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155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体、数个导电端子、金属外壳及注塑料体。绝缘体具有前端面、后端面及位于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环侧面,绝缘体自前端面凹设形成有环状插槽与位于环状插槽内侧的中央插槽。每个导电端子具有相互背离延伸的抵接部与接线部,该些抵接部分别显露于环状插槽与中央插槽,该些接线部突伸出绝缘体的后端面。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体的环侧面,且具有突伸出绝缘体后端面的卡勾部。注塑料体成型于绝缘体的后端面,并且该些接线部及卡勾部埋置于注塑料体内。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外壳与注塑料体之间具有较佳结合性的电源连接器,使得金属外壳不易与注塑料体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体、数个导电端子、金属外壳及注塑料体。绝缘体具有前端面、后端面及位于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环侧面,绝缘体自前端面凹设形成有环状插槽与位于环状插槽内侧的中央插槽。每个导电端子具有相互背离延伸的抵接部与接线部,该些抵接部分别显露于环状插槽与中央插槽,该些接线部突伸出绝缘体的后端面。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体的环侧面,且具有突伸出绝缘体后端面的卡勾部。注塑料体成型于绝缘体的后端面,并且该些接线部及卡勾部埋置于注塑料体内。藉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外壳与注塑料体之间具有较佳结合性的电源连接器,使得金属外壳不易与注塑料体脱离。【专利说明】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领域内,以给电子装置充电,其用以传输电力讯号的导电端子之间的稳定性对于整个连接器的性能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源连接器,其焊接导线的端子末端是通过注塑料体进行包覆。然而,上述注塑料体与电源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之间并没有任何能提供较佳结合性的构造存在,使得注塑料体容易脱离金属外壳。于是,本 申请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对现有电源连接器结构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外壳与注塑料体之间具有较佳结合性的电源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体、金属外壳、注塑料体及数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具有一前端面、一后端面及位于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一环侧面,所述绝缘体自所述前端面凹设形成有一环状插槽与一位于所述环状插槽内侧的中央插槽。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相互背离延伸的抵接部与接线部,数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抵接部分别显露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环状插槽与所述中央插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突伸出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环侧面,且所述金属外壳具有至少一卡勾部,所述卡勾部突伸出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所述注塑料体成型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并且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以及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卡勾部埋置于所述注塑料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所述电源连接器中使用了所述金属外壳来包覆所述绝缘体,并在所述金属外壳上形成所述卡勾部,通过将所述卡勾部埋置于所述注塑料体内,来达到提升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注塑料体的结合性的效果。较佳地,所述绝缘体定义有一宽度方向,数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于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错开。较佳地,所述绝缘体包含有一本体与一盖体,所述盖体的一端装设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定义有所述前端面,所述盖体的另一端定义有所述后端面,且所述注塑料体与所述本体相互隔离地位于所述盖体的两侧。较佳地,所述绝缘体自所述后端面凸设有数个定位座,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分别定位于所述定位座。 具体地,所述绝缘体定义有一宽度方向,数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末端突伸出对应的所述定位座,且于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错开。较佳地,数个所述导电端子中包含有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侦测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抵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环状插槽,而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抵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中央插槽。具体地,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一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边缘并向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弯折延伸,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抵顶于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接地部,且所述接地部埋置于所述注塑料体内。具体地,数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皆呈板状,且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彼此平行并分别垂直于所述侦测端子的所述接线部,而数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末端于所述绝缘体的一宽度方向上彼此错开。较佳地,所述金属外壳为一金属片弯折且两边缘接合而成,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一接合线,且所述接合线延伸至所述卡勾部。具体地,所述环侧面包含有相对的两宽侧面以及相对的两窄侧面,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接合线对应于所述两窄侧面的其中之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2省略注塑料体与金属外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2省略注塑料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沿绝缘体宽度方向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如图1、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体1、数个导电端子2、一金属外壳3、一发光组件4以及一注塑料体5。在此须说明的是,发光组件4并非是本电源连接器100的必要组件,因此可以省略。以下先就电源连接器100的各组件构造作一说明,而后再介绍电源连接器100各组件间彼此的连接关系。如图3和图4,绝缘体I大致呈长方体且定义有一宽度方向W,绝缘体I具有一前端面11、一后端面12及位于前端面11与后端面12之间的一环侧面13(如图5)。绝缘体I自前端面11 一侧部位(如图3中的前端面11对应于宽度方向W左侧之部位)凹设形成有一环状插槽111与一位于环状插槽111内侧的中央插槽112,其中上述环状插槽111于本实施例是以圆环状为例,而中央插槽112于本实施例中为圆槽状。进一步地说,环状插槽111之所以呈圆环状的原因是在环状插槽111的底面凸伸有一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位于环状插槽111的中心位置并将环状插槽111隔绝成圆环状,而中央插槽112开设于该圆柱体结构的中心位置。绝缘体I自后端面12凸设有数个定位座121。环侧面13包含有相对且平行的两宽侧面131 (如图5中的绝缘体I顶面与底面)以及相对且平行的两窄侧面132 (如图5中的绝缘体I左侧面与右侧面),并且两窄侧面132之间的最短距离方向平行于上述绝缘体I所界定的宽度方向W。须说明的是,上述绝缘体I的说明虽以单个构件之方式进行描述,但绝缘体I于本实施例中是包含有一本体Ia与一盖体lb。其中,盖体Ib的一端(如图3中的盖体Ib前端)装设于本体Ia的一端(如图3中的本体Ia后端),本体Ia的另一端(如图3中的本体Ia前端)定义有前端面11,盖体Ib的另一端(如图3中的盖体Ib后端)定义有后端面12。每个导电端子2为一体成形的构造且具有至少一抵接部21、一板状的接线部22以及相连于抵接部21与接线部22之间的一连接部23,其中抵接部21与接线部22分别于连接部23的两端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其中,导电端子2安装于绝缘体I内,并且数个导电端子2的抵接部21分别显露于绝缘体I的环状插槽111与中央插槽112内,而数个导电端子2的接线部22则突伸出绝缘体I的后端面12。进一步地说,数个导电端子2的接线部22分别定位于绝缘体I的数个定位座121,并且接线部22末端突伸出其所对应的定位座121,并于宽度方向W上彼此错开不交叠(如图7所示)。须说明的是,上述导电端子2依其被赋予的功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构造与命名,导电端子2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三个且包含有一接地端子2a、一电源端子2b及一侦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一前端面、一后端面及位于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一环侧面,所述绝缘体自所述前端面凹设形成有一环状插槽与一位于所述环状插槽内侧的中央插槽;数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相互背离延伸的抵接部与接线部,数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抵接部分别显露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环状插槽与所述中央插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突伸出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环侧面,且所述金属外壳具有至少一卡勾部,所述卡勾部突伸出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以及注塑料体,所述注塑料体成型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后端面,并且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线部以及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卡勾部埋置于所述注塑料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愉胜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