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636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4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电磁接触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后结构外壳设计且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电磁接触器。产品采用外壳前后结构的卡扣装置连接方式,产品连接牢固可靠,生产组装工艺流程简单,保证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设计了缓冲装置,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解决了因冲击力而导致触点使用寿命降低甚至熔合损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为电磁接触器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前后结构外壳设计且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电磁接触器。产品采用外壳前后结构的卡扣装置连接方式,产品连接牢固可靠,生产组装工艺流程简单,保证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设计了缓冲装置,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解决了因冲击力而导致触点使用寿命降低甚至熔合损坏的问题。【专利说明】电磁接触器
本技术为电磁接触器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前后结构外壳设计且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电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电磁接触器一般情况下可动芯、固定芯形成E字状,通过将各脚部的端面相对配置,转换由金属弹簧等断开的状态、和用电磁铁线圈的吸引力接触了的状态,从而进行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导通、断开,控制电路的开闭。在现有的电磁接触器中,当电磁接触器通电时,可动铁芯与固定铁芯吸合碰撞时,会产生逐渐减小的惯性冲击力以及噪音,导致可动接触桥与静接触板通电接触后产生相应的冲击力,容易产生电弧现象,使得触点在高温下熔化粘合在一起而无法断开,或者导致触点表面烧损而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了缓和固定芯的碰撞时的冲击,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现有采用使用橡胶片等弹性部件作为缓冲部件,且由于电磁接触器的动作尺寸有限制了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弹性量,得不到充分的可动、固定两芯的碰撞时的缓冲效果。而且现有的电磁接触器大多采用上下结构外壳并使用螺钉与自攻螺纹孔组合连接方式,在多次拆卸组装后,底座上的自攻螺纹易遭到破坏而造成不可重装现象,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前后结构外壳设计且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电磁接触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外躯壳、触头装置、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包括可动铁芯(4)、反力弹簧(5)、线圈(6)、固定铁芯(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躯壳由前躯壳(I)和后躯壳(2)构成,所述前躯壳(I)与后躯壳(2)连接方式为卡扣装置(3)连接;所述电磁接触器还包括缓冲装置(8),所述缓冲装置(8)由支撑部件(9)和两个缓冲块(10)构成;所述支撑部件(9)贯穿连接固定铁芯(7)与缓冲块(10)并置于前躯壳(I)与后躯壳(2)对应支撑凹槽(12 )内,所述缓冲块(10 )置于外躯壳内设有的限位板(11)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装置(3)由两个扣脚(13)与扣面(14)构成,所述扣脚(13)设有向外的折弯脚(15)且与扣面(14)形成一个扣位角(26);所述外躯壳设有与卡扣装置(3)相对应的扣位凹槽(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面(14)为弧面结构,所述折弯脚(15)的长度小于扣脚(13)的二分之一的长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位凹槽(16)设有凹槽角(25),所述扣位角(26)小于凹槽角(25);所述扣位凹槽(16)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卡扣装置(3)的厚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件(9)由两个支撑板(17)和支撑面(18)构成;所述缓冲块(10)设有位于缓冲块(10)上部两侧对称的支撑凸台(20)、位于缓冲块(10)中间的缓冲孔(21)以及位于缓冲块(10)下部两侧对称的缓冲凸台(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面(18)为弧面结构;所述缓冲块(10)设有位于缓冲块(10)上部的承压面(23)和位于缓冲块(10)下部的缓冲面(22),所述承压面(22)或者支撑面(23)的长度大于缓冲孔(21)的长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凸台(20 )为具有弧长结构的凸台,所述缓冲凸台(19 )为具有弧长结构的凸台;所述缓冲面(82f)的宽度大于所述承压面(82b)的宽度,所述缓冲凸台(19)的厚度大于支撑凸台(20)的厚度。本技术的电磁接触器是提供一种前后结构外壳设计且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电磁接触器。产品采用外壳前后结构的卡扣装置连接方式,产品连接牢固可靠,生产组装工艺流程简单,保证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设计缓冲装置,有效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解决了因冲击力而导致触点使用寿命降低甚至熔合损坏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产品采用外壳卡扣装置连接方式;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锰钢材料以及弧面结构的扣面,增加了卡扣装置的扣力强度,使得产品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设计产品前后结构,组装工艺工序更为简单,并保证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2、产品采用具有弧面结构的支撑部件,设计具有弧长结构凸台的缓冲块,通过支撑部件和缓冲块组合的缓冲装置,缓和固定、可动的两芯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解决了因冲击力而导致触点使用寿命降低甚至熔合损坏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组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总装图;图3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卡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右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固定铁芯与缓冲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图10为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缓冲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是:前躯壳1,后躯壳2,卡扣装置3,扣脚31,折弯脚31a,扣面32,扣位角33,可动铁芯4,反力弹簧5,线圈6,固定铁芯7,缓冲装置8,支撑部件81,支撑板81a,支撑面81b,缓冲块82,支撑凸台82a,承压面82b,缓冲孔82c,缓冲凸台82d,缓冲面82f,限位板9,支撑凹槽10,扣位凹槽11,凹槽角111,静接触板12,可动接触桥13,触头支持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至图12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组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总装图;图3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卡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右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固定铁芯与缓冲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图10为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的缓冲块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电磁接触器,由图1-12所示,包括外躯壳、触头装置、电磁装置;所述外躯壳由前躯壳(I)和后躯壳(2)构成;所述触头装置包括静接触板(12)、可动接触桥(13)、触头支持(14);所述电磁装置包括可动铁芯(4)、反力弹簧(5)、线圈(6)、固定铁芯(7)。所述前躯壳(I)与后躯壳(2 )连接方式为卡扣装置(3 )连接,相对于了传统上下结构产品采用电动螺丝刀安装自攻螺丝的连接方式,避免了产品在多次拆卸重装后无法重装还原的现象的发生,加快了产品的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彪郑玲平徐陕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