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946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1:27
在上部地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及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分别延伸有作为框架部的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另一方面,在下部地板(2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处,分别直立设置有车厢前壁(16A)或后板(18A)。在此,在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的前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42)、(48),且碰触部(42)、(48)与车厢前壁(16A)的内表面面接触。另外,在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的后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44)、(50),碰触部(44)、(50)与后板(18A)的内表面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上部地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及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分别延伸有作为框架部的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另一方面,在下部地板(2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处,分别直立设置有车厢前壁(16A)或后板(18A)。在此,在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的前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42)、(48),且碰触部(42)、(48)与车厢前壁(16A)的内表面面接触。另外,在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的后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44)、(50),碰触部(44)、(50)与后板(18A)的内表面面接触。【专利说明】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树脂制的地板部构成的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为了确保车辆的地板部的强度及刚性而容易实现成形性的金属制的地板结构,例如,可以列举出日本特开平3-84286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如果简单进行说明,则地板部以分成平板形状的地板和截面形状呈大致U字状的通道部件的方式而形成,通道部件被固定于地板的上表面上。此时,通道部件的前端部与直立设置于地板的前端部处的前壁(车厢前壁)结合,通道部件的后端部与直立设置于地板的后端部处的后壁(后板)结合。另一方面,近年来,提出了通过纤维强化塑料而形成地板部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8-155700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车辆前后方向的强度及刚性的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具有:下部地板,其为树脂制,并构成地板部的下部;上部地板,其为树脂制,并重叠于所述下部地板之上而构成所述地板部的上部,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及中央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分别延伸有框架部;纵壁,其被设置于所述下部地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并且被朝向车辆上方直立设置,而且所述框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或后端部、或者前后端部分别与所述纵壁碰触。在上述方式中,以树脂制的上部地板重叠于树脂制的下部地板之上的状态而构成了地板部。在上部地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及中央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分别延伸有框架部。由此,提高了地板部的强度及刚性。另外,在下部地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处,朝向车辆上方而直立设置有纵壁。被设置于上部地板上的框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或后端部、或者前后端部分别与该纵壁碰触。因此,在车辆中,当冲击载荷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被输入时,该冲击载荷将被朝向下部地板的纵壁传递。由于上部地板的框架部的端部分别与纵壁碰触,因此,被朝向下部地板的纵壁传递的冲击载荷将经由该纵壁而被朝向上部地板的框架部传递。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地板部整体来承受冲击载荷。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可以设定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在所述框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或后端部、或者前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面接触于所述纵壁的碰触部。在上述结构中,在框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或后端部、或者前后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碰触部以与形成于下部地板上的纵壁面接触的方式而形成。如此,通过在框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或后端部、或者前后端部处分别设置与纵壁面接触的碰触部,从而例如经由粘合剂而将该框架部接合(粘合)在纵壁上。此时,与将框架部的前端面或后端面、或者前后端部接合在纵壁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与形成有碰触部的面积相对应的量,而增大与纵壁之间的接合面积。因此,能够提高接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可以设定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框架部被设为门槛部和通道部,所述门槛部被分别突出设置于所述上部地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处,所述通道部被突出设置于所述上部地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所述门槛部以及所述通道部分别在与所述下部地板之间构成封闭截面。在上述结构中,作为框架部,在上部地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处分别突出设置有门槛部,在上部地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突出设置有通道部。由此,提高了上部地板自身的强度及刚性。而且,通过使这些门槛部及通道部在与下部地板之间分别构成封闭截面,从而能够提高地板部的强度及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可以设定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中,在所述上部地板上设置有将所述门槛部与所述通道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上部地板上设置有将门槛部与通道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从而能够经由该连接部而使门槛部和通道部一体化。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在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中,能够提高车 辆前后方向上的强度及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从纵壁向框架部切实地传递冲击载荷。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地板部中提高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强度及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设置有门槛部及通道部的上部地板,从而能够削减部件个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地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沿着图1的3-3线而被切断的剖视图。图4为沿着图1的4-4线切断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进行说明。并且,图中适当标记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箭头标记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的结构)在图1中,图示了应用本实施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的树脂地板12的立体图。树脂地板12被构成为,包括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的地板部14、从地板部14的前端部起向上直立设置的隔板部16、和从地板部14的后端部起向上直立设置的后部18。在图2中,图示了树脂地板12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树脂地板12通过上部地板20及下部地板22上下重叠并相互接合而构成。该上部地板20及下部地板22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作为纤维强化树脂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含有碳素纤维、玻璃纤维、聚芳基酰胺纤维等的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塑料。下部地板22具备板状的地板下部14A,该地板下部14A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并构成树脂地板12的地板部14的一部分。从该地板下部14A的前端部起朝向车辆上方直立设置有,作为构成隔板部16的纵壁的车厢前壁16A。另外,作为构成后部18的纵壁的后板18A从地板下部14A的后端部起而被朝向车辆上方直立设置。车厢前壁16A及后板18A具有横跨地板下部14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的长度。另外,在车厢前壁16A及后板18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侧,为了防止与轮胎(省略图示)之间的干涉,从而分别设置有向地板下部14A的中央部侧进入的圆弧状的进入部24,26ο前侧壁28分别从车厢前壁16Α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起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凸缘36从该前侧壁28及车厢前壁16Α的上端部起朝向下部地板22的外侧在大致水平方向上伸出。另一方面,后侧壁30分别从后板18Α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起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凸缘38从该后侧壁30及后板18Α的上端部起朝向下部地板22的外侧在大致水平方向伸出。前侧壁28的下部和后侧壁30的下部通过截面形状呈大致倒L字状的下壁32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具有:下部地板,其为树脂制,并构成地板部的下部;上部地板,其为树脂制,并重叠于所述下部地板之上而构成所述地板部的上部,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及中央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分别延伸有框架部;纵壁,其被设置于所述下部地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并且被朝向车辆上方直立设置,而且所述框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或后端部、或者前后端部分别与所述纵壁碰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原靖之池田光希前田翔外山祥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