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455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包括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以及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设置在折壁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通过一配水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平流沉淀池布置在折板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可大幅减少池子总长度,对于旧水厂改造而言,使得总平面布置更简单,适应性更广;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之间设置配水区作为过渡,彼此之间衔接平滑,水流在该区沿横向隔板流速逐渐降低,适宜絮体颗粒的生长成熟,水流进入平流沉淀池更加均匀,提高沉淀效率;建设成本较低、施工方便、维护简单,絮凝池流速较大,絮体不易沉积,排泥时间较长,而且廊道间距较大,方便人工检修维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包括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以及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设置在折壁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通过一配水区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平流沉淀池布置在折板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可大幅减少池子总长度,对于旧水厂改造而言,使得总平面布置更简单,适应性更广;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之间设置配水区作为过渡,彼此之间衔接平滑,水流在该区沿横向隔板流速逐渐降低,适宜絮体颗粒的生长成熟,水流进入平流沉淀池更加均匀,提高沉淀效率;建设成本较低、施工方便、维护简单,絮凝池流速较大,絮体不易沉积,排泥时间较长,而且廊道间距较大,方便人工检修维护。【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给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
技术介绍
给水处理工艺中絮凝池按能量来源可分为机械和水力两大类,国内由于机械设备及维修等方面的原因,以水力形式居多。常用的水力絮凝池包括隔板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隔板絮凝池适用于水量较大的水厂,具有成本低、检修维护方便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池子前部平直段总是速度梯度不足而达不到最高效率的颗粒聚集、池子后部转角处又往往由于速度梯度过高而可能使颗粒的破碎作用大于聚集作用;折板絮凝池适用于中小型水厂,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检修维护较复杂,另外折板絮凝池内每条通道内都需设置排泥管道,定时排泥,操作麻烦。沉淀池主要有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和斜板或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由于沉淀效果好、对进水水质适用性强、运行维护方便等原因而被广泛采用。一般平流沉淀池布置于絮凝池的后侧,这样会造成池子总长度较长,絮凝池的出水直接通过配水花墙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因为水流在絮凝池中的紊动程度很高,进入沉淀池时的水流速度梯度G值较高,因此会沉淀效果不理想。旧水厂一般采用的水处理工艺较简单,由于原水水质的恶化或者出厂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往往需要对水厂工艺进行改造,旧水厂改造通常具有投资有限、对总池长有限制等特点,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而且总池长较短的组合絮凝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投资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而且总池长较短的组合絮凝沉淀池。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包括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以及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折壁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所述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所述平流沉淀池通过一配水区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配水区中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配水区间隔成至少两个子配水区,这些子配水区的入口与所述折壁式隔板絮凝池连通,这些子配水区的出口汇集后与所述所述平流沉淀池相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平流沉淀池被至少一排泥廊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平流沉淀池,每一子平流沉淀池的进水端通过一配水墙与对应的子配水区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折壁式隔板絮凝池具有一由折壁式隔板围成的回转式走向的转角廊道,所述转角廊道中的折壁式隔板为同波折板。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角廊道的转角角度为30°。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平流沉淀池布置在折板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在不影响水质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可大幅减少池子总长度,对于旧水厂改造而言,使得总平面布置更简单,适应性更广;2、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之间设置配水区作为过渡,彼此之间衔接平滑,水流在该区沿横向隔板流速逐渐降低,适宜絮体颗粒的生长成熟,水流进入平流沉淀池更加均匀,提高沉淀效率;3、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中的廊道做成折壁式,增加廊道的能量消耗,提高廊道段的速度梯度G值,增加絮体颗粒的碰撞次数,减小转角的能量消耗,减小转角的速度梯度G值,避免絮体发生破碎,并尽量使廊道和转角的速度梯度G值接近,使得絮凝池的速度梯度G值逐渐递减,在絮凝过程中,絮体颗粒密实,絮凝效果更好;4、建设成本较低、施工方便、维护简单,絮凝池流速较大,絮体不易沉积,排泥时间较长,而且廊道间距较大,方便人工检修维护。【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的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包括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平流沉淀池200以及配水区300。平流沉淀池200设置在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的侧边,配水区300位于平流沉淀池200的前端且位于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的侧边,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的出口端与配水区300连接,配水区300的出口端与平流沉淀池200连接,配水区300将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与平流沉淀池200相互连通。折壁式隔板100具有一由折壁式隔板111围成的转角廊道110,折壁式隔板111为同波折板,即波峰对波峰,波谷对波谷同向布置,转角廊道110为回转式走向设计,有效改善水流条件,转角廊道Iio的转角角度为30°,水在每个转角处都产生了局部混合,混合程度随着廊道的水流流速递减由强变弱,同时,折壁式隔板设计增加了转角廊道110的能量消耗,提高了水在转角廊道段Iio的速度梯度G值,增加絮体颗粒的碰撞次数,提高絮凝效果,且减小转角的能量消耗,减小转角的速度梯度G值,避免絮体发生破碎,使得生成的絮体颗粒密实。水流流经转角廊道后,水流流速由0.6m/s逐渐减至0.15m/s,速度梯度G值全程从70s—1逐渐降至IOs'为了降低水流进入平流沉淀池200时的速度梯度G值,提高水流在平流沉淀池200中的效果,配水区300需对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与平流沉淀池200平滑衔接起来,提高沉淀效率,因此在配水区300中设置有三道隔板310,隔板310将配水区300间隔成具有两个子配水区320、330,子配水区320、330都具有往复式横向走向的廊道,子配水区320、330的入口与折壁式隔板絮凝池100连通,其出口汇集后与平流沉淀池200相连通,水流在子配水区320、330中速度逐渐降低,适宜絮体颗粒的生长成熟,同时,也使得水流进入平流沉淀池更加均匀。配水区300与平流沉淀池200通过一配水墙400连接,配水墙400为穿孔花墙,水流从子配水区320、330中流出后,再穿过配水墙400进入平流沉淀池200中,使得进入平流沉淀池200的水流更均匀,更稳定。平流沉淀池200中设置有一排泥廊道230,排泥廊道230横向设置在平流沉淀池200的中部且其两端与平流沉淀池200的左右两端相连,将平流沉淀池200分隔成两个子平流沉淀池210a、210b,子平流沉淀池210a的进水端通过配水墙400与子配水区320连通,子平流沉淀池210b的进水端通过配水墙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包括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以及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折壁式隔板絮凝池的侧边,所述折壁式隔板絮凝池与所述平流沉淀池通过一配水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飞闫卿马绍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