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7061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12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该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一第一导光单元及一第二导光单元。导光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二表面、及连接于第一、二表面之间的入光面。第一导光单元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且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每个第二导光结构包括多个连接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光结构之间的第一导光体,且多个第一导光体的排列密度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二导光单元包括多个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三导光结构,且多个第三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该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一第一导光单元及一第二导光单元。导光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二表面、及连接于第一、二表面之间的入光面。第一导光单元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且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每个第二导光结构包括多个连接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光结构之间的第一导光体,且多个第一导光体的排列密度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二导光单元包括多个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三导光结构,且多个第三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专利说明】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尤指一种采用多维度结构设计的导光板、及使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IXD)的显示器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必须依赖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所提供的光源来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模块所提供的亮度、效率及演色性高低,会影响到显示器的特性表现,故目前均以研发具有高亮度、高品质的背光模块为发展重心。—般来说,背光模块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与棱镜板组成。光源可设置于导光板一侧或两个相对侧并将光束发射至导光板。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束传输方向,使光束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出射。在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US5,838,403号披露一种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其中光线可以利用位于导光板底部的导光微结构来提高光学效能。然而,上述位于导光板底部的导光微结构属于一维度结构设计,其所能够提升的结构性能与光学效能仍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多维度结构设计的导光板,其可有效提升整体的结构性能与光学效能。本专利技术另外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导光本体、一第一导光单元及一第二导光单元。所述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入光面。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每一个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包括多个彼此分离且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导光结构之间的第一导光体,且多个所述第一导光体的排列密度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三导光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本专利技术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导光板及一发光结构,其中所述发光结构邻近所述入光面,并且所述发光结构所产生的投射光束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本体内。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专利技术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及一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并且所述发光结构所产生的所述投射光束通过所述导光板以形成一投向显示面板的面光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以及使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皆可通过“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导光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及“具有多个所述第三导光结构的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多维度结构设计,使得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承载光学膜片(图未示)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因减少不必要的光学损耗(光漫射所产生的损耗)而有效提升光学辉度(亮度),并且也可有效减少光干涉条纹等不良现象(例如牛顿环等),进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性能与光学效能皆能有效提升。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其中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另外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A为图3的上视示意图。图4B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图4C为图3的4C-4C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D为图4C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A为图5的上视示意图。图6B为图5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A为图7的上视示意图。图8B为图7的侧视示意图。图8C为图7的8C-8C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导光板P导光本体I第一表面100第二表面101入光面102第一导光单元 2第一导光结构21第二导光结构22第一导光体220第一底面2200第一连接面2201第一倾斜面2202第二倾斜面2203间距dl 、d2、d3导圆角R顶端夹角Θ侧端夹角α1、α2高度H第二导光单元3第三导光结构31第四导光结构32第二导光体320第二底面3200第二连接面3201第三倾斜面3202第四倾斜面3203间距d4、d5第一导圆角Rl第二导圆角R2第一顶端夹角Θ I第二顶端夹角Θ 2第一高度Hl第二高度H2发光结构B显示面板D投射光束LI反射光束L2【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中图1为其中一观看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另外一观看角度的立体示意图。配合上述图中可知,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P,其包括:一导光本体1、一第一导光单兀2及一第二导光单兀3,其中导光本体I具有一第一表面100、一相对于第一表面100的第二表面101、及一连接于第一表面100与第二表面101之间的入光面102。更进一步来说,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第一表面100与第二表面101可分别为反射面与出光面,或者是颠倒过来,第一表面100与第二表面101可分别为出光面与反射面。另外,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导光本体I可以是厚度相等的矩形板体,或者是厚度相异的楔形板体,其中楔形板体的厚度会朝远离出光面102的方向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图式中皆以厚度相等的矩形板体为例子来作说明,但此例子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再者,导光本体1、第一导光单兀2及第二导光单兀3会以一体成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使得所制作出来的导光板P形成单一构件。关于一体成型的制作方式,可以包括压模成型或射出成型等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以压模成型的方式来说,可以先将光学塑料(例如压克力(PMMA)、聚碳酸酯(PC)等材料)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注塑于导光板精密模具内(图未示),等待冷却固化后,再将透明光学导光板取出来。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来说,可以配合使用精密射出成型的光学导光板模具,其基本上含有三个面,均是具有经过超精密加工技术后而产生抛光镜面效果的微结构形状。请参阅图2、图3、及图4A至图4D所示,其中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A为图3的上视示意图,图4B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图4C为图3的4C-4C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D为图4C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配合图2与图3所示,第一导光单元2包括形成在第一表面100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结构21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22,其中多个第一导光结构21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22彼此平行排列。更进一步来说,关于第一导光结构21,如下所述:首先,配合图3与图4B所示,多个第一导光结构21彼此平行排列,而且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本体,所述导光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一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入光面;一第一导光单元,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导光结构及多个第二导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光结构及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每一个所述第二导光结构包括多个彼此分离且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导光结构之间的第一导光体,且多个所述第一导光体的排列密度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增加;以及一第二导光单元,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三导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导光结构彼此平行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明毅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