人员随时进出。舱内氧气的工作浓度为21%左右,舱外不用配备高压氧气瓶和高压空气,使用安全。本技术工作环境没有使用高浓度、高压力氧气,大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图2为本技术压力舱壳体主视图。3、图3为本技术压力舱壳体右视图。4、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包括压力舱壳体I和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压力舱壳体I的底部设有支架2,压力舱壳体I通过所述支架2固定在汽车3上,压力舱壳体I设有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装置。所述压力舱壳体I内部设有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之间设有过渡舱门7,过渡舱5设有主舱门6。所述供气和排气装置的动力来源于汽车发动机,如供气和排气装置内的空气压缩机直接由汽车发动机驱动,或者汽车发动机驱动本技术车载式单元压力舱所配备的发电机。所述车载式单元压力舱的电源采用车载蓄电池,该车载蓄电池作为本技术车载式单元压力舱的用电器(如仪器仪表、灯具)电源。如果空气压缩机使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源也可采用车载蓄电池,这样可以摆脱对社会电网的依赖,便于本技术车载式单元压力舱的机动使用。所述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设在汽车3的驾驶室内,或者所述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同时设在治疗舱室4内和汽车3的驾驶室8内,这样治疗舱室内外均可控制和显示,使用方便。本技术空气供气、排气管路图可参照中国技术专利CN201533901U(名称为:一种气压舱的操舱装置)公开的供气、排气管路图。本技术通常设定工作压力:0?0.6个大气压,压力可调。因为多数人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度就会出现明显不适,并有相当比例的人员发生高原病。海拔6000米为人们工作生活的极限高度。海拔3000米和6000米下的环境压力分别为0.6和0.4个大气压左右,因此我们设定最大工作压力为0.6个大气压,确保在低于海拔6000米的高度以下通过外部加压,都能够达到或接近I个大气压的环境标准,实现与设计相匹配的工作压力,以达到预防及治疗高原病的目的。本技术极限压力为1.0个大气压。保持最大工作压力与极限压力适当的压力差,确保使用安全。工作压力和极限压力都是相对于环境压力而言的,舱内工作压力I个大气压是指舱内压力相对于海平面压力环境。实际工作压力高于高原环境压力O?0.6个大气压。本技术采用双室耐压封闭结构,材质为高分子复合材料或合金材料(硬质)。本技术由空气压缩机(压缩机配备电机所使用的电源可使用车载蓄电池),或汽车发动机完成充气过程,舱内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除掉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本技术采用缓冲排气,充气量和排气量实现自动感应控制。另外,要保持一定的新风通气量,以维持舱内足够的氧气供应。压力调节、进出气量的平衡均通过计算机模块自动控制。舱内安装二氧化碳报警,当二氧化碳超标时空气净化系统自动启动,过滤掉超标的二氧化碳。本技术控制系统的压缩机开关、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氧气表显示、对讲系统均为舱内外双向显示和控制,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设在驾驶室或舱内,或同时设置。本技术备用电源为蓄电池,可控制排气系统按减压时间要求完成操作。人员需出入舱时通过控制系统或舱内外人员操作梯度减压,待缓冲舱内外压力平衡后再实现人员出入舱。本技术设置停电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设置舱内压力、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异常自动报警系统,停电时自动启用备用电源,压力超出设定范围,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异常时由操作人员手动操控。本技术设置舱内外双向呼叫系统。因舱外压力小于等于舱内压力,因此缓冲舱与治疗舱之间的过渡舱门开启向治疗舱内侧开启,缓冲舱与外界之间的主舱门的开启向缓冲舱内侧开启,且人们在缓冲舱、治疗舱和舱外均可操作协助开启舱门。本技术二氧化碳吸收器的成分为Ca(OH)2,舱内二氧化碳浓度高时报警器报警,吸收器开始工作,内循环空气从吸收器中过滤,将超标二氧化碳过滤掉。或吸收器持续工作吸收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本技术设有空调系统,保持人体舒适温度18°C-25°C。舱内内置备用电源插座。本技术舱内空气实现充入和排出的循环式流通,进气量及排气量的平衡通过电脑软件达到自动控制,进气口在舱体上方,出气口在舱体下方,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包括压力舱壳体(1)和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压力舱壳体(1)设有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舱壳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2),压力舱壳体(1)通过所述支架(2)固定在汽车(3)上;所述压力舱壳体(1)内部设有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之间设有过渡舱门(7),过渡舱(5)设有主舱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单元压力舱,包括压力舱壳体(I)和压力舱控制及显示平台,压力舱壳体(I)设有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舱壳体(I)的底部设有支架(2),压力舱壳体(I)通过所述支架(2)固定在汽车(3)上;所述压力舱壳体(I)内部设有治疗舱室⑷和过渡舱室(5),治疗舱室(4)和过渡舱室(5)之间设有过渡舱门(7),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守江
申请(专利权)人:马守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