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泄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661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泄压泵,其包含气压源产生单元以及气流控制单元。气压源产生单元具有第一进气通孔。气压源产生单元的气体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并使通过第一进气通孔的气体吸进或排出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包含阀门座、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上盖以及弹性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泄压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泄压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泵浦只能用于单方向的增压或减压,无法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在增压之后自动泄压。例如电子血压机就需要在增压之后自动泄压,否则使用者测量完血压就无法脱下血压机。因此目前的做法是将泵浦与电磁阀结合,当增压完成在需要泄压时,利用电磁阀泄压。然而,这样的做法需要额外增加电磁阀的成本。因此若能取代电磁阀,就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泄压泵,其包含气压源产生单元以及气流控制单元。气压源产生单元具有第一进气通孔。气压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并使通过第一进气通孔的气体吸进或排出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包含阀门座、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上盖以及弹性件。阀门座具有出气腔以及压力腔,出气腔的底面具有第一阀口。压力腔的底面具有第二阀口。第一阀门位于出气腔内,第一阀门覆盖在第一阀口上。第二阀门位于压力腔内,第二阀门覆盖在第二阀口上。上盖具有第一出气通孔以及第一泄压口,第一出气通孔连通出气腔,第一泄压口对准压力腔。弹性件位于上盖以及阀门座之间。弹性件具有第二出气通孔以及泄压阀门。第二出气通孔连通出气腔。泄压阀门气密地覆盖在压力腔上,使压力腔无法连通第一泄压口。当气压源产生单元驱动气流控制单元时,泄压阀门封闭第一泄压口,气体经由第一进气通孔进入,通过气流控制单元传送至第一出气通孔。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泄漏气体,使得泄压阀门凹陷地形成第一泄压通道,以连通出气腔以及第一泄压口。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压力腔的底面具有非平整面,第二阀门覆于非平整面之上并形成泄漏间隙,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通过泄漏间隙泄漏气体至第二阀口。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压力腔的底面具有沟槽,第二阀门覆于沟槽之上,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通过沟槽泄漏气体至第二阀口。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压力腔具有通道连通至自动泄压泵之外,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通过通道泄漏气体。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压力腔具有通道连通至出气腔,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通过通道泄漏气体。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压力腔具有通道连通至活塞单元,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通过通道泄漏气体。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通道的内径小于第一出气通孔的内径。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泄压阀门还包含第二泄压口,其介于出气腔与第一泄压口之间。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气压源产生单元包含活塞固定座、活塞单元、马达及连动杆,活塞固定座具有第二进气通孔,活塞单元固定于活塞固定座,活塞单元包含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及第三进气通孔,第三进气通孔位置连通第二进气通孔,连动杆连接于马达的旋转轴。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二阀门的底面具有沟槽,当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气流控制单元,压力腔通过沟槽泄漏气体至第二阀口。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增加了压力腔以及弹性件,在充气时封闭第一泄压口,并在泄压时开启第一泄压口快速泄压。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能够在充气物为IOOcc的情况下,两秒内泄压完毕,快速且有效。以电子血压机为例,若使用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则不需要额外使用电磁阀,因此有效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能使用于所有需要泄压的装置设备,并不限于电子血压机,电子血压机仅为例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爆炸图。图3为气流控制单元的部分元件爆炸图。图4为部分元件出气状态剖面图。图5为部分兀件泄压状态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泄压状态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泄压状态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泄压状态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泄压状态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泄压状态剖面图。图11为气流控制单元又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剖面图。图12为气流控制单元又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技术的精神,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力口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泵浦问题,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能有效改善此问题。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动泄压泵爆炸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泄压泵200包含气压源产生单元以及气流控制单元,并通过多个螺丝202固定气压源产生单元以及气流控制单元。气压源产生单元基本包含活塞固定座216、活塞单元214、马达226及连动杆218。活塞固定座216具有第二进气通孔216a。活塞单元214固定于活塞固定座216。活塞单元214具有第一活塞214a、第二活塞214b及第三进气通孔214c。第三进气通孔214c位置连通第二进气通孔216a。连动杆218连接于马达226的旋转轴226a,气压源产生单元还具有第一进气通孔230。在一实施例中,马达226还包含钢针219以及钢珠222,用以在马达226运转时降低马达226与连动杆218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实施例中,马达226通过螺丝224a固定于马达固定座224,通过马达固定座224与偏心转轴220连接,并通过偏心转轴220控制连动杆218。气流控制单元受气压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驱动,使通过第一进气通孔230的气体吸进或排出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包含阀门座212、第一阀门210、第二阀门211、上盖204以及弹性件206。阀门座212具有出气腔212b以及压力腔212a,出气腔212b的底面具有第一阀口210a。压力腔212a的底面具有第二阀口 211a。第一阀口 210a与第二阀口 211a分别连通第一活塞214a与第二活塞214b。第一阀门210位于出气腔212b内,第一阀门210覆盖在第一阀口 210a上。第二阀门211位于压力腔212a内,第二阀门211覆盖在第二阀口 211a上。上盖204具有第一出气通孔204a以及第一泄压口 208。第一出气通孔204a连通出气腔212b。第一泄压口 208对准压力腔212a。弹性件206位于上盖204以及阀门座212之间。弹性件206具有第二出气通孔206b以及泄压阀门206a。第二出气通孔206b的位置连通出气腔212b。泄压阀门206a气密地覆盖于压力腔212a,使压力腔212a无法连通第一泄压口 208。当气压源产生单元驱动气流控制单元时,气体经由第一进气通孔230进入,经由方向300进入气流控制单元并进入第二进气通孔216a。气体沿方向310穿过第三进气通孔214c,并经由方向320以及方向330分别流动至第一活塞214a以及第二活塞214b。流至第一活塞214a的气体受到第一活塞214a压缩穿过第一阀口 210a,并沿方向340通过弹性件206,沿方向360进入第一出气通孔204a,最后由方向370排出第一出气通孔204a。流至第二活塞214b的气体受到第二活塞214b压缩穿过第二阀口 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泄压泵,其特征在于,包含: 气压源产生单元,其具有第一进气通孔;以及 气流控制单元,该气压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驱动该气流控制单元并使该第一进气通孔的气体吸进或排出该气流控制单元,其中该气流控制单元包含: 阀门座,其包含出气腔以及压力腔,该出气腔的底面包含第一阀口,该压力腔的底面具有第二阀口; 第一阀门,其位于该出气腔内,该第一阀门覆盖在该第一阀口上; 第二阀门,其位于该压力腔内,该第二阀门覆盖在该第二阀口上; 上盖,其包含第一出气通孔以及第一泄压口,该第一出气通孔连通该出气腔,该第一泄压口对准该压力腔;以及 弹性件,其位于该上盖以及该阀门座之间,该弹性件具有第二出气通孔以及泄压阀门,该第二出气通孔连通该出气腔,该泄压阀门气密地覆盖于该压力腔,使该压力腔无法连通该第一泄压口, 当该气压源产生单元驱动该气流控制单元时,泄压阀门封闭该第一泄压口,气体经由该第一进气通孔进入,通过该气流控制单元传送至该第一出气通孔, 当该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该气流控制单元,该压力腔泄漏气体,使得该泄压阀门凹陷地形成第一泄压通道,以连通该出气腔以及该第一泄压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泄压泵,其特征在于,包含: 气压源产生单元,其具有第一进气通孔;以及 气流控制单元,该气压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驱动该气流控制单元并使该第一进气通孔的气体吸进或排出该气流控制单元,其中该气流控制单元包含: 阀门座,其包含出气腔以及压力腔,该出气腔的底面包含第一阀口,该压力腔的底面具有第二阀口; 第一阀门,其位于该出气腔内,该第一阀门覆盖在该第一阀口上; 第二阀门,其位于该压力腔内,该第二阀门覆盖在该第二阀口上; 上盖,其包含第 一出气通孔以及第一泄压口,该第一出气通孔连通该出气腔,该第一泄压口对准该压力腔;以及 弹性件,其位于该上盖以及该阀门座之间,该弹性件具有第二出气通孔以及泄压阀门,该第二出气通孔连通该出气腔,该泄压阀门气密地覆盖于该压力腔,使该压力腔无法连通该第一泄压口, 当该气压源产生单元驱动该气流控制单元时,泄压阀门封闭该第一泄压口,气体经由该第一进气通孔进入,通过该气流控制单元传送至该第一出气通孔, 当该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该气流控制单元,该压力腔泄漏气体,使得该泄压阀门凹陷地形成第一泄压通道,以连通该出气腔以及该第一泄压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泄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的底面具有非平整面,所述第二阀门覆于该非平整面之上并形成泄漏间隙,当所述气压源产生单元停止驱动所述气流控制单元,所述压力腔通过该泄漏间隙泄漏气体至所述第二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泄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的底面具有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林
申请(专利权)人:科际器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